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说“小金台”

(2016-03-08 08:15:11)
标签:

南昌历史文化

杂谈

分类: 解说老地名

本文已刊登于《南昌晚报·旧影》2016.2.28.

老地名

解说“小金台”

黎传绪

小金台,是南昌老城区里的一条小巷,长348米、宽610米,南起后墙路、北至建德观(《南昌地名志》92年版)。据地名志介绍,早年相传有豪富用黄金制作小神台供奉家中,是以小巷得名。

小巷曾经诞生过一个大人物——蒋士铨。 在清代的江西文人中,蒋士铨是最具全国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又是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

 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蒋士铨出生于“南昌垣东街小金台旧宅”。即今“小金台街”。

蒋士铨在小金台老宅生活到3岁,由于父亲蒋坚远游在外,生活难以为继,母亲钟令嘉携其赴余干瑞洪外祖父家寄食。

小金台是基督教传入南昌最早的起点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江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中心。

中华基督教南昌青年会于清宣统三年(1911)筹备,购买一家旅社进行改造装修,于1918年成立,会址就在小金台(今百花洲派出所)。青年会是基督教内的一个综合性社会服务团体,其宗旨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全人格,建设美满社会”,其目的是“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的事情”。

南昌青年会成立之后,其最为辉煌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小金台成为了江西宣传抗日、鼓励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和大本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从北方沦陷区南下的抗日救亡团体和社会名流许德珩、雷洁琼、罗隆基等等以及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纷纷来到南昌。他们大都聚集在小金台的南昌青年会,和南昌人民一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包括江西省抗敌后援会、江西省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工作团、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等。“八·一三”淞沪战役后,南昌成为东南前线的抗日中心,一时各界人士云集,在古城洪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狂飚。

学校师生代表走上街头,为抗战义演募捐。三千多人在湖滨公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五大剧团联排抗日话剧《最后的胜利》,一些官员夫人也为抗战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并发起“一人一分钱”募捐活动。南昌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支援抗战前线,鼓舞了军民士气,带动了更多人加入抗日行列,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8年,南昌基督教各派实行联合统一合并为一个基督教会,青年会则宣布撤销。南昌青年会原址后来成为南昌市胜利区区委区政府机关。

1980年6月,东湖区、胜利区两区合并。南昌青年会原址改为东湖区区委机关。以后又陆续改为东湖区人民法院、百花洲派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