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和“藉”
黎 传
绪
“籍”字和“藉”字,不仅都读j i
,而且字形也太像了,声符完全一样,仅仅区别于一个是竹字头、一个是草字头。所以,有些人不知道竟然有两个字,认为只有一个字。于是有的人只用竹字头的“籍”字,有的人只用草字头的“藉”字。正因为如此,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字混乱的现象。
竹字头的“籍”字,以“竹”为形符,所以它的意义和竹子有关。在造纸术产生之前,古人主要是在竹片(人们称之为竹简)上写字。用丝绳或牛皮绳将竹片串连起来,就成了一册书籍。“册”字就象用丝绳将竹片串连起来的图形。成语“韦编三绝”是说用牛皮绳串连起竹片,由于反复读得太多,致使牛皮绳断了三次。后来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籍”,最早是指名册,相当于今天的户口簿。后来又由此产生出户籍、籍贯、原籍、国籍、党籍、学籍等等。“籍”字后来也表示书籍,比如古籍、典籍。
和书籍、文字有关的字也常常是用竹字作形符。比如:“笺”(jian),本指小幅而又华贵的简便信纸。现在常称为“便笺”;“簿”(bu),本指书写或登记用的册子。现在常称为“簿记”、“账簿”。
草字头的“藉”字,以“艸”(即草)为形符,所以它的意义和草有关。它有两个读音:
一、j i
,本义是杂草混乱。“狼藉”一词很有意思,据说狼睡觉很讲究,常常铺草而卧。狼是极其狡猾的,它担心人们知道它在这里睡过,于是起来后一定要把草弄乱以消除踪迹。因此,“狼藉”就表示杂乱、混乱的意思,人们常说“一片狼藉”、“杯盘狼藉”。成语“声名狼藉”是形容名誉极坏。
二、j i
e,本义是古代祭祀时用的草垫。但是,这个意义早已消失了。“藉”字后来只有“凭借”、“依靠”的意义,可是在1956年已经简化成“借”字了。特别提出一点,“藉”在简化以前,和“借”字同音,意义也相通,都有“借”的意思。同样是“借”,但是它们两者所借的对象不一样。“借”的对象是具体的东西,例如:借钱、借书;“藉”的对象是抽象的意义,例如:藉故、藉口(如:美国以萨达姆支持本拉登基地为藉口而进攻伊拉克。)
读j i
e音的“藉”字现在几乎不用了,留下来的大概只有“慰藉”、“蕴藉”两个词。“慰藉”是“安慰”、“抚慰”的书面语;“蕴藉”是指言语、神情或文章含蓄而不显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