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雪伊
清晨出来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只是看到了小桥流水和两岸风光,还没发现一处别具古韵的景致,只好悻悻然先回旅馆。碰巧房东老伯要去买菜,立刻请教他哪里最具古镇特色?他问我:“石皮弄去了吗?里面有一处收门票的私家宅院值得一看”。我也听说了石皮弄,只是在古道上兜来兜去就是没看到。于是热心的老伯答应这就陪我去那里。
跟着老伯穿过几个小巷,又穿过小桥,到了一条很窄的小巷口,这条小巷叫西街,原来就在清晨见到的天下第一面馆旁,因太不起眼没引起我探究的欲望。老伯笑我一定是沿着长廊河道往前走,只顾了横向,不顾纵向。
西街是一条笔直的商业街,八点刚过大多数店家已经开门营业了,老伯说石皮弄就在这里面,不询问他差点就错过了这一景。大约走了一刻多钟,老伯把我带到了那条古镇最负盛名的“石皮弄”。谢过老伯,我立刻以吃惊的眼光打量起那条幽深的弄堂。
从弄口望进去,是一些大小基本相等的石板铺就的长长古道,据说有168块石板铺成,全长68米,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76厘米。我怀着猎奇的心情走了进去,古老而又幽深的氛围立刻包围了我。左右两边斑驳的墙面又高又窄,墙的高度有7米到10米,走在里面只听得自己的脚步声,感觉走到尽头需要鼓起点勇气。但我还是想探个究竟,看看弄堂最深处到底有什么名堂?
走在坚硬的石板上,居然没有一块摇晃。弄堂中间有建于元末明初大户人家冯宅的尊闻堂,里面有雕刻非常考究的百寿厅,门内横梁上随处可见各种龙纹,两侧刻有梅兰竹菊,主梁上雕有一百个“寿”字,这些雕刻至今保存完好,是因为这家属于私人宅邸,但也买门票供游客参观。
据说西塘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这条石皮弄了,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当初建造时把这些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这么小的弄堂竟然还有人家居住,里面还有几家小旅馆,走到底,是一家规模不错的饭店,许多影视名人的照片都挂在墙上。
其实我不想走这幽深的回头路,最好能从这家饭店穿到另外一条街上,无奈进去一看没路可走了,这是一条死弄堂,只得再走出来。这时候突然想起李清照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这最深处有点昏暗的庭院真的带有几多神秘,要是在这里过夜绝对不敢。
走出来时只顾往前看不想多停留,总觉得有点怕怕的,好像会有人追上来似的。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弄口,回头再看看这条西塘最古老的弄堂,尽力把它描绘成一幅久远的美丽画面,那又是怎样的场景呢?
一位身材婀娜的水乡女子,身穿素雅的碎花旗袍,左手挎着印花布袋,右手撑着油纸伞,正从石皮弄里缓缓走来。。。
我走进了石皮弄,抬头是一条狭长的天空。
古老沧桑的屋檐缝隙,长出了碧绿的嫩芽。
这是弄堂最深处的庭院 -- 《静怡轩》
走进里面,原来现在是一家饭店。
我沿原路返回弄口,照片最近处的位置是在弄堂最后面。
石皮弄中间很有名的尊闻堂,门口只能站立一个人。
另外一条弄堂,大红灯笼高高挂。
清晨的街道,只有一位清洁工在行走。
我喜欢的圣堂茶楼,窗外小河垂柳。
“种福堂”,意为先人种下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