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在虚无缥缈间
》
图文/雪伊
香雾迷蒙,
祥云掩拥,
蓬莱仙岛清虚洞,
琼花玉树露华浓。
却笑他,
红尘碧海,
几许恩爱苗,
多少痴情种?
离合悲欢,
枉作相思梦,
参不透镜花水月,
毕竟总成空。
这是一首相当美妙动听的女声三声部合唱曲目,音乐淳朴自然,清净恬淡。我所在的合唱队最近正在排练这首歌曲,它也是我们五月份参加演出的歌曲之一。除了无伴奏合唱外,这首歌是我非常欣赏和喜欢的。曲作者黄自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既采用了欧洲的作曲形式,又具有中国音乐的内涵与东方音乐的语言特点,在多声部写作上展现了民族风格的特色。曲目开头的引子出现在高音区,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各分二部加弱音器的弦乐伴奏,清澈而轻柔的音色,给人以虚无飘渺的感觉,它使人联想到云雾弥漫的山间,似乎有仙女的歌声在飘荡起伏。
这首歌与杨贵妃有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是唐朝皇帝李隆基最爱的妃子.开元年间,诗人李白供职于宫中。一天,宫中牡丹盛开。皇帝雅兴大作,竟深夜秉烛赏牡丹,召来杨贵妃陪酒,又令李白呤诗。李白在喝得醉薰薰之际,诗兴大发,即席就高歌了三首,所用的曲调就是当时的唐代大曲“清平调”.安史之乱初期,官兵大败,将士们把祸害的起因都归罪于杨贵妃,杨贵妃被逼自缢身亡。李隆基因此而悲痛欲绝。传说杨贵妃死后居住于蓬莱仙岛,在虚无缥缈的仙洞中度过凄清的日子。后来,白居易将杨、李的爱情故事写成了著名的叙事诗《长恨歌》。读过此首诗的人,几乎都记得结尾的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932年,近代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以《长恨歌》为题材,谱写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韦翰章作词).其中的第八乐章题为《山在虚无缥缈间》,特别动人,所用的音乐主题就是古曲“清平调”。古雅而发人幽思的旋律,表达了杨贵妃、李隆基一个在红尘,一个在碧海,生死相恋却无法相聚的凄怆。
每次排练这首歌,老师总要求大家要寻找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让声音具有空灵感,清澈透明的声音仿佛能穿透云层,在空中回荡。每次排练中,我总有一种心灵净化的感觉,尤其是我们的钢琴老师琴弹得相当好,他能弹奏出无数个层次,置身于其中真是美轮美奂!我想把这份美妙的感觉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所以特别上传了由泉港合唱团演唱的这首《山在虚无缥缈间》,好让朋友们与我一起体会其中的美妙,一起分享快乐!......
嗨!朋友,你来了!先关掉背景音乐,再打开这个视频,静心欣赏吧!
祝朋友们五一长假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