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2020-05-30 18:01:08)
标签: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

云南大学蔡青

张郡芮

孟国泰

徐翎

分类: 成果展示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2020529日傍晚,在“昆明的眼睛”翠湖公园旁的“翠湖里”,有幸结识了著名教育家孟国泰先生,及其跨界第一大弟子商业奇才高忠明。席间聆听孟先生侃侃而谈他追求毕生的教育理念,不由得被他和他的大弟子致力办好家乡教育的情怀所感动。

谈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孟先生给我看了一个孩子创作的一首诗,不觉击节赞叹:捷才!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这首小诗是在孟国泰先生和徐翎女士的《独一无二的我》的启发下,在高快演讲课上,由云南财经大学附中初一年级学生张郡芮演讲的。反复阅读,连声叫好。

从昨天起

我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

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独立的思想,能自强自立

从昨天起

我决定做更好的自己

正因为我是唯一

才能写出不一样的奇迹

这两段明显脱胎于孟先生和徐先生的诗,但做了昨天和今天泾渭分明的比较,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仿佛新生和觉醒。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我相信自己

生如璀璨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始终如一

承受烈日的暴晒,暴雨的洗涤

乐此不疲

我相信自己

死如静美秋之落叶

不盛不乱,往事如烟

即便枯萎,也是傲然的样子

无所畏惧

这两段里,我们看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化用和创新。如不凋不败,妖治如火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化出不凋不败,始终如一,承受烈日的暴晒,暴雨的洗涤,不盛不乱,往事如烟,即便枯萎,也是傲然的样子。从模仿到生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喜可贺!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我相信自己

我能活得自信美丽

路在自己脚下

怎样走需靠自己

抬头走吧

我会看到天地辽阔,忽略脚下艰辛

纵使此路上有无尽打击

但我坚信——

孤云出岫,一无所系

那是在等待夕阳

雨声潇潇,花木入梦

那是在等待晨曦

这像是我静谧如梦的呼吸

笼罩着我小小的天地

待旭日升起

我会好好努力

整首诗后半部分,完全是被点燃的状态,她学会了爱自己。蓄势待发像奔跑的火光,不屈不挠,坚信自己,不懈努力。

这个孩子,善于吸收,善于积累,感受力极强。你能感觉到她孜孜不倦像海绵一样,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能如此迅捷地行文如水自然流畅,一定有广泛阅读和积累。随处可见她精神的滋乳。如孤云出岫,一无所系,出自〔明〕 洪应明 的《菜根谭》。“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又将美文里的句子“梅花吐雪,独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江河咆哮,一泻千里”巧妙嵌入,化得好极。

云南大学蔡青:独一无二的我
    我们回到孟国泰先生和徐翎女士的诗《独一无二的我》,读后是感动和激动还有悠远的盼望和希冀。

这首小诗是发现,是唤醒,是号角,是襟怀。

是一个真正把爱的教育做到灵魂的教育家,才能有的看见。

我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是人世间的唯一。

我有别人不具备的特质,

我有挖掘不尽的潜力。

小诗第一段开宗明义,点出的唯一性、独特性,并将生命力势如破竹的勃发潜力加以赞叹。

因为与众不同,

我才显得如此贵气。

因为与众不同,

我才创造别人创造不了的奇迹。

诗的第二段,是第一段气势的延伸和对自身潜力发挥的预言和坚信。着眼于奇迹,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展望。

也许,我不够聪明,

也许,我不够美丽,

可这有什么关系?

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在第三段诗里,我们看到了可贵的接纳,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比较中瑕疵的看见,并丝毫不自惭形秽,从而由衷赞叹个体生命本身的存在。

从现在起,

我要对自己倍加珍惜,

因为我深信,

我的生命一定可以温暖他人温暖大地!

最后一段,落实到爱自己的行为上。为自己歌唱,最贵气的自己就是努力和珍惜自己,做一个利己利他,让自己成为爱,成为爱的管道,让温暖洒满人间的人。

整首诗,层层递进,回环往复,充满对独一无二自己的歌咏和激励,春风十里号角嘹亮,为此你被打动被召唤,唤起沉睡在身体里的能量,充满勇气和生命力,去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图强。

在我们过去的教育里只教我们爱祖国,爱人民,不敢爱自己。这样的教育让我们是芸芸众生,是螺丝钉,是祖国大厦的一块砖,哪里需要那里搬;我们是集体大海里的一滴水,看不见自己是一朵独特的浪,有着属于自己的浪花和声音。

这样看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就会觉得,孟先生对于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一脉相承,和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反思和提醒。让每一个体成为他自己,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是多么宝贵!

读完孩子的诗,读完孟先生和徐女士的诗,久久不能平静……

 ———————————————————  

作者简介:蔡青,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发展办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后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