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十大内在学习动力
(2011-11-22 15:54:17)
标签:
孟国泰学习动力本能需求心教育工程人文化教育 |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孟国泰说:“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赏识自我,激励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是一切教育成功的标志。”他认为:“教育者最大的教育艺术之一是,使受教育者把超越自我与完善自我作为一种本能需求。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样,头脑空了,就要开发和充实。”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那么,现代中学生有哪些内在的学习动力呢?我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在人的理智方面的心理动力。它使人遇事追根寻源,好奇心不仅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而且也对智力活动起着维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视为百分之百,那么从出生到四岁就获得了50%,其余30%是四至八岁获得的,另外20%是在8岁至17岁获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观察、发问、学习。这也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事实上,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中学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具有了一定的取向。但它仍然是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者必须随时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好奇心。
二、完善自我的愿望要么妄自尊大,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缺乏踏踏实实的作风,这两方面都是情商缺乏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所以,学校要从小学、中学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
第一、举办心理讲座,使学生对情绪体验有所认识,正确认识自我。包括特长、兴趣、爱好。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的阶段目标,激发其上进心。以目标激励学生。
第二、举办各种课外活动。组织社会实践。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竞争、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既勇于表现自身、又能与他人合作,既能做事,又会做人。从点点滴滴做起。全力以赴。
第三、正确处理挫折。人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教育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正确处理逆境。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不同角度转移低落情绪。第四、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兴趣、爱好。发挥得好就能在某一领域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学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符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能全面激发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尽管EQ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社会发·16·展的趋势,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如联合国“21世纪人类智能计划”中指出的:“必须用EQ来教育人类,发挥人自身情感与意志的潜能,创造新世纪人类生活的心灵家园。”
……
参考文献
[1]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海永明等.情感智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40—41.
[3]夏洛克.EQ自测[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王希永等.心理素质[M].开明出版社,1998.
[5]杨晓岚.论情商的内涵[J].广州师范学校学报。1998(5).
[6]陈莉.试论情商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ooo(4).
[7]黄燕苹.“情商”在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左江民族师院学报。l999(6).
[8]纪学征.情商与学生的素质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O(6).
[9]吴久华.浅谈情商及其培养[J].重庆师专学报。Vo1.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