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自上而下施行的。这种自上而下的铁律统领着教育的五大板块:文化、课程、课堂、管理、质量。“从个体出发新教育”颠覆了这一铁律,开启了“自下而上”的新教育航程:自下而上的文化,自下而上的课程,自下而上的课堂,自下而上的管理,自下而上的质量。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致力于建构“五大体系”:从个体出发的新文化建设体系,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建设体系,从个体出发的新课堂建设体系,从个体出发的新管理建设体系、从个体出发的新质量建设体系。
“从个体出发新文化建设体系”是指从建设“己文化”出发的“甲乙文化、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县域文化、省域文化、国家文化、人类文化”体系,旨在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新文化体系。
“从个体出发新课程建设体系”是指从建设“己课程”出发的“甲乙课程、小组课程、班级课程、年级课程、学校课程、社区课程、县域课程、省域课程、国家课程、人类课程”体系,旨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新课程体系。
“从个体出发新课堂建设体系”是指从建设“己课堂”出发的“甲乙课堂、小组课堂、班级课堂、年级课堂、学校课堂、社区课堂、县域课堂、省域课堂、国家课堂、人类课堂”体系,旨在形成一个快乐灵动的新课堂体系。
“从个体出发新管理建设体系”是指从建设“己管理”出发的“甲乙管理、小组管理、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学校管理、社区管理、县域管理、省域管理、国家管理、人类管理”体系,旨在形成一个科学艺术的新管理体系。
“从个体出发的新质量建设体系”是指从建设“己质量”出发的“甲乙质量、小组质量、班级质量、年级质量、学校质量、社区质量、县域质量、省域质量、国家质量、人类质量”体系,旨在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质量体系。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矢志不渝实施“五大教育”(也称“新五育”):体育(体质教育、体格教育、体重教育、体态教育、体魄教育),情育(志向教育、感情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气质教育),智育(观察力教育、注意力教育、记忆力教育、思维力教育、想象力教育),创育(实践教育、个体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人格教育),和育(和真教育、和善教育、和美教育、和合教育)。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极为重视“三育”:“自育”、“创育”“乐育”。
“自育”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突破口”。“自尊、自爱、自由、自觉、自信、自律、自理、自强、自立”是新教育成功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以拍手、拍头、跺脚的形式反复传颂“自主歌”:
父母不要靠,老师不要依,自己命运自安排,自己快乐做自己。
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
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
“创育”是“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的命脉”。我们旗帜鲜明地亮出“创新歌”和“个性歌”:
创新是人的核心灵魂,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是人的天然属性。创新是教育的生命,创新是教育的本真,创新是真正的学习与继承。创新是一切文明的源泉,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创新是人类社会通向美好未来的惟一途径。创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创新是人延年益寿的秘诀,创新是人永恒的墓志铭。
个性是金,只要不被埋没,便能闪闪发光;个性是木,只要让其生长,便能拔地参天;个性是水,只要让其流淌,便能通达四海;个性是火,只要让其燃烧,便能熊熊燎原;个性是土,只要不被荒废,便能造福人间。
“乐育”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归宿”。“乐育”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活得真正的“乐”。为此,“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把“乐”按层次分为“小乐、中乐、大乐”,按内容分为“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也称“新五乐”),并奏响“真乐篇章”:
“知足常乐”是小乐,小乐是乞丐哲学;“永不知足为大乐”,大乐才是真正的乐,才是智者哲学。
“真正的乐”表现在“体乐”上是:
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
“真正的乐”表现在“情乐”上是:
志向远大、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气质高雅。
“真正的乐”表现在“智乐”上是:
观察敏锐、注意集中、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想象宽广。
“真正的乐”表现在“创乐”上是:
勤于实践、个体鲜活、思想自由、创新不断、人格独立。
“真正的乐”表现在“和乐”上是:
和气和睦、和谐和平、和真和善、和美和畅,和合和分,最终做到“与自己生命的和谐,与他人生命的和谐,与天地万物生命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