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2010-10-09 12:53: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基于以上的理解以及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怎么就可以转化为乘它的倒数了呢?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算理、算法的教学,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
2.
3.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说这堂课的大致过程和自己当初设计的教学意图。
在新课之前,我先做了个复习铺垫,让学生比比客货车的速度,引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然后呈现了书本上的主题图,把抽象的计算置于具体的情意中,通过解决“谁走得更快些”,列出分数除法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初步猜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里我本来预设的时候有三种情况,2÷2/3=2÷2×3, 2÷2/3=2÷2/1÷3 , 2÷2/3=2×3/2,今天只出现了一种,这可能是因为上一节课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思维定势,认为分数也肯定是乘以他的倒数进行计算的。)有了猜想以后,我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小明速度的问题,感受算理,推导算法,从而来验证当初的猜想。这部分的数学内容我主要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将2÷2/3转化为2÷2×3表示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转化为2×3/2的依据又是什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每一步的转化都是新、旧知识,方法的转化。得出2÷2/3的方法以后,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这种方法只适合2÷2/3呢?对于两个数都是分数的除法算式适合吗?再次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验证“前面总结出的方法是不是对其他除数是分数的除法也同样适用?”深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的设计,我意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而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