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主义诗人方回10首诗词

(2025-09-23 07:45:01)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诗词鉴赏
现实主义诗人方回10首诗词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宋元易代之际的诗坛巨擘与诗学理论大家。作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他首倡“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宗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确立了江西诗派的正统地位,主张唐宋诗道一脉相承,强调“格高”为诗文批评核心,追求“瘦硬劲俏”与“清晰自然”的诗风统一。



其生平跨越宋元两朝,早年以《梅花百咏》谄事贾似道,中年任严州知府,后因元兵南下降元,晚年隐居杭州、歙县,编纂《瀛奎律髓》选评唐宋律诗,成为宋元文学批评的里程碑。诗作多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如《晚望》“江流日夜东”的孤寂哲思、《青菜花》“只供寒士饱诗肠”的民生关怀、《兰花》“雪尽深林出异芬”的隐逸情怀,皆以格调严整、意象凝练著称,既承江西诗派“夺胎换骨”之法,又融入现实主义精神,刻画战乱民生、病中闲适,被誉为“宋末元初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本篇摘选方回诗作10首,以飨读者~



[1]

《夏日》

宋?方回

多病情怀懒,新晴草木光。

倦骸扶老瘦,幽径息阴凉。

家瘠盘餐俭,村荒籴价昂。

岂无可忧者,得句暂能忘。



这首诗描绘出夏日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开篇以 “多病情怀懒” 直述自身状况,因多病而慵懒。新晴后草木生辉,与诗人的萎靡形成对比。“倦骸扶老瘦” 刻画身体之疲弱,于幽径乘凉,尽显生活的无奈。家贫饭食俭,村荒粮价高,写出生活困境。但诗人笔锋一转,称即便有诸多忧虑,一句诗便能暂忘烦恼,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借诗自遣的豁达,于平淡中见真性情。



[2]

《说诗》

宋?方回

齿发侵寻落,风霜取次秋。

口须湔乳臭,川合向东流。

沈宋中尝悔,江湖晚更羞。

此声专老杜,犹俟到夔州。



诗中从自身齿发脱落感慨时光流逝,如秋风渐至。“口须湔乳臭” 表明对浅薄文风的摒弃,主张诗歌应如百川归海般有方向。提到沈宋二人,表达对其诗风后有悔意,身处江湖晚年更觉羞愧。认为诗歌正宗应属杜甫,且要达到杜甫在夔州时的创作境界。此诗体现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以自身感悟倡导学杜之精髓,在诗歌理论和创作追求上有独特思考。




[3]

《八月初二日》

宋?方回

蝉声渐渐怯西风,閒捻青枝玩菊丛。

老去一身都是病,寤来万梦总成空。

喜分果饵小儿女,浪费薪蔬顽仆僮。

严濑家人报船至,更营樽酒恼衰翁。



诗起笔以蝉声怯西风点明时节变化,诗人闲玩菊丛,尽显悠然。但 “老去一身都是病” 道出暮年的无奈与痛苦,醒来梦皆空,满是人生的失落。看到小儿女分果饵的欢喜,与仆僮浪费薪蔬形成对比。家人报船至,本应欣喜,却因要筹备樽酒又添烦恼,细腻地描绘出老人复杂的心境,生活琐事中尽显暮年的疲惫与感慨。



[4]

《青菜花》

宋?方回

只供寒士饱诗肠,不伴佳人上绣床。

黄蝶似花花似蝶,柴门春尽满田香。



此诗前两句点明青菜花质朴,仅供寒士激发诗兴,难登佳人绣床,体现其平凡无华。后两句 “黄蝶似花花似蝶”,生动地描绘了菜花与蝴蝶相映成趣的画面,分不清哪是花哪是蝶,充满自然野趣。“柴门春尽满田香”,展现春末田野间菜花盛开香气弥漫,营造出质朴清新的田园氛围,表达诗人对这种自然、质朴之美的喜爱与欣赏。



[5]

《兰花》

宋?方回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诗描绘雪融后深林里散发奇异芬芳,周围枯松槁槲杂乱。诗人猜测此处或许有兰花,却又不让行人刻意去闻。以周围杂乱之景烘托兰花生长环境的清幽,“未许” 二字,给兰花增添了神秘之感,仿佛这兰花之香只应在这幽静处自然散发,体现诗人对兰花的珍视,也借兰花暗喻一种超凡脱俗、不轻易示人的高雅品质。



[6]

《晚望》

宋?方回

万事何堪挽,江流日夜东。

年华三戒后,心绪四愁中。

待雪登危阜,观星仰暗空。

夜寒天地黑,几室有炉红。



开篇以 “万事何堪挽” 感慨万事难以挽回,如江水东流。年华流逝,人处暮年,心情愁闷。诗人欲待雪时登高山,夜晚观星仰夜空,在天地间寻找慰藉。“夜寒天地黑” 描绘出寒冷黑暗的环境,“几室有炉红” 以小见大,点点炉红在寒夜中给人温暖与希望,全诗展现诗人对时光、人生的思索,于寒夜中蕴含对温暖的期盼。



[7]

《旅闷十首?其一》

宋?方回

浩浩观今古,憧憧角利名。

学如未闻道,死似不曾生。

琐碎禽虫语,芳鲜草树荣。

过时随变灭,历代几公卿。



此诗开篇从宏观角度,看古今多少人追逐名利。“学如未闻道,死似不曾生” 强调学习若未领悟真谛,便如同虚活一生。以禽虫琐碎之语、草树繁荣之景,暗示世间万物平凡却自然。最后感慨即便身为公卿,也会随时间消逝,表达诗人对追逐名利的反思,主张追求生命的真正意义,在自然与哲理间探寻人生价值。



[8]

《旅闷十首?其二》

宋?方回

病恐医难谢,贫惊籴愈昂。

未甘频饵药,只欲暂休粮。

暑殆无凉处,饥容有熟乡。

归欤谋藿食,不敢畏秋阳。



诗中写诗人旅途之烦闷,因生病怕难以酬谢医生,又为粮价高昂而惊心。不愿频繁吃药,甚至想暂时绝粮,生动地刻画了困境中的无奈。暑热无处寻凉,饥饿时想象有饱腹之地。最后表达归乡吃粗食,不怕秋阳的决心,反映诗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期许,以平实之语道出生活的艰难与坚持。




[9]

《旅闷十首?其三》

宋?方回

旧观繁华绝,馀风巧伪滋。

人穷何不至,俗薄故堪嗤。

敝帚犹艰借,劳薪自暗炊。

扶摇九万里,遥谢庶风雌。



诗的开头写往昔繁华不再,如今虚伪之风渐盛。感叹人在穷困时易失底线,世俗浅薄令人嗤笑。“敝帚犹艰借,劳薪自暗炊” 描绘生活困苦,连借把破扫帚都艰难,只能自己默默烧柴做饭。诗人以 “扶摇九万里” 自比,要远离这不良风气,展现了诗人在世俗困境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向往高远境界的情怀。



[10]

《旅闷十首?其四》

宋?方回

彼姝复此粲,人面外堪看。

鹦鹉虽能语,芙蓉岂耐寒。

舌酣元可畏,背毁更多端。

昵昵徒为耳,云龙许控抟。



此诗以美人之貌引出话题,借鹦鹉能言却无实质内涵、芙蓉美丽却不耐寒,暗指徒有其表之人。“舌酣元可畏,背毁更多端” 写人言可畏及背后诋毁之多。诗人认为亲昵之语不可轻信,愿如驾云龙高飞,表达诗人对虚假表象和险恶人心的洞察与厌恶,追求真实、高远境界,在旅途中思索人生交往与处世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