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律诗起句与承句的关系及常见类型

(2025-09-14 21:09:38)
标签:

情感

文化

教育

分类: 诗词鉴赏
格律诗起句与承句的关系及常见类型(建议收藏)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格律诗的开头也至关重要,格律诗的首句(起句)与承句的衔接是诗歌结构的关键。因为“起承转合”是诗歌的框架和章法,“起”就是诗的开头,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要求破题开启全篇,为全诗创造氛围。“起”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格律诗首句(起句)的常见类型。关于格律诗的起法句式很多,清朝的诗论家顾龙振在《学诗指南》中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种,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常见的主要类型简单总结如下:

一是景起。以自然景物或环境描写开端,奠定全诗意境的基调。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起句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句描绘山雨初霁之景,呈现清幽寂寥的意境。

二是事起。直接叙述事件或行为,引发后续情感或议论。


例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起句是“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以离别重逢之事切入,铺垫沧桑感。

三是情起。开篇直抒胸臆,点明情感倾向。

例如:杜甫《春望》,起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句即透出家国之痛,情感浓烈。

四是理起。以议论或哲理开端,引导读者思考。

例如:苏轼《题西林壁》,前两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首句阐释了观察视角的哲理。

图片
承句的承接方法。承句需要紧扣首句,通过扩展、深化或转折延续诗意。

一是顺承递进。承句延续首句的意象或逻辑,进一步展开描写或抒情。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承句中的“黄河”,延续首句“白日”的空间视野,共同构建壮阔的画面。

二是虚实相生。首句写实,承句转入虚写(或反之),拓展意境。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前两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首句答问为虚,承句以夜雨实景渲染愁绪。


三是时空转换。承句从时间或空间维度延伸首句内容。

例如:杜牧《泊秦淮》,前两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写朦胧夜景,承句点明地点与事件。

四是因果关联。承句解释或补充首句的成因或结果。

例如:王昌龄《出塞》,前两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首句怀古,承句揭示戍边之苦的结局。

承句的结构功能。

一是格律呼应。严格遵循平仄与押韵规则,与首句形成音韵和谐。

二是意象叠加。通过并列、对比等手法强化首句意象(比如“明月”,接“关山”)。

三是情感铺垫。为首联转向颔联的“转”蓄势,避免诗意突兀。

总之,首句与承句的关系犹如“弓与箭”,首句定方向,承句需要稳而准地延续其势。在近体诗中,恰到好处的承接往往既守格律之严,又显意境之活,通过景、事、情、理的巧妙组合,形成浑然天成的诗意脉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