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古文阅读试题精选(二)海瑞
(2025-09-14 09:03:24)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高三 |
【一轮复习】古文阅读试题精选(二)海瑞
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言:“陛下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橐(tuó):口袋。斋醮(jiào):道教祈福仪式。
文本二:
海瑞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文本三:
海瑞性峭直,其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其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
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之汲黯、宋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然以此见嫉于俗,卒不能行其志。呜呼!彼以偏矫自遂者,视此奚如哉?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赞”语,为史官评述)
[注]井田:周代土地制度,此处代指均田理想。一条鞭法:明代简化税制的改革,将杂税合并为一条征收。希风:仰慕其风节。偏矫:偏激矫情。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其上疏时[A]自知[B]触忤[C]当死[D]市一棺[E]诀妻子[F]待罪于[G]朝。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揖”是古代相见礼仪,与《鸿门宴》“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侍”均属礼仪行为,但尊卑有别。
B. “墨者”指贪官污吏,与《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均含贬义。
C. “谢病归”意为托病辞官,与《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的“不应”均体现对官场的疏离。
D. “赞曰”是史传文末评论,与《史记》“太史公曰”、《汉书》“论曰”功能相同,均为史官的总结性评价。
12. 下列对三则材料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写海瑞“市一棺,诀妻子”上疏,既显其忠直敢言,又与胡宗宪子的骄纵形成对比,凸显刚正。
B. 文本二写小民“号泣载道”与士大夫“怨颇兴”,从正反两面体现海瑞行事虽利民却也得罪权贵的特点。
C. 文本三“赞曰”将海瑞与汲黯、包拯并提,肯定其刚劲苦节,同时暗讽当时官场“偏矫自遂”者难及。
D. 三则文本均以“刚直”为核心塑造海瑞形象,文本一侧重其“忠”,文本二侧重其“严”,文本三侧重其“迂”。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2)然以此见嫉于俗,卒不能行其志。
14.
海瑞的行事风格在当时既有“小民号泣”的拥护,也有“士大夫怨颇兴”的反对。结合三则材料及你的思考,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答案】10. DEF
11. B 12. D
13. (1)他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自足。
(2)但也因此被世俗嫉恨,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14.
海瑞的行事风格导致的不同反响,本质是利益与立场的分化。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推行利民改革,维护了小民利益,故受其拥护;但他的改革触动士大夫阶层的特权与利益,行事刚直不妥协,也引发了他们的不满与反对。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改革在触动既得利益时面临的必然阻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听说他上疏时自知必死,已买好棺材,与妻儿诀别,在朝中待罪。
“上疏时”是时间状语,其后不断开,“当死”是“自知”的宾语,其后D处断开;
“市一棺”是动宾结构,其后E处断开;
“诀妻子”也是动宾结构,其后F处断开。
故选DE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是古代相见礼仪,多用于平辈间/陪侍,用于下级对上级。句意:唯独海瑞只作揖。/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
B.“均含贬义”错误。“墨者”指贪官污吏,含贬义/“得”同“德”,感激,无贬义。句意:贪官多自行离职。/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C.正确。句意:海瑞便称病辞官。/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D.“文本三侧重其‘迂’”错误,文本三并未强调海瑞“迂”(迂腐),而是肯定其“刚劲苦节”,文本三的核心仍是“刚直”(“其学以刚为主”),与“迂”无直接关联。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布袍”,穿布衣;“脱粟”,吃粗米;“艺”,种植。
(2)“见……于”,被;“嫉”,嫉恨;“行”,实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海瑞的行事风格引发两极反应,根源在于利益冲突与立场差异。
受小民拥护:他“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且“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故“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直接维护了底层利益,受到小民拥护。
遭士大夫反对:他“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又对徐阶等乡绅“按问其家无少贷”,导致“怨颇兴”,甚至被劾“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他裁抑特权、触动官僚与豪强既得利益,遭到士大夫反对。
这种矛盾源于他“主于利民”却“行事不能无偏”,坚守刚直原则,触及豪强利益,却让普通百姓受益。
前一篇:对学生的评价
后一篇:十篇300字以内的古文名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