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
(2025-08-30 08:09:09)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诗词鉴赏 |
中唐诗坛的一股清流!戴叔伦10首诗,第1首《兰溪棹歌》如江南烟雨,第2首清新脱俗!
戴叔伦(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中唐著名诗人,与卢纶、吉中孚等并称“大历十才子”。他早年隐居田园,后出仕为官,官至抚州刺史,晚年归隐山林。其诗风清新自然,尤擅五言律诗与绝句,题材多涉山水田园、羁旅思乡,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被后世誉为“中唐律诗之冠冕”。
以下精选其经典诗作,以窥其诗心之妙:
[1]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此诗以 “棹歌” 形式描绘兰溪春日胜景,语言清新明快。首句 “凉月如眉” 以眉月状写月形,“柳湾”
点染春景,画面灵动;次句 “镜中看” 将溪水比作镜面,倒映山色,虚实相生,静美如画。后两句由静转动:“三日桃花雨”
暗合春汛,“半夜鲤鱼上滩”
以动态细节收尾,既显鱼跃之趣,又隐含生机,将兰溪山水的灵秀与春日的蓬勃融于二十八字,读来如临其境,尽得江南水乡的诗意。
[2]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此诗以亭中远眺之景写尽春迟之愁。首句 “草漫漫” 铺陈荒寂,次句 “谁倚” 设问,虚写独倚栏杆之人,暗喻孤寂;后两句
“燕子不归” 呼应 “春事晚”,以候鸟未归暗示时序延宕,末句 “烟雨杏花寒” 更以冷色调收束 ——
烟雨朦胧中,杏花虽绽却寒,既有春景的柔美,又添清冷的怅惘。全诗借景传情,无一字言愁,却通过 “草”“燕”“杏花”
等意象,将盼春不至、无人共赏的寂寞与时光流逝之叹,尽藏于空阔的画面中。
[3]
《题三闾大夫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首句 “沅湘流不尽”
以江水喻怨,既写沅湘水长,又暗指屈原、宋玉之怨无尽,化抽象愁绪为具象流水;次句 “怨何深” 紧承,直点题旨。后两句
“日暮秋烟”“萧萧枫林” 以秋景渲染苍凉:暮色中烟霭弥漫,枫叶沙沙作响,空阔萧瑟的背景下,屈原 “怨灵修之浩荡”
的悲怆更显深沉。全诗不事雕琢,以景结情,将对古人的追思与自身的感怀融于江枫烟霭,余韵悠长。
[4]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此诗为边塞题材的慷慨之作。前两句 “旌帜满阴山”“不遣匹马还”
以豪迈之语写汉军军威,极言对胡虏的震慑与必胜信心;后两句直抒胸臆:“愿得此身长报国” 以 “愿” 字表决心,“何须生入玉门关”
化用班超 “生入玉门关” 之典,反其意而用之,强调以死报国的决绝。全诗语言质朴刚健,从 “旌帜” 的视觉到 “报国”
的心志,层层递进,将戍边将士的忠勇与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热血沸腾,是中唐边塞诗的激越之音。
[5]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此诗写除夕客居的孤寂之悲。首联 “旅馆谁相问” 以反问写无人问津之苦,“寒灯独可亲” 以灯为友,更显凄凉;颔联
“一年将尽”“万里未归” 点明时间与处境,将岁暮之思与漂泊之痛叠加。颈联 “悲前事”“笑此身”,“悲” 与 “笑”
的矛盾,道尽人生落魄的自嘲;尾联 “愁颜衰鬓”“明日逢春”,以 “又” 字写尽无奈 —— 春至人未归,岁月空逝,愁绪更浓。全诗紧扣
“除夜”“宿”“未归”,用白描手法写尽天涯游子的孤独与沧桑,字字浸泪,动人心魄。
[6]
《调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此为唐代较早的边塞小令,以叠词起兴,层层递进写戍边之苦。首句 “边草” 三叠,强化单调荒凉;“草尽兵老”
四字,将边地草木枯竭与士兵年华流逝并置,直点悲剧内核。中片 “山南山北”“千里万里” 以空间之阔写孤寂,“雪晴”“月明”
清冷之景更添凄凉;下片 “明月” 再叠,与 “胡笳” 声呼应,“愁绝”
二字收束,将征人对故乡的思念、对青春的怅惘,融于边地的月雪胡笳中。全词简短却意象密集,声情并茂,是小令中 “以短写长”
的典范。
[7]
《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此诗与《题三闾大夫庙》内容全同,或为异名之作,均为吊屈原而写。诗中 “沅湘流不尽”
以江水之长喻愁怨之深,将抽象情思具象化;“屈宋怨何深” 直抒对古人遭际的感慨。后两句 “日暮秋烟”“萧萧枫林”
以秋景烘托氛围:暮色中烟霭朦胧,枫叶飒飒,空阔而苍凉,与前句的 “怨”
相呼应,将对屈原的追思、对自身际遇的感怀,皆融于这江枫烟霭的图景中。全诗不着议论,以景结情,余味悠长,是咏古怀人的简练佳作。
[8]
《小雪》
唐?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此诗写小雪时节的旅愁。首句 “卢橘花开”“枫叶衰” 以物象点明时令,花开与叶衰的对比,暗合时光流转;“出门望京师”
直写归心,“何处” 二字,道尽迷茫 —— 不知归程何在,更添怅惘。后两句 “沅湘东流”“不为住少时”
以江水不停流逝,反衬愁人光阴难驻:流水无情,偏要载走愁人的时光,将归思不得的焦灼与岁月空逝的无奈,借自然之景宣泄而出。全诗语言平实,却以
“望京师” 的直接与 “沅湘流” 的间接,将羁旅之愁写得深沉动人。
[9]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唐?戴叔伦
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
此诗为旅中寄友之作,幽默中见温情。首联 “闭门茅底” 写旅居之简陋,“北阮怜南阮”
用《晋书》阮氏兄弟贫富之典,自嘲贫寒,亦暗含对友人的亲近;后联 “梅花无世态” 以花喻人,赞梅花不趋炎附势的品格,“隔墙分送一枝春”
更妙 —— 梅花越墙送春,既写实景,又喻友人虽远隔,仍以真诚相念。全诗借 “阮氏” 典故与 “梅花”
意象,将自嘲、对友人的感激与梅花般的纯洁友情,融于轻松的笔调中,于平淡处见真挚,是赠友诗中含蓄温馨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