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单元作文母题值得高度重视!

(2025-08-07 11:31:36)
标签:

作文

情感

分类: 作文
教材单元作文母题值得高度重视!
陈保侯
考教衔接 

   高考命题考教衔接风向日益明朗,统编教材各单元的作文主题大都已在近5年高考中,陆续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法眼”。从教材作文编排体系可知,高中学生作文基础训练重点在必修上下两册,选择性必修三册教材侧重实用及理性思考,覆盖范围广,易结合社会时事,人生哲理等材料作文,命题广泛,需做足作文审题立意、章法结构等训练。             

统编教材单元作文主题梳理与历年高考真题
教材单元作文母题值得高度重视!

教材单元作文母题值得高度重视!


2023年至2024年高考、适应考作文考教衔接典题   
教材单元作文母题值得高度重视!


从2023年高考开始,每年高考作文都能看到教材单元作文的影子,高考作文考教衔接越来越明显。


高考分析

2023年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题,两套作文考教衔接(新老高考各一);

2024年高考,教育部命制的三套试题,两套作文考教衔接(都是新高考);

2024至2505新高考适应考,共六道作文题有三道作文题考教衔接。



新高考改革大势所趋,试题中有诸多变化,在回归教材这一点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教育部考试院在《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就“关联教材,提升课堂质量效率”这一点,有专门表述,内容如下:灵活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考教衔接作文直接考教材母题作文的较少,会以隐性考方式出现,以教材母题为起源,就同一话题进行变式考查。

  

比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三.2.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技术发展下的时间“主人与仆人”,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下的“问题与答案”,就是变式考查。 两道高考作文题目:科技话题,材料极简,二元思辨,考教衔接。教材同一母题,两年连续考。这就意味着考了不一定不再考,可能连续考。

  再如:部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作文训练(诸子百家名言名句为作文材料),这种类型的作文在平时训练中大量出现。


            2025年高考作文深度融入教材单元作文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民族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体现了考教衔接。必修上第一单元作文主题“青春的价值”,作为继往开来的中国青年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特别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获取力量。关注传统,厚积文化;理解时代,明确使命;认识自我,定位青春。必修下第五单元作文主题“抱负与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作文主题“伟大复兴 ”。 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作文主题“苦难与新生”,本单元的作品展现了革命斗争的不同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走向新生的伟大历程。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高考命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为考生提供多维度的立意空间,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进行写作。考生可以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体认。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 题目聚焦于“梦”这一充满奇幻色彩与深邃内涵的主题。从“昨夜闲潭梦落花”的诗意怅惘,到“我欲因之梦吴越”的浪漫追寻,再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豪情,古往今来,梦一直以其独特方式,承载着人们的感受与期冀,为心灵开辟出一片无垠天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梦想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从个人职业梦想的追逐,到社会层面科技强国梦、文化复兴梦的构建,梦想始终是推动个体进步、社会前行的关键动力。 

【导语+任务】

[教材]单元导语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导语解读:高中语文必修上(统编版)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价值”,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思考青年人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为自己的高中生活领航,为人生定向,课本上五首现代诗,两篇小说。《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百合花》塑造了一位热爱生活、淳朴羞涩、乐于奉献,为救战友英勇牺牲的青年战士形象。青春,因梦想而绚烂,因奋斗而出彩。青春是美好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点燃青春的激情,绽放美丽的梦想。 

【教材复习·课文梳理】

《沁园春·长沙》  

本诗是1925年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词作豪迈大气,洋溢着不可抗拒的青春热情,特别是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四首

这四首现代诗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风起云涌的时代精神,以及面对时代的复杂性,诗人自己作出的个性鲜明的回答。“狂飙突进”格调的郭沫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为理想献身的闻一多,令人震撼;昌耀的表达情感沉郁,既有激情的倾诉,又有理性的思考;雪莱以云雀形象歌颂了理想、欢乐与光明,表达改造社会的坚定决心。

 《百合花》《百合花》聚焦于战争中普通的几个年轻人发生的普通小事,既表现出了新中国诞生前夜,普通人内心的选择和追求;又通过塑造典型人物直击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以青春和热血开创的时代这一本质核心。  

《哦,香雪》《哦,香雪》中一只小小的文具盒承载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代车轮滚滚驶来,把全中国不管多么封闭的偏远地区带进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当我们看到个人在大时代里的作用,看到青春为时代进步可以做什么,那么我们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就会有更强大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教材]单元学习任务

一、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任务解读】     

涉及“青春的价值”的高考作文题既着眼时代主题又贴近考生生活,力图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让考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启发考生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开拓未来,可谓导向鲜明。因而,在备考与“青春的价值”人文主题相关的作文时,大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识自我,定位青春

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这一趋势非常明显。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材料作文、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卷“写人与做人”漫画作文等。儒家提出“修己以安人”,可见“我”是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创造价值的原点。因而,大家要充分重视“人”本身,特别要对“青年修养”“青春风采”等主题做深入思考和充分备考。

2.理解时代,明确使命

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该白皮书开篇提道:“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青年人要明确担当时代责任是青春中最靓丽的颜色。强化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如2022年高考浙江卷“新时代浙江优秀青年的启示”材料作文、2023年高考北京卷“续航”命题作文等。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明确“青年立场”。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要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中国青年要明确这个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白新征程任重而道远。

3.关注传统,厚积文化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作为继往开来的中国青年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特别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获取力量。高考作文命题重视引导青年人认同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如2022年高考全国新高考卷“选择·创造·未来”材料作文等。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分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的、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素材,对“传统文化回归”等现象进行重点研究,重视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思考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意义和路径。

4.强化思维,重视辩证

新课程标准强调“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水平是语文素养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高考作文命题也将会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考查进一步强化。基于前面对“青春的价值”人文主题所包含的高考作文考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内修与外为”还是“传承与开拓”,都属于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近几年,部分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材料中会同时关联多个主题词,如2022年高考全国新高考卷“本手·妙手·俗手”材料作文、全国新高考卷“选择·创造·未来”材料作文等。面对这样的题目,需要考生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考、深入论证这些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家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要习惯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多追问:“长期以往将如何?”“过度如此将怎样?”“换个角度考虑将如何?”……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张海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