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23年,归来仍是少年——刘禹锡逆境成长启示录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诗词鉴赏 |
被贬23年,归来仍是少年 —— 刘禹锡逆境成长启示录
38岁,辞职半年,找到自己热爱的生活。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自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是唐代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
“诗豪” 之称。
解析刘禹锡的一生
出身寒门,聪慧好学,三登科第
他出生于浙江嘉兴,父亲是地方小官,在文人圈里算是寒门出身。
在古代名气比学历重要,进士及第没有背景,也很难混下去。
刘禹锡小有名声时,就传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上一个玩家还是蜀汉皇帝刘备呢。不过没给刘家摸黑,19岁游学洛阳长安,混的风生水起。
不久便在科举中连中三科,成为大唐蕞年轻的三科及第学霸。顺利进入朝廷中·枢工作,凭借一股拼劲,施展自己的抱负,开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门。
才华开局,却因一场改·革跌落云端
33岁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王叔文等人一起搞了永贞革新,改·革意图恢复大唐盛世,得罪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不出意外他们败了。
结局是支持他们的皇帝被·迫退位,领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不久病逝,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永不得量移(永远不能因考绩等原因而被酌情调迁到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这就是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辗转七州,大唐蕞乐观豪放的诗人
被贬偏远地区,等于中年失业,他说没关系,还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被人排挤,在和州仅有一陋室栖身,他又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生被贬23年,他说多大点事,还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他深知沧海桑田的变迁,看清了人生跌宕,活得通透,写下《乌衣巷》。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诗也硬刚,大唐嘴蕞硬的诗人
他被贬朗州九年,终于接到回京的召令,他不会随波逐流,回到长安就来了一首讽刺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又名《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大意是现在满朝新贵都是我走后冒出来的,阿谀奉承之人,如果我在,根本就不会有他们啥事。就是这首诗又把自己送走了。
23年贬谪生涯结束,依旧嘴硬
826年,55岁的刘禹锡再次被召唤回京,一路游玩,路过扬州,终于见到了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俩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在对话中提到了当年玄都观的桃花,于是一拍即合,故地重游。
又来了一首大作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有一种叫嚣“当年整我的官员坟头都长草了吧,不服再贬我一次呀”。
于是他愿望真的实现了,被外派到苏州。
60岁赈灾,人生下半场才是主场
上任苏州时,恰逢江南特大水灾,
60岁的他冒死打开粮仓,又减免赋税,救活数十万灾民。朝廷都服了,赐予象征荣誉的三品紫金鱼袋。
江南百姓建起三贤堂,把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共享香火,成为“苏州三杰。”
乐观心态,大唐安享晚年的诗人
因为政绩太强,身体太弱,65岁的刘禹锡终于辞官回家,过上短暂惬意悠闲的生活。
在洛阳跟白居易裴度等人交流赋诗,享受晚年生活。
公元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逝,享年71岁,他用生命战胜了4位皇帝和看不惯他的人,临终前他整理毕生诗稿,将《再游玄都观》放在卷首,用生命完成对命运的最后嘲讽。
跟刘禹锡学如何面对当下生活
被贬的23年,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境,不要放弃新的希望,在寒冬里积蓄力量,机会总有一天会到来,也抚慰了无数逆境中人。
刘禹锡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豪迈不是没有被命运击倒过,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要喊出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