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文弄懂,如何以风景营造意境

(2025-05-09 07:56:29)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诗词鉴赏
一文弄懂,如何以风景营造意境

如何以风景营造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属于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意境的构成,主要是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

在古典诗词中,以风景为内容营造意境的关键,在于将自然景物与情感、哲思巧妙融合,通过意象选择、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构建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

以风景营造意境的方法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比如,以“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可通过浓缩大自然景观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广阔的意境。或者“欲露先藏,曲径通幽”,运用含蓄有致的抑景手法,对风景园林中各元素进行组织安排,使园景达到“步移景异,意境幽深”的效果。或者“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可借鉴中国画的虚实、疏密处理手法,对园林景物进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的编排描绘。

以风景营造意境。一是情景交融:以景载情,借物言志

诗人常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投射主观情感,使客观之景成为情感的载体。


例1: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中“幽草”“黄鹂”象征孤芳自赏的高洁,“春潮急雨”暗喻世事动荡,“野渡舟横”则寄托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通过景物的动静对比,传达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例2:李白《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诗中以荷花含苞欲放的娇媚,反衬少女因思念而生的愁绪,景物的鲜活与情感的含蓄交织,形成“欲语还休”的意境。

二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显幽

通过动态与静态景物的对比,增强画面层次感,深化意境。

例1: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以月落、乌啼的动感,与江枫、渔火的静谧形成对比,烘托出羁旅孤寂的意境,结尾“夜半钟声”更以声衬静,余韵悠长。

例2: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以空山的绝对寂静与人语的短暂声响形成反差,凸显“空寂”之境,禅意深远。


三是色彩与光影:渲染画面,强化氛围

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或光影变化,增强视觉冲击力,传递情感基调。

例1: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词中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以“霜”喻月光的清冷,以“水”状风的柔和,冷色调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

例2:乔吉《满庭芳·渔父词》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词中的“胭脂林障,翡翠山屏。”以胭脂红与翡翠绿的浓烈色彩,描绘秋日暮色,画面绚丽而苍凉,暗含隐士的孤独。

四是虚实相生:借景联想,拓展意境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想象之境,形成虚实交错的诗意空间。

例1: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实写桃花逐水的实景,虚问桃源入口,表达对理想世界的追寻,虚实结合中意境悠远。


例2: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中的“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实写旅途荒凉;“凫雁满回塘”,虚写梦中故乡,以虚实对比强化思乡之情。

五是意象组合:典型符号,引发共鸣

通过经典意象的排列组合,唤起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多个意象的叠加,勾勒出萧瑟秋景,游子愁思不言而喻。

例2: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通过“秋树”“落晖”等典型意象,构建出苍茫寂寥的意境,暗含乱世隐者的彷徨。

意境的营造手法

一是情感投射。赋予景物情感属性,比如,李白《蜀道难》中,以蜀道奇险隐喻对友人的担忧。二是细节提炼。捕捉瞬间光影或声响,比如,王安石《钟山晚步》中,“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三是留白艺术。以景结情,比如,王维《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余韵无穷。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的本质是诗人将生命体验融入自然,使山水成为情感的永恒载体。通过上述手法,以风景为主题内容的诗词得以超越时空,可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