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各地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100练【古诗阅读+名名默写21-30】

(2025-05-08 21:00:07)
标签:

试题

情感

文化

分类: 诗词鉴赏
全国各地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100练【古诗阅读+名名默写 21-30】


2025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100练

【古诗阅读+名名默写 21-30】

21【来源: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三五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寿章参政

陈耆卿

声名早已压人寰,手握枢机鬓未斑。

嘉会宛如鱼在水,远猷直放马归山。

风生帷幄深沉处,春在边陲广莫间。

闻说吴儿眠正熟,月明夜户不曾关。

【注】嘉会:昌盛的际会。广莫:辽阔空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祝寿诗。根据诗意,祝寿的对象是曾担任过参政的章姓官员。

B.首联盛赞章参政威名赫赫,非只一日。他虽然执掌国政,但是年纪未老。

C.颔联以如鱼得水喻章参政深受君主器重,在他的谋划下,边境没有硝烟。

D.颈联承上,写章参政庙堂决策议论风生;到了春天,边疆一片辽阔空旷。

16.本诗尾联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好友来访时,我们如果想表达对朋友到来的喜悦和真诚欢迎,则可以引用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自己的种树心得时说,他并非能让树木活得长久且生长茂盛,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来钱塘江观潮,辽阔的江面上,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卷起巨大的白色浪花,小刚不禁想起了柳永的《望海潮》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

16.起篇为抑。前两句点明贬谪环境恶劣,起调消沉。上片后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心情畅快,登高痛饮。下片前三句是二扬,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表现不服老的气概。下片后三句为三扬,写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17.(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示例一: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示例二: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示例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例四: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解析】……

…………………………………………………………………………………………

22【来源:四川眉山市22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定风波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本词写于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鬼门关:指石门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气岸:气度伟岸的意思。颠:头顶。戏马台:晋安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 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5.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前两句分别运用夸张和比喻,既是黔州秋日淫雨的生动再现,也点出了词人的生存条件。B.“重阳”“催醉”等词表明本词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宴会场所,“催醉”暗含词人被贬后的抑郁心境。 

C.“鬼门关外”既点明地点,是词人登临俯瞰蜀江的高处,其险峻也可用来反衬词人得失忘怀的胸襟。 D.本词气韵豪迈,语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贴切,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气度。

16.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讲究章法。前人评本词有“一抑三扬”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刚进人高三,大部分同学都能满怀信心,立下宏愿,但是实际上很多同学却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句子来说就是“        ,       ”。

(2)创建和谐社会,从搞好邻里关系开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布置了一些古诗书法作品,其中“           ,           ”两句出自杜甫《客至》,表现了邻里之间把酒言欢、亲如一家的和乐情景。

(3)古人写诗填词,常喜欢自问自答,以增强表达效果,如“ ?”两句。

【参考答案】

15.C    

16.整首诗围绕“忧国”,写了为何而忧、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首联写退居生活,实则是为了突出颔联为国事而忧,为祸患即将发生而忧心忡忡,由此提出颈联和尾联的解决之道:要广开言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样才能国家中兴。

17.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解析】……

…………………………………………………………………………………………

23【来源: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

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的结构安排清晰明了,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则是展开议论。

B. 诗歌从寒露、凄风、鸟声、晴阴等多个角度落笔,使秋日景色立体可感。

C. 诗人了解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指出人或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

D. 诗的尾联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以此展现出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

20.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个危难中的中等国家,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河中画船、天空飞鸟描绘出长江上的美丽景色。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相邻的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大概、差不多的数量,这种用法在古诗词中也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C    

20. 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不信世道无知音的信念,与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观点相呼应,强调了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有志同道合者为伴。

21.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解析】……

…………………………………………………………………………………………

24【来源: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高三12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宋时为长江中岛屿,现已与长江南岸相连。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润州(今镇江)丹徒人,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熙宁七年二月,苏轼于金山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新月:农历月初时月亮形曲似钩,称新月。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以问句起势,突兀别致,用典巧妙,重点落于一个“梦”字,梦被“惊破”,似有怨恨之意。

B. 上片写梦醒后见到的江天景色,“愁”字使景物蒙上一层淡淡的愁绪,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C. 结句写朋友远去,飞絮相送,词人内心满是不舍之情;流水滔滔东流,词借流水的旷达比喻人的心情。

D. “落花飞絮”点明季节,此时此景送别,更添离愁;“飞絮”
飘忽不定之物,象征了人生漂泊不定。

16. 这首词虚实结合,意蕴丰富,含蓄隽永。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林对爸爸表示考取北大对自己来说就是囊中取物,爸爸用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物都难以逾越
夸张手法表现蜀道高峻的两句勉励他任重道远、勇攀高峰。

(2)小明交了一篇暑假的研学报告给老师,老师用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补充郦道元观点、纠正李渤错误说法的两句以提醒他研学必须扎实考证,切不可道听途说。

(3)“扁舟”作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    

16. 上片实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虚写,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这就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这首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17.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

…………………………………………………………………………………………

25【来源: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畴:泛指田野。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群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

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

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而愁缺少储粮储酒的容器,似愁实乐。

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16.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的艺术效果。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三)》中写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但他的《行路难(其一)》的举止却是与此观点相左:“            ,            。”

(3)古代文人墨客描写长江的古诗词众多,将长江置于广袤空间,写出长江万千气象的句子,如“            ,            ”。

【参考答案】

16.D   

16.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鹭以人的情态,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此句关联前一句,视听结合,使雨后的景象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此句不写雨而有雨,照应题目,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

诗人借“白鹭惊飞”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趣来写情趣,暗含春雨带来的欣喜。

17.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

…………………………………………………………………………………………

26【来源:贺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阶段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秋思二首(其一)

陆游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

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

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

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萧条的门巷说明居所简陋,少有人至,又是深秋时节,更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

B.第二句将菊花拟人化,与刘克庄的“若对黄花辜负,怕黄花、也笑人岑寂”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中,诗人表示自己弄琴弹唱、炼字作诗的技艺都不够精湛,最后放下古琴练习,专注吟诗。

D.本诗作为秋思诗却有不同于寻常秋思诗的丰富内涵,情感层层深入,语言明白流畅,堪称佳作。

16.本诗富含人生智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燕歌行并序》中,高适饱含着悲悯和礼赞,用“        ,        ”描写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情景,说明他们并不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而视死如归。

(2)在《登泰山记》中,姚鼐用“        ,        ”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赋予积雪以明亮的光彩,用语新颖传神。

(3)小刚参加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不仅震撼于这盛大的典礼,还被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吸引。在观看比赛之余,他参观了杜甫草堂,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想发朋友圈,可选用“        ,        ”这两句杜甫的诗句,作为杜甫草堂风景图片的文案。

【参考答案】

15.C 

16.乐观豁达。居所萧条清冷,却能以菊花为伴,自斟自饮。

知足常乐。长久的贫困并未让他失去快乐,深知过度富足不是自己的追求。

不断追求与自我提升。诗人提到自己的琴艺和诗艺都还有待提高,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

亲情深厚与归隐愿望。对远行儿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希望和儿子一同归隐山林。

17.(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

27【来源:2025届江苏省G4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月

[唐] 元稹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注】杏园:泛指都城长安新科进士游宴之处。

采桑子

[宋]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5. 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诗首联颔联写在岸边驿楼望江水明月,点名时间地点,接着描写月色弥漫,江涛阵阵,静谧中隐藏着诗人思念的感伤。

B. 元诗颈联虽然自我安慰无论远近都有三五知己,但月亮阴晴圆缺却会不同,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有异曲同工之处。

C. 吕词清新婉丽中有缱绻情致,无论是赞月还是怨月实质上都是对“君”的刻骨思念,同时又有一种琅琅上口的民歌风味。

D. 两首诗词虽体裁不同,但都借江楼月这一眼前意象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元诗语言委婉含蓄,吕词明白晓畅、浑然天成。

16. 两首作品都是借月抒情,但具体写法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表现合纵诸国联合攻秦却徘徊犹豫不敢前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而概括秦国因一人而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秋日,画船如在云中浮游,江上白鹭翩翩而飞,面对此景小明不禁吟诵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作为重要的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的笔端,古诗词中用“兰”来传情达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 16. 

元诗虚实结合,由眼前驿楼月色实景,想象友人所在的长安月色皎洁,不知几人在杏园赏月的画面,在想象中,寄寓怀友之深情,含蓄婉转富有余味。 

吕词运用比喻,希望四处漂泊的“君”也能像月一样“相随无别离”,恨“君”像月的“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写出了对离人的思念。

吕词运用对比,上片写赞美月的相随,恨人的不相随,下片埋怨月的“暂满还亏”,恨人的聚少离多,写出了刻骨相思。

吕词采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写出了回环往复的离别相思。

17..逡巡而不敢进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解析】……

…………………………………………………………………………………………

28【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张孝祥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注]此前,张孝祥因上疏主张抗金而被贬谪至广西桂林。赏心亭:位于建康,词人在此曾与抗金将领张浚交游。遨头:宋代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遨头”。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用比喻的手法写月夜美景,光辉夺目,十分富丽华贵,简直像是神仙境界一般。

B. “去年”二字将桂林和建康联系起来,以时空的跳转,由虚而实,实现情绪的转变。

C. 词人登楼赏景,整夜无眠沉湎于思,最终精神突围,表达词人不愿滞留于此的衷情。

D. 全词上下阕前后对比,顿见气势跌宕、波折,而又有回环呼应,使人思绪趋于深远。

16. 下阕“思悠悠”给读者留下解读空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思”的内容。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一句与陆游《书愤》中“_______”一句,都写到了作者鬓发变白,年华老去。

(2)屈原在《离骚》中常用香花芳草作喻,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解释了原因:“_______,_______。”

(3)鸟的鸣声是天籁,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声音;唐宋诗词中常常用鸟的鸣叫声喻指音乐,如“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    

16. 追忆往昔,怀念胜景。词人追念建康如画的千里江山,回忆着那里彻夜的笙歌,景色无比壮丽,场面热闹非凡。

孤独失意,今非昔比。词人受到朝廷的排挤贬至桂林,明月依旧,人事变迁,又值中秋夜,难免透出淡淡的失意与孤独。

矢志报国,凌云之志。思念同样主张抗金的旧友,在本应美好团圆的中秋夜登楼搔首,委婉地表达了词人不渝的报国之志。

享受当下,尽兴而为。词人虽遭贬谪仍意兴不减,尽管感到孤独,但依然享受当下。 

17..艰难苦恨繁霜鬓    .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

…………………………………………………………………………………………

29【来源: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

孔平仲

小雨初收深夜凉,杖藜徐步立回塘。

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遗我香。

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

应官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

注应官:当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照应诗歌标题,小雨初停的夏夜,诗人拄着藜杖缓慢行走在曲折的水塘旁。

B. 颔联写夜晚的天空让心灵澄澈、清明,四面的荷花送来阵阵清香,令人愉悦。

C. 颈联中“濯沧浪”,是指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D. 尾联直抒胸臆,道出诗人的心声,表明当官之人同样也可以超然物外,逍遥自在。

16. 本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对“归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分析(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静听春雨及清晨听到深巷中遥远的卖花声,画面看似明快,实则流露出心中的郁闷与惆怅。

(2)初春时节,小刚随父亲踏青,面对山间杂树葱茏,流水潺潺,于是即兴引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应眼前之景,表达心中的愉悦之情。

(3)小刚画了一幅以“草”为主要对象的图画,并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同桌建议他可以直接用古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参考答案】

15. C 

16. 孔诗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可隐于朝堂闹市,不必超脱尘世。尾联写当官不陷于琐事,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

黄诗尾联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

17.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

30【来源:广东清远清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四校联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长。

D.由写景到抒情,本诗运用质朴的语言,使本诗结构严谨,富有感染力,内容紧密关联。

16.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表达作者对阿房宫被项羽焚毁感到可惜的两句是“      ,      ”。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因而统治者需要重视人民力量的两句是“      ,      ”。

【参考答案】

15.A   

16.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17.(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3)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解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