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练l小题精练:诗歌鉴赏+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2025-04-27 09:28:24)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晚练l小题精练:诗歌鉴赏+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及第后呈朝中知己
李旭
凌晨晓鼓奏嘉音,雷拥龙迎出陆沈。
金榜高悬当玉阙,锦衣即著到家林。
真珠每被尘泥陷,病鹤多遭蝼蚁侵。
今日始知天有意,还教雪得一生心。
【注】陆沈:比喻人才埋没。玉阙:指皇宫、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清晨鼓响、佳音传来的场景,并用“雷拥龙迎”的壮观景象烘托出及第的喜庆氛围。
B.颔联通过写金榜高挂、锦衣加身的状态,展现出诗人高中后的无上荣耀以及身份转变的欣悦之情。
C.尾联感慨命运的安排,即使经历挫折困难,依然保持内心的坚定,感情充沛真挚,充满正能量。
D.该诗语言凝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现实到过去,形成了完整的叙事脉络,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2.后人评价该诗颈联“意象生动、寓意深刻”,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梁谏议
陆游
湖海还朝白发生,懒随年少事声名。
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
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
篮舆避暑云门寺,应过幽居听水声。
【注】作者自注:“游有庵居在云门,流泉绕屋,谏议旧所爱赏。”云门寺位于今浙江绍兴,陆游一生中有近30年在云门寺度过,少年读书、中年谪居、老年寄情,写下有关云门的诗有五十首之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懒”字奠定了全诗闲适悠然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归乡一事做铺垫。
B.颔联写忧国之心无人能比,“无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执着于外物的心态。
C.颈联空缺处可补一“轻”字,通过对比,表现诗人对及时享乐的追求。
D.全诗融叙事、写人为一体,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4.诗歌尾联历来为人赞赏,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用反问的方式指出人都是有疑惑的,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小赵所住之处地势低洼,周围芦苇丛生、竹子茂密,这让他不禁想到《琵琶行》中“
,
”两句。
(3)借乐景抒哀情是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通过“乐景”与“哀情”的强烈反差,可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含蓄,比如“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苏轼对李渤的看法更加怀疑,他的理由是“
,
”。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水面之大与船之渺小。
(3)小刚利用假期时间和父母一起参加了森林探险活动,看着高大的树木,他忽然想到古诗文中含有“木”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随着冬季寒冷的加剧,流感病毒就会在全国范围内悄无声息地引发一场公共卫生挑战,让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忙得 A
。流感这一“寒冬杀手”正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
在这场与流感病毒的较量中,人们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些人不幸中招,而(
甲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守护者”,时刻保护着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而免疫细胞则是其中的精英力量。它们分工明确,有的如同“清洁工”,在身体各处巡逻,清除潜在的病原体。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免疫细胞也会逐渐“老化”,就像一支历经战火的军队,士兵们会逐渐疲惫、衰老,战斗力也会随之下降。根据研究表明,40岁以后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会减少,这也是中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流感且病情更严重的原因。因此,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变得尤为重要。就像监测身体的“健康仪表盘”一样,定期的免疫检测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整。
面对流感的威胁,(
乙
)?补充免疫细胞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将高质量、充满活力的免疫细胞适时补充到体内,可以显著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有效对抗病毒入侵。这就像为疲惫的军队注入新鲜血液,使之重新
B 。
虽然流感 C ,但只要我们筑牢免疫防线,就能够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优势。
7.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分工”,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路 B.草地 C.头痛 D.革命
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1.在对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细胞功不可没。请根据材料内容,为“免疫细胞”写一则诚挚的颁奖辞。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80个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仓鼠”指的是热衷于囤积数字化信息的人。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1名受访者的调查,82.0%的人有数字囤积习惯。
数字囤积的心理根源与物理实物囤积
。一是安全感依赖:人类自古就对物品希缺感到恐具,所以用囤积获得安全感,每一样东西仿佛都贴着“以后有用”的标签,只要占有了它们,就会生出安全感。二是情感依赖:就如同一件旧衣、一张票根附着的情感一样,数字内容也同样有不可割舍的记忆,一旦删除,就好像自己的某段回忆也会销失。
在数字时代,囤积变得
的简单,点一点就可以“拥有”,可真正值得我们在意的不是“拥有”,而是“使用”。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吗?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这些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就取决于“使用”。数字空间的管理是生活条理性的延伸,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分类整理,那么这种能力也会自然迁移到数字世界,使我们对信息与资源的掌控更有条理。反之亦然,数字整理能力的提升能反过来帮助生活条理性的改善,比如通过管理好日历、清晰标注文件来提高工作效率。
12.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数字仓鼠”得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信息茧房 B.全职儿女 C.汉服经济 D.外卖诗人
13.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其中两处并加以改正。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同时出现“或许”和“肯定”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16.生活中有“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专为因房屋储物过多而造成混乱的人服务。若新时代需要“数字整理收纳师”,请你结合材料为这一职业写一份专业介绍词,要求信息准确、语言通顺,不超过80字。
《2025年4月25日高中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1.D
2.“真珠”象征有才之士,“尘泥”象征污浊世俗的环境,真珠被尘泥掩埋,形象地描绘了有才之士被埋没的无奈境况;“病鹤”象征孤傲的贤士,“蝼蚁”象征势利的小人,病鹤遭受蝼蚁的侵扰,生动地表现了贤能之人饱受小人欺凌的情景。颈联寓意深刻,回顾自我的经历、感受,表达对高洁之士的同情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导语】这首《及第后呈朝中知己》以金榜题名之喜开篇,通过“雷拥龙迎”“锦衣家林”等意象展现人生巅峰;颈联笔锋陡转,以“真珠陷尘”“病鹤遭侵”暗喻昔日困顿,形成强烈反差;尾联“天意”“雪心”之语,既含对命运的释然,更见寒士终得扬眉的坚韧。全诗跌宕起伏,将科举士子的典型心路浓缩于尺幅之间。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全诗的脉络并非是“从现实到过去”。实际上,首联和颔联是写当下及第的现实情况,颈联“真珠每被尘泥陷,病鹤多遭蝼蚁侵”是回顾过去怀才不遇的遭遇,尾联则是抒发当下的感慨。其叙事脉络是从现实到过去,再回到现实,并非简单的“从现实到过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真珠”(珍珠)晶莹珍贵,象征怀才抱德的士人;“尘泥”污浊低贱,象征埋没人才的世俗环境(如科举弊端、官场腐败、社会偏见等)。珍珠本应璀璨夺目,却被尘泥层层掩盖,光彩难现。这一意象直观呈现了贤才被压抑、遭埋没的无奈处境,仿佛可见明珠蒙尘的凄凉之景。“病鹤”虽体弱却姿态孤高,象征孤直不阿的贤士;“蝼蚁”渺小猥琐却聚众为害,象征趋炎附势、陷害忠良的小人。病鹤独立寒塘,本已困顿,却遭蝼蚁攀附啃噬。这一动态场景鲜活地展现了高洁之士在困境中仍遭小人欺凌的现实,凸显其孤立无援的悲剧性。
诗人以“真珠陷尘泥”“病鹤遭蝼蚁”暗喻自身早年怀才不遇的遭遇:空有才华却屡试不第(或仕途受阻),品格遭小人诋毁,理想被现实碾压。“每被”“多遭”二词,更透露出长期挣扎于困境的无奈与愤懑,情感真挚而深沉。颈联通过两组象征意象的对比,既勾勒出人才被埋没、高洁者遭欺凌的现实困境,又深含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C
4.运用虚写(想象及寓情于景),写梁谏议要乘坐篮舆去往云门寺避暑,将会路过陆游清幽的居所,听到潺潺的水声,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友人到访的期盼(对友人的思念);以景结情,尾联以清幽美好之景收束全诗,既照应上文梁谏议辞去世俗职务之轻松,又展现了诗人幽静的生活环境。
【导语】陆游此诗以“懒”字开篇,道尽宦海倦意,颔联“忧国”“无心”显矛盾心境,颈联“位重”“身轻”暗含解脱。尾联以云门听水收束,空灵中见禅意,将政治失意化为山水之趣,平淡语下藏深沉感慨,是其晚年诗风典型。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现诗人对及时享乐的追求”错误。颈联空缺处补“轻”字是合理的,“乍辞言责觉身轻”通过“乍辞言责”和“身轻”的对比,体现的是梁谏议辞去谏议之职后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之感,并非对及时享乐的追求。从全诗来看,陆游表达的是对梁谏议的赞美与祝福,“轻”字主要是突出梁谏议脱离官场责任后的自在,与及时享乐无关。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根据原文“篮舆避暑云门寺,应过幽居听水声”,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诗人想象梁谏议乘坐篮舆去云门寺避暑,途中会经过自己的幽居,能听到周围潺潺的流水声。在这一想象中,诗人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到访的期盼,或者说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从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看,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尾联描绘的清幽美好之景,收束了全诗。“云门寺”“幽居”“水声”等意象营造出的清幽氛围,既呼应了上文梁谏议辞去言责后感到轻松的心境,又展现出诗人自己幽静的生活环境,使整首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5.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孰、湓、溅、倾。
6.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铿、鉴、琼、顷、扁、焉尔、萧、滚。
7.D
8.A不可开交/脚不沾地/席不暇暖
B斗志昂扬
C来势汹汹 9.甲:有些人却能安然无恙
乙:如何巩固我们的免疫防线呢/怎样增强我们的抵抗力呢/如何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
10.示例:研究表明(根据研究),40岁以后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会减少、功能会降低,这也是中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流感且病情更严重的原因。
11.病毒当前,你们顽强拼搏,心中所念,只为守护身体。抗流感病毒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在战斗中你们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筑起了守护生命与健康的钢铁长城。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加点词“分工”为动宾结构,“分”是动词,“工”是名词,为“分配工作”之意。
A.并列结构,“道”和“路”意思相近。
B.偏正结构,“草”修饰“地”,指长着草的土地。
C.主谓结构,“头”是主语,“痛”是谓语,描述头的一种状态。
D.动宾结构,“革”是动词,“命”是名词,意为“变革天命”,后泛指重大革新。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文中形容冬季流感来袭时候,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忙碌的状态,可填写“不可开交/脚不沾地/席不暇暖”。不可开交:描述人被各种事务纠缠,忙得无法脱身。脚不沾地:形容走得非常快,好像脚都不接触地面一样。也形容人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非常忙碌。
B:文中将免疫系统比作军队,当补充了高质量、充满活力的免疫细胞后,就如同为疲惫的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重新充满战斗力和活力,可填写“斗志昂扬”。斗志昂扬:战斗意志高涨,情绪饱满,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团体或个人在面对挑战、困难或战斗时,展现出的一种充满信心、热情和勇气的精神状态。
C:文中第一段概述流感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播的猖獗程度,此处呼应开头,应形容流感的危害性,可填写“来势汹汹”。来势汹汹:形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烈,声势浩大,让人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压力或威胁。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结合前文“有些人不幸中招,而……”,可知甲处与前文“不幸中招”形成对比,强调部分人未受流感侵害,可填写“有些人却能安然无恙”。
乙:根据后文“补充免疫细胞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是对提升免疫力方法的回答,所以乙处应该以问句形式引出,提问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可填写“如何巩固我们的免疫防线呢/怎样增强我们的抵抗力呢/如何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二是搭配不当。
“根据研究表明”句式杂糅,“根据……”和“…… 表明”两种句式不能同时使用,可修改为“研究表明/根据研究”。
“数量和功能都会减少”搭配不当,“功能”不能和“减少”搭配,可修改为“数量会减少、功能会降低”。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撰写颁奖词,可从明确核心、塑造形象、情感渲染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精准提炼颁奖对象的核心功绩与独特品质。材料明确指出免疫细胞在对抗流感病毒时,承担着清除病原体、守护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这是免疫细胞最突出的特质,也是颁奖词需紧紧围绕的核心内容。
为使颁奖对象的形象更鲜活立体,可结合其功能与作用,赋予其生动形象的角色。比如将免疫细胞的工作机制比作“战斗”,巧用修辞,将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功能比作“筑起钢铁长城”,这些形象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免疫细胞的职责与力量,引发情感共鸣,使颁奖词更具感染力。
始终围绕对免疫细胞的赞美之情展开,直接表达对其守护生命健康行为的敬佩,情感真挚浓烈,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颁奖词所蕴含的敬意,增强情感的传递效果。
12.A
13.希—稀; 具—惧;
销—消。
14.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前所未有
15.不矛盾。“肯定”指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或许”表示断舍离应当视情况而定。“或许”和“肯定”同时出现,表现了观点的严谨性,为引出下文“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取决于使用”的观点做铺垫。
16.数字整理收纳师是一种新兴职业,他们能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数字储存空间规划,将信息进行合理分类,有序归档,方便客户查找和使用。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结构的理解能力。
文中加点的“数字仓鼠”运用了比喻手法进行命名。
A.“信息茧房”运用了比喻手法进行命名。
B.“全职儿女”是以身份特点进行命名。
C.“汉服经济”是以发展主体对象为命名方式。
D.“外卖诗人”是以职业为命名方式。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希缺”应是缺少的意思,所以“希缺”中的“希”应为“稀”。
“恐具”应是害怕的意思,所以“恐具”中“具”应为“惧”。
“销失”应是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所以“销失”中“销”应为“消”。
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处,这里是说数字囤积的心理根源和物理实物囤积相似,差别很小,可用“相差无几”或“如出一辙”。相差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处,文中说在数字时代,“囤积”点一点就可以“拥有”,变得从未有过的简单,可用“前所未有”。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1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同时出现“或许”和“肯定”并不矛盾。理由如下:
“或许”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推测,“肯定”则表示确定的判断。这里“答案或许是肯定的”,“或许”是从整体的不确定性角度来说的,因为对于数字囤积是否需要断舍离,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存在多种可能性。而“肯定”则是基于后面所阐述的内容,即从数字资源取决于“使用”以及数字空间管理与生活条理性的关系等角度来看,是倾向于认为数字囤积需要断舍离的,这是在一定的分析和思考基础上得出的相对确定的结论。所以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共同体现了作者在表达观点时的严谨性。
同时后文说到“这些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就取决于‘使用’”,所以“或许”和“肯定”同时出现,也为引出下文“数字资源是舍还是留,取决于使用”的观点做铺垫。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数字整理收纳师”是数字时代出现的产物,所以是一种新兴的职业。
根据“数字空间的管理是生活条理性的延伸,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分类整理,那么这种能力也会自然迁移到数字世界,使我们对信息与资源的掌控更有条理”“数字整理能力的提升能反过来帮助生活条理性的改善”可知,数字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和整理收纳师有相似之处,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数字储存空间规划的一种职业,他们将信息进行合理分类,有序归档,从而方便客户进行查找和使用,对信息与资源的掌控更有条理。
注意字数限制,整合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数字整理收纳师是一种新兴职业,他们能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数字储存空间规划,将信息进行合理分类,有序归档,方便客户查找和使用。
后一篇:5种结构模式让你思辨类作文上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