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写作法24例
(2025-03-10 08:38:23)
“虚实结合”
写作法24例,适合诗歌散文小说
虚实结合,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且具有深厚内涵、独特意境和强烈艺术的表现手法。古往今来,众多作家凭借着对虚实手法的精妙运用,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既可以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又能使平凡的事物焕发出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今日之题,仅供参考。
一、以虚衬实
方法:借助虚构的事物、场景或情境来衬托真实存在的事物,突出其特点、价值或情感。通过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强化真实事物在读者心中的印象。
技巧:虚构的内容要与真实事物在性质、氛围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或巧妙呼应,以达到衬托效果。虚构部分的描绘要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避免过于荒诞而脱离主题。
举例:在鲁迅的《故乡》中,“我”回忆中的故乡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碧绿的西瓜地,月下刺猹的少年闰土,这是虚构的美好记忆。而现实中的故乡却是破败、萧索的,闰土也变得麻木、迟钝。回忆中的故乡(虚)衬托出现实故乡(实)。
注意事项:虚构内容与真实事物的关联要紧密,不能为了衬托而强行拼凑。要把握好衬托的程度,避免过度渲染虚构内容而使真实事物失去焦点。
二、以实写虚
方法:将抽象的情感、思想、概念等无形的“虚”,通过具体的事物、场景、行为等有形的“实”来表现,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可触可感。
技巧:选择与抽象内容具有内在联系的具体事物,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举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内心的不宁静是抽象的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下的美景,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及自己在荷塘边的漫步等具体行为,将内心的复杂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作者的心境。
注意事项:具体事物的描写要精准地传达抽象情感,避免出现理解偏差。不要堆砌过多的具体事物,以免造成内容的杂乱。
三、虚实相生
方法: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文章中交替出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意境,使读者在虚实之间穿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技巧:把握好虚实转换的节奏和时机,转换要自然流畅,不突兀。在描写虚实时,要注重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使整个作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举例: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翠翠对爱情的憧憬(虚)与她在茶峒小镇的日常生活,如撑船、与爷爷相依为命等(实)相互交织。在端午节看龙舟的场景中,翠翠偶遇傩送,之后她的内心便充满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而日常的生活又不断穿插其中,虚实相生,展现了翠翠纯真的性格和美好的人性,也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湘西生活。
注意事项:虚实比例要协调,避免出现虚实失衡的情况。转换时要给读者明确的提示,让读者能跟上作者的思路。
四、化实为虚
方法: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超越现实的想象、夸张或变形,使其脱离具体的形态,上升到抽象的精神层面,赋予事物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技巧:运用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夸张手法,打破事物的常规形象,挖掘其潜在的象征意义。在变形过程中,要保持事物的基本特征,以便读者能够理解。
举例: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是将人(实)进行了夸张变形为甲虫(虚)。这种化实为虚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以及人性在生存压力下的扭曲,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注意事项:化实的过程要符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脱离整体氛围。夸张和变形要适度,避免过于荒诞而让读者难以接受。
五、化虚为实
方法:把抽象的概念、情感、思想等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或场景,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技巧:从生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场景,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抽象内容具象化。
举例: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虚)比作“一江春水”(实),用春水的浩荡无尽、连绵不绝来形象地表现愁绪的深沉和无尽,使读者对作者的愁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注意事项:转化后的形象要贴切、生动,能够准确传达抽象内容的特质。避免使用过于陈旧或俗套的比喻,要追求独特的表达效果。
六、先实后虚
方法:文章开头先从具体的事物、场景或事件写起,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叙述,为后文的虚写做铺垫,之后再展开想象、抒情或表达抽象的思想。
技巧:实写部分要扎实、生动,为读者营造出真实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虚写部分要自然地从实写中引申出来,两者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举例:冰心的《小桔灯》,先细致地描写了“我”去乡公所楼上探望朋友时的情景,包括昏暗的房间、简陋的陈设等(实),接着通过与小姑娘的对话以及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过程,引出了对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未来光明的憧憬(虚)。这种先实后虚的写法,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真挚。
注意事项:实写和虚写的过渡要自然流畅,避免出现生硬的转折。虚写部分要紧扣实写的内容,不能偏离主题。
七、先虚后实
方法:开篇先以想象、回忆、梦境等虚写内容引入,营造出一种虚幻、空灵的氛围,然后再过渡到对现实事物的描写和叙述。
技巧:虚写部分要富有感染力,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在过渡到实写时,要通过巧妙的衔接,使读者顺利地从虚幻世界回到现实。
举例: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开头通过想象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惆怅的雨巷场景(虚),之后才描写“我”在雨巷中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实)。先虚后实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朦胧美和艺术感染力。
注意事项:虚写部分不能过于冗长,以免让读者感到迷茫。实写部分要能够承接虚写所营造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主题。
八、虚实并进
方法:在文章中,虚写和实写同时展开,相互穿插,如同两条并行的线索,共同推动文章的发展,展现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
技巧:合理安排虚实两条线索,使它们在节奏、情节、情感等方面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在描写时,要注意区分虚实,避免读者混淆。
举例: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既有对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如家族纷争、农事活动、婚丧嫁娶等(实),又有对白鹿原上的传说、神话以及人物内心的幻想、梦境等虚写内容。虚实并进,展现了白鹿原上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注意事项:两条线索要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线索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九、以虚境烘托实境
方法:通过描绘虚幻的环境、氛围来烘托真实场景的氛围、情感或特点,使真实场景在虚幻的映衬下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技巧:虚境的描绘要具有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与实境形成对比或呼应。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从色彩、声音、光线等方面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
举例: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描写曹七巧在姜家的压抑生活时,常常出现一些虚幻的场景和氛围描写。如“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种虚幻的时间和场景描写,烘托出曹七巧在封建家族中被压抑、被扭曲的痛苦心境,使她所处的真实环境显得更加压抑和悲凉。
注意事项:虚境与实境的关系要紧密,烘托要自然,不能为了烘托而刻意营造虚境。虚境的描写要适度,不能掩盖实境的主体地位。
十、以实境暗示虚境
方法:在对现实场景、事物的描写中,通过一些细节、暗示或象征,引导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幻情境或抽象情感,使作品具有含蓄蕴藉的美感。
技巧:运用富有暗示性的词汇、意象或动作描写,巧妙地设置暗示点。暗示要巧妙隐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联想自行领悟。
注意事项:暗示要适度,不能过于隐晦让读者难以理解,也不能过于直白而失去含蓄之美。要确保读者能够根据实境中的暗示合理地联想到虚境内容。
十一、以虚写拓展实写的空间
方法:在对真实事物、场景进行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虚写,如想象、推测等,拓展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使读者对实写内容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丰富作品的内涵。
技巧:从实写内容出发,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延伸其在时间上的发展和空间上的关联。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虚写部分,使其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举例:在余秋雨的《都江堰》中,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现实描写之后,作者展开想象,推测都江堰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影响,从古代到现代,从当地到更广阔的区域,通过虚写拓展了都江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价值和文化内涵。
注意事项:虚写要基于实写,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拓展。拓展的内容要与实写部分紧密相连,共同服务于作品的主题。
十二、以实写限制虚写的边界
方法:当运用大量虚写,如想象、梦境等内容时,通过实写的元素,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来限制虚写的范围和边界,使虚写不至于过于荒诞和脱离主题,保持作品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技巧:在虚写过程中,适时地插入实写元素,让虚写在实写的框架内展开。实写元素要简洁明了,起到明确限制和引导作用。
举例: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充满了大量奇幻的想象和魔幻的情节,如美人儿蕾梅黛丝抓着床单升天等。但作者同时通过对马孔多小镇的地理位置、家族的繁衍变迁等实写内容,限制了这些奇幻情节的边界,使整个故事在魔幻的同时又具有现实的根基,不至于让读者迷失在虚幻之中。
注意事项:实写限制要恰到好处,不能过于生硬而破坏虚写营造的氛围,也不能限制不足导致虚写失控。要把握好实写与虚写的平衡,使两者相互协调。
十三、以虚笔点染实境
方法:在对现实场景进行细致描绘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虚笔,如抒情、议论、象征等,对实境进行点染,升华情感,深化主题,使实境更具韵味和思想深度。
技巧:虚笔要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点染的时机要恰当,在实境描写达到一定程度,读者对场景有了深刻印象之后进行。
举例:在朱自清的《春》中,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了细腻的实写,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结尾处,作者用虚笔点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通过这充满诗意的抒情和象征,升华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深化了主题。
注意事项:虚笔点染要自然流畅,不能为了升华而强行添加。点染的内容要与实境紧密相关,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十四、以实笔支撑虚意
方法:当表达抽象的情感、思想或虚幻的意境时,运用具体的实笔,如具体的事例、细节描写等,来支撑这些虚意,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技巧:选择典型、生动的实笔内容,与虚意之间建立紧密的逻辑联系。实笔描写要细致入微,能够充分展现其与虚意的关联。
举例: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这些抽象的虚意时,作者通过回忆在地坛中的无数个日夜,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母亲在自己残疾后默默的付出和关爱等具体的实笔内容,支撑起了这些深沉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以及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注意事项:实笔要真实可信,能够有效地支撑虚意。避免实笔与虚意脱节,或者实笔过于琐碎而掩盖了虚意的表达。
十五、以虚景寄托情思
方法:描绘虚构的景色、场景来寄托作者内心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富有诗意。虚景可以是想象中的自然风光、奇幻的世界等。
技巧:根据情感的特点和基调来构建虚景,使虚景的氛围、色彩等与情感相契合。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情感融入虚景的每一个细节中。
举例: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描绘出一幅空灵、奇幻的春江月夜图,这是虚景。诗人借此景寄托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以及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动人的情感。
注意事项:虚景与情思的关联要紧密,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要避免虚景描写过于空洞,缺乏情感内涵。
十六、以实景引发遐想
方法:对现实中的景物、场景进行生动描绘,利用其独特的形态、氛围等特点,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实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拓展作品的艺术空间。
技巧:实景描写要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进行细致刻画。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留下空白等方式,引导读者展开遐想。
举例: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山居秋夜的实景进行了清新自然的描绘。读者在欣赏这优美景色的同时,会不禁联想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闲适生活,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注意事项:实景描写要为引发遐想做好铺垫,不能过于平淡。要引导读者的遐想朝着与作品主题和情感相符的方向发展,避免读者的联想过于偏离。
十七、以虚写制造悬念
方法:通过虚写一些神秘、未知的事物、情节或人物的行为动机等,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技巧:虚写的内容要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避免过于直白。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要逐步揭示虚写内容背后的真相,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举例: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中,一开始就提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这一背景介绍看似平常,实则为后文成名一家因促织而遭遇的种种离奇经历埋下伏笔,是一种虚写。读者会好奇这小小的促织会给成名一家带来怎样的命运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随着故事的推进,成名的儿子魂化促织等情节逐渐展开,解开了之前的悬念。
注意事项:悬念的设置要合理,不能过于离奇而无法自圆其说。揭示悬念的过程要自然流畅,不能让读者感到失望或突兀。
十八、以实写化解悬念
方法:当通过虚写制造悬念后,运用具体的实写内容,如事件的发展、人物的行动等,逐步揭示悬念背后的真相,使故事的情节得以完整,满足读者的期待。
技巧:实写的内容要逻辑清晰,能够合理地解释悬念。在化解悬念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小的波折,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举例:在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每个案件一开始都会呈现出一些神秘离奇的现象(虚写制造悬念),如奇怪的死亡现场、失踪人员留下的神秘线索等。而福尔摩斯通过细致的观察、推理和实际的调查行动(实写),逐步揭开案件的真相,化解悬念,让读者恍然大悟。
注意事项:实写化解悬念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同时要确保解释的合理性和可信度,不能让读者觉得牵强。
十九、以虚为线索串联实写
方法:以虚构的事物、情感、主题等为线索,将分散的、看似独立的实写内容串联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作品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技巧:虚线索要明确且贯穿始终,与各个实写部分都有紧密的关联。在叙述过程中,要巧妙地围绕虚线索展开实写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线索的存在。
举例: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以小女孩英子的纯真视角和她内心对成长、对世界的懵懂认知(虚)为线索,串联起了她与疯女人秀贞、小偷、乳母宋妈等一系列人物的故事(实写)。这些故事看似独立,但在英子的情感和成长这条虚线索的串联下,共同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注意事项:虚线索不能过于抽象,要让读者能够感知和理解。实写内容要紧密围绕虚线索展开,避免出现偏离线索的情况。
二十、以实为基础构建虚境
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场景、经历等实的内容出发,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法,构建出虚幻的情境或世界,使作品既具有现实的根基,又充满奇幻的色彩。
技巧:充分挖掘现实内容中的可想象元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在构建虚境时,要保持与现实基础的逻辑联系,使虚境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举例: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以小女孩千寻随父母搬家的现实经历为基础,当他们误入神秘的世界后,构建出了一个充满奇幻生物和奇异规则的虚境。这个虚境中的各种元素,如无脸男、汤婆婆的浴场等,都与千寻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困惑相关联,使整个故事既充满奇幻色彩又能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注意事项:虚境不能脱离现实基础太远,否则会让观众或读者难以产生共鸣。要在现实与虚境之间找到平衡,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作品的主题。
二十一、以虚写深化主题
方法:通过虚构的情节、人物的内心独白、梦境等虚写内容,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丰富,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技巧:虚写内容要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主题进行深化。
举例:在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看到玛丝洛娃的那一刻,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以及对自己灵魂的审视和忏悔,这些内心活动和回忆(虚写)深化了作品关于人性、道德、救赎等主题、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力量。
注意事项:虚写深化主题要自然合理,不能强行灌输思想。要避免主题过于晦涩难懂,确保读者能够通过虚写内容理解和领悟作品的主题。
二十二、以实写强化主题
方法:运用具体的事例、细节描写、人物的实际行动等实写内容,来支撑和强化作品的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作品的说服力。
技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写内容,能够准确地体现主题。在描写过程中,要突出与主题相关的元素,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刻画。
举例:在茅盾的《春蚕》中,通过对老通宝一家辛苦养蚕的详细过程,从蚕种的选择、桑叶的采买,到日夜的照料、蚕茧的收获,以及最终丰收却面临破产的结局(实写),对当时农村的困境有了真切而深刻的认识。
注意事项:实写内容要与主题紧密契合,不能出现偏离主题的冗余描写。同时,要避免过度堆砌事例,而应注重事例的质量和代表性,以精准地强化主题表达。
二十三、以虚写丰富人物形象
方法:借助人物的幻想、梦境、内心独白等虚写手法,展现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理想愿望等,从多个维度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技巧: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脉络,以细腻且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来描绘虚写部分。通过虚写与实写的人物行为、语言等相互印证,全面展现人物形象。
举例: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情节(虚写),通过他在梦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听到的《红楼梦》曲等,暗示了众多女子的命运,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以及他内心深处对美好情感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一虚写情节极大地丰富了贾宝玉复杂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性格和思想。
注意事项:虚写部分要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故事发展的合理性,不能为了丰富形象而脱离实际。同时,要把握好虚写的程度,避免过度渲染而使人物形象失真。
二十四、以实写塑造人物性格
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具体的行为事件等实写内容的刻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技巧: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使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些细节中自然流露。通过不同场景下人物的行为表现,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举例: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对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描写堪称经典。从鲁智深听闻金氏父女的遭遇后的愤怒语言,到他为金氏父女安排盘缠的细心举动,再到三拳打死镇关西时的果敢勇猛,一系列的实写生动地塑造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粗中有细、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让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注意事项:实写要真实、生动,避免刻板、单一地塑造人物性格。同时,要注意人物性格在不同情节中的连贯性和发展性,使人物形象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成长和完善。
结语
1.主题一致性:无论是虚写还是实写,都应紧密围绕作品的主题展开。虚写部分的想象、梦境、象征等元素要能深化主题,实写的具体事物和场景要为主题服务,不能出现虚写或实写与主题脱节的情况,否则会使作品主题涣散,让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意图。
2.逻辑合理性: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和结合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比如从现实进入梦境,要有合理的过渡;以象征手法暗示抽象情感时,象征物与被象征内容之间要有逻辑关联。不合理的虚实转换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和困惑,破坏作品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3.比例协调性:虚写和实写的篇幅比例要协调。如果虚写过多,作品可能会显得虚幻缥缈,缺乏现实根基;实写过多,则可能使作品过于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作者需要根据作品的体裁、主题和表达需求,合理安排虚实的比例,使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4.读者接受度: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过于晦涩的虚写,如过于复杂的象征、隐喻,或者过于荒诞的想象,可能会让读者难以理解;而过于琐碎的实写又可能使读者感到乏味。在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时,要尽量做到既能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又能让读者顺利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