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孩子,就是养她的面相

(2024-12-04 12:11:11)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教
养孩子,就是养她的面相



跟家有3-12岁孩子的姐妹预告一下,咱们30号(本周六)有好书专场直播。高品质科普、教辅,我给大家谈到了地板价。几十套书可选,性价比拉满。



眼下也到了添加秋冬衣服、准备新年战袍的时候。好看的衣服穿起来人都跟着显得有精神。下周五给大家准备了冬季服饰专场,我挑款式的时候就自留了好几套,特别满意,姐妹们一定要预约上。


这周给大家准备了免费赠书,只要扫码入群,就可以参加抽奖(已经在群里的姐妹不用重复添加)持续参与,中奖率更高哈。



有人说,一个孩子幸不幸福,看脸就能猜到。



养娃如栽花,被爱包围的孩子眼里有光,脸上有笑。



不幸福的孩子总一副眉头紧锁、一脸愁容的样子,连说话做事都特小心翼翼、畏首畏尾。



最近全网都在热议一个孩子就是这样,爸爸再婚之前,她看起来非常的瘦小,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一眼就让人心疼。



爸爸再婚后,她被继母婷姐(化名)接到身边抚养。短短几年时间,面相完全变了,眼里有光,性格也自信大方起来。




留言区一条评论获得了上万点赞:“灵魂一旦被爱,血肉便会疯狂生长。”



从继母婷姐和女孩的相处中,我们也能看到养好一个孩子,最核心的几件事儿。




养好一个孩子,

就要养好她的安全感





小女孩的继母婷姐和女孩的爸爸,其实曾经很早之前就谈过几年的恋爱,只不过无疾而终。



两人后来各自有了婚姻,并且都在婚内有了2个孩子,几年后又因为不同的原因,双双离婚。



迫于生活压力,各自的两个孩子,也都只能交给老人照顾。



直到2020年,婷姐打车时,偶遇了开网约车的女孩爸爸,两人才再续前缘。



后来女孩爸爸带婷姐回老家,婷姐看到了8岁的继子和6岁的继女。



两个孩子的状态都不太好,尤其是继女。家里老人重男轻女,小女孩只有又脏又破的衣服,头发里爬满了虱子,甚至光脚走在冰冷的地板上。让人非常怜惜。





女孩不哭不闹,总是懂事的多干活,试图讨好大人。这让婷姐心里更不是滋味,她决定把孩子接到身边好好抚养。



她和小女孩爸爸,加上各自的两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六口之家。




婚后,婷姐对这个四女儿尤为上心,她在抖音里发帖说:



“一个后妈的体面,应该是把老公的孩子视为己出,养得漂漂亮亮、穿得干干净净、学习抓得步步高升,品行教得坦坦荡荡。”



她不光是嘴上功夫,也是这样做的,在征得同意后不光给四女儿剃光头发,彻底清理了虱子,还给了她一个从“头”开始全新生活的美好寓意。





婷姐每天都给四女儿洗澡、用生姜擦发际线,还给她买新衣服,带她出去旅游。




晒出四女儿前后的对比照,简直判若两人。



在心理学界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我想很多姐妹都听过: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父母的照顾和陪伴。



尤其是学龄前这个阶段,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完全依赖父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是归属感和安全感。



如果小时候孩子没建立好情感连接,长大后亲子关系非常容易出问题。



女孩是幸运的,遇到了愿意接纳她、给她安全感的继母婷姐。



爱和陪伴,才是打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情感基石。





养好一个孩子

就是要养她的情绪





所有人都知道,继母不好当,关系里会始终存在一些微妙的东西。



这方面,婷姐的大原则就是把孩子的情绪放更优先的级别。



她知道四女儿非常敏感,所以从来都不跟别人讲这是她继女。



在生活中又给予四女儿和亲生女儿同样的身份和待遇,就像网友说的“我们根本分不出来哪个才是她亲生的”。



而且婷姐还舍得花时间陪四女儿一起学舞蹈、小提琴、画画和围棋,相信总有一个兴趣可以激发起她对生活的全部热情。





婷姐鼓励四女儿在家中朗读、演讲,慢慢习惯当众表演,帮她建立自信,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羞涩。



每晚临睡前,都陪她聊天谈心,看她最近又遇到了什么烦恼。





生活中遇到问题,也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有次四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爸爸刚炒好的一盘菜,表情很慌张自责。



婷姐却说,“不是什么大事”,马上又问孩子,“脚没事吧?”



在检查一番确定她没有受伤后,婷姐又半开玩笑的说“还是要论穿袜子的重要性”。



四女儿的情绪马上松弛下来了,露出了笑容。





婷姐说,“这下给了爸爸妈妈换新盘子的机会了”。



爸爸也马上补充道,“我早就看这个盘子不顺眼了,早就想换了。”



但四女儿非常懂事的说,“我不相信你们看这个盘子不顺眼。”



婷姐看出了女儿的善解人意,又马上表态,“我看它挺顺眼的,但摔都摔了,有什么办法呢?



事已如此,骂你也没用啊,而且你又不是故意的。



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人没受伤,什么都不叫事。”



当她理解安抚孩子情绪,用幽默和宽容化解,把女孩从敏感紧张的负面情绪中慢慢拉出来,也把她的童年伤害降到最低。



婷姐还知道四女儿很小就帮爷爷奶奶分担家务,照顾哥哥,每次看到女儿习惯性讨好都特别心疼,担心这种性格跟随她一辈子,就经常跟她说:



妈妈希望你干活不要这么勤快,要懂得让别人多分担一些,而你也要勇敢做一个“不懂事”的小朋友。



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这个原本怯懦讨好的女孩变得自信开朗,犹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这让我想起儿童教育家孙瑞雪把孩子的世界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储备知识的外在世界,一个是情绪方面的内心世界。



养孩子,其实就是在滋养他的情绪,情绪一旦好了,整个人变得好起来。





爱不是无条件付出

而要在劳动里培养孩子

看孩子们变得开朗自信后,婷姐就着手培养起孩子们的自立能力。

毕竟孩子不可能永远在她的庇护下,早晚有离开家独自生活的那天。

爱孩子,并不是倾其所有的付出,而是要在劳动里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

见四个小家伙都爱吃,婷姐就从教他们烹饪美食开始。



看孩子们尽情展示厨艺,忙得不亦乐乎,她心里也很满足。



她邀孩子们来到自己创业的小店打下手,体验生活,从帮忙整理货品、招呼顾客做起,培养他们独立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她还给孩子们设定额零花钱和奖励,又制定了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



比如违反家规每次扣2元;每月违反家规5次以下,额外奖励30元;8次以下奖励20元;10次以下奖励6元。



当考试达到标准或是为家庭出了一份力,也有相应的奖励,这一下就调动起了孩子们做事的积极性。



在婷姐的关爱下,孩子们健康成长,不仅变得自信独立,还学会了互相照顾。



即便在父母有事外出时,他们也是通力配合,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其实适度的劳动对孩子特别重要,做劳动的过程,也是在培养一个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当孩子拿起扫帚清扫地,或是整理杂乱的衣物时,他们的感受力在悄然提升。



在完成每一项家务时,自控力得到了锻炼,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精力。



面对劳动中的小困难,比如擦不干净的污渍、摆放不整齐的物品,孩子的耐挫力也会不断增强,学会了坚持和寻找新的方法。



这一方小小的劳动天地,为孩子提供了满满的存在感,让他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每一次为家庭付出中,也会增加他内心的归属感,明白父母平日操持家务的不易,知道家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呵护。



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摆放有序的物品,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自信心也随之建立。



毫不夸张的说,让孩子做劳动,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在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质。




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中提到一个词“不教而善”,她说这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孩子一直跟父母在一起生活;



二是父母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都是善良、正派,即父母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人。孩子耳闻目睹就会潜移默化,不教而善。”



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看的是父母的付出和修行。



当父母用善良、包容去爱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成长为温暖正直的人。



孩子幸福感爆棚的背后,总站着砥砺前行的父母,他从不强求孩子回报,因为爱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