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05-21 16:49:44)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许,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於乎殆哉!
(节选自苏辙《管仲》)
材料二:
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
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节选自苏轼《管仲论》》
10.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里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胜E敌也F故其为法G要H以不可败而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
B.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
C.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去》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
D.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
B.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种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所从。
C.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D.“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2)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14.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握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裁、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16.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何为青年精神?青年精神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勤勉力行、向善向上,是“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的大胆质疑、勇于求证,是“ ,恐年岁之不吾与”的锐身自任、只争朝夕。
(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
”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______”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3)清代王世禛在《带经堂诗话》中指出,“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在唐宋七言律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具有这个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到冰雪季节,很多人就想去滑雪场一展身手,但美丽雪景也可能成为眼睛“杀手”,让人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是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眼病。虽然“雪盲症”的名字会让人感觉这种眼病 A
,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强光环境都有可能引发雪盲症,如日光下宽阔的大海、广袤的沙漠。在这些环境中,海面、沙面均会反射紫外线。相较而言,紫外线对雪地的反射率最高,直视雪地就如同直视太阳。紫外线在经过反射进入人眼后,眼角膜和结膜的细胞会全损、坏死、脱落,从而让人视物模糊乃至失明。
防病甚于治病。雪盲症的预防很简单——只需要戴上一副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就能有效地降低患病的机率。如果不小心患上雪盲症,就应该立即避开强光,减少用眼,适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
B ,再次接触强光时应更加注意,因为多次患雪盲症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永久失明。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天早起,打开羊圈门,把羊放出来。挥着鞭子,打着唿哨,嘴里“嘎!嘎!”地喝唤着,赶着羊上了路。到了坡上,把羊群打开,一放一个满天星——都匀匀地撒开;或者风凰单展翅——顺着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溜。羊安安驯驯地吃开草,就不用操什么心了。羊群缓缓地往前推移,远看,像一片云彩在坡上流动。天也蓝,山也绿,洋河的水在树林子后面白亮白亮的。农场的房屋、果树,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列一列的火车过来过去,看起来又精巧又灵活,简直不像是那么大的玩意。真好呀,你觉得心都轻飘飘的。
“放羊不是艺,笨工子下不地!”不会放羊的,羊群都打不开。羊老是恋成一疙瘩,挤成一堆,走不成阵势,吃不好草。最苦是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不好找个荫凉地方躲着么?不行啊!它不给你好好地吃!它也躲荫凉。你看:都把头埋下来,挤成一疙瘩,净想躲在别的羊的影子里,往别个的肚子底下钻。这你就得不停地打。打散了,它就吃草了。可是,(A)打散了,一会会,它又挤到一块去!(B)打散了,一会会,它又挤到一块去了。你想体息?歪想。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1.“你怕热,羊也怕热哩。”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处 B.处 C.处 D.处
22.文中划横线部分连用两个相似的句子,表意更有层次,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决地试”。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越多就越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1.(3分)A 2.(3分)C 3.(3分)A
4.(4分)
印证了城墙是“防御设施”的观点,明确有无城墙并不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例外”是补充说明,使“大都无城”的观点更为严谨。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
把二里头时代的聚落形态和之前的龙山时代进行比较,发现二里头范围扩大,规划明确,证明二里头作为中国最早的都邑没有外城墙;观察东周王城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变化,发现城墙从无到有的发展趋势。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6.(3分)B 7.(3分)D
8.(6分)
第一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迅速快捷,看起来自信满满,其实是对失败并不那么在乎;第二处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小心翼翼,沉稳谨慎,唯恐出错;葛师傅的表现不同,显示出葛师傅勇于担当的精神,突显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语言借鉴评弹,吸收吴地方言,语言富于表现力;情节像评弹,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与主题像评弹,歌颂时代英雄,赞美以葛师傅为代表的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人。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
B F G
11.(3分)D 12.(3分)A
13.(8分)
(1)这父子之间的事情,竟至于使他人参与其中,智者怎么会这样做呢?
[4分。大意2分,“与”“盍”各1分。]
(2)所以改变古代《司马法》而制定出这样简略速胜的统兵方式,因此后世没有人能看到管仲的兵法。
[4分。大意2分;“兵”“是以”各1分。]
14.(3分)
齐国因管仲独特的用兵之道,而称霸诸侯;又因他未能推荐贤能的接班人,同时错托世子于宋襄公,而走向衰落。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D
16.(6分)
写红杏的作用是衬托海棠花,突出海棠花别样的美丽;写春桂的作用是暗指自己及第,表达喜悦之情。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6分)
(1)而臆断其有无 汩余若将不及兮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小学而大遗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示例二: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
示例三: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
示例四: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示例五:故国茫茫何处是,扁舟一叶任风吹。(陆游《初归杂咏》)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4分)
A处:只与雪地环境有关
B处:患过雪盲症的人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4分)
语句: ;修改为:雪地对紫外线的反射率最高(或:紫外线在雪地的反射率最高)
语句: ;修改为:在紫外线经过反射进入人眼后
或:语句:;修改为:会导致眼角膜和结膜的细胞受损、坏死、脱落
[每处2分,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给2分。]
20.(4分)
用“一……一……”的句式,体现高超的放羊技术,也使语言灵动活泼;运用比喻,富有画面感,突出了羊群散布范围之广,也表现了羊与草原的和谐之美。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分)C
22.(5分)
A句(第一句)句末为感叹号,表达感叹语气,B句(第二句)句末为句号,使用陈述口吻;面对难以打散的羊群,先表达生气之意,后表现无奈之情;情感表达丰富细腻,富有层次感。
[第点各2分,第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前一篇:陆游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