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拟标题训练
(2024-05-06 16:48:52)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4高考作文拟标题训练
郑红梅
一、(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语言文字运用II中,两小儿的观点都有貌似充分的理由,使得孔子“不能决也”;经过科学分析,我们才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分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原文: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关于太阳是早晨更近还是中午更近,两小儿各执一词,使得孔子“不能决也”。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来分析。
一小儿是根据视觉上的大小推断太阳远近,并不可靠。太阳升起时,以树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为背景,背景之小可衬托出太阳之大;加上天空较暗,也使得太阳看上去要大一点。到了中午,太阳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就显得小了。另一小儿则是根据体感的凉热来推断,同样不可靠。中午太阳直射大地,直射热量比较高,所以人们觉得热;而早晨太阳斜射大地,加上夜里地面热量已消散,所以人们觉得凉快。
那么,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观测者更近?可以肯定的是,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位置会影响测算结果;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会使得观测者与太阳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科学家经过多次精确测算最终得出的结论,可大致表述为:在同一观测点,有些时期太阳早晨比中午更近,有些时期则相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审题思路
看材料的时候要重点标注关键词或者核心词汇。原材料我们都很熟悉,最关键的句子是“科学家经过多次精确测算最终得出的结论;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试题中的关键词是“科学分析”。拟题时可以直接运用关键词,这样文章始终围绕关键词展开论述。
拟标题
1. 《科学分析方能辨伪存真》
2. 《以科学分析点亮理性之灯》
3. 《以科学智慧照亮信息时代》
4. 《不畏信息困惑,自缘科学分析》
5. 《识得信息真面目,还须科学解迷惑》
6. 《信息渐欲迷人眼,科学分析拨迷雾》
7. 《用科学分析明辨是非》
二、(2024年广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审题思路
拟标题
1. 《器成还须久揩磨》
2. 《揩磨方砺本性,久积方见光泽》
3. 《以长久揩磨沉淀韵味》
4. 《无揩磨不光泽》
5. 《最是揩磨能致远》
6. 《千淘万漉细揩磨,吹尽黄沙始现光》
7. 《揩磨不辍,未来可期》
三、(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用I鼓励年轻人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要主动融入社会,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原文:“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离群索居。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相比,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竟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
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地融入社会,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审题思路
材料里“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通过两个方面实现:“自我关注”和“主动融入社会”。“自我关注”指关注自我精神追求、实现个人价值与幸福追求;“主动融入社会”指的是个体打开自我,关心他人,对社会问题思考、关注社会发展。这两个方面都要写,而且还要着重写“融入社会”。
拟标题
1.《莫让青春染社恐》
2.《融自我于社会,感丰富之人生》
3.《融入社会,心底无私天地宽》
4.《阅真实社会,获丰富人生》
5.《博观约取,丰盈曼妙》
6.《关注自我修心性,融入社会铸英才》
四、(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可以错”,但“要坚决地试”。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试错是越多就越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
材料关键词是“试错”“创新”,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要在试错中不断创新,谈试错对创新的作用。二者需要结合,不可只写一个方面。同时,也要强调不能盲目试错,加大创新的成本。
拟标题
1.《以试错之勇推动创新》
2.《试错需有度》
3.《以运筹帷幄之心试错》
4.《创新是一路试错的美丽》
5.《以试错探索,以纠错创新》
6.《尝试方为创新源泉》
五、(2024届湖北4月调研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的郊外,花桃、果桃竞相绽放,游人如织。果桃羡慕地对花桃说:“同是桃花,你花朵硕繁,娇艳无比,而我的花朵却浅浅淡淡,无人问津,真是惭愧啊!”花桃枝叶低沉:“可是你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我只会消散在风中……”看花人停下脚步,认真说道:“无论如何,你们都对得起这个春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以此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
花桃虽不能结果,但花朵硕繁,娇艳无比。果桃的花虽浅浅淡淡,无人问津,却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二者都有遗憾,但都有其努力绽放的意义。寓言类材料,要结合整个故事的寓意来立意。这道题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人生,努力绽放就是存在的意义,要找寻到自己的价值,也要学会接纳遗憾,更要欣赏他人的美好。
拟标题
1. 《春花秋实纵难全,尽享春光无留憾》
2. 《莫羡他人做自己》
3. 《以尽情绽放守心安》
4. 《各有所长莫羡仙》
5. 《淡妆浓抹总相宜》
6. 《无愧于心方为春》
六、(2024届河南省新高考联盟4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每一次与他人的冲突、与外界的冲突,都是自己内在的冲突。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
材料里的关键词是三组“与他人的冲突”指跟别人的观点或者价值观不一致。
“与外界冲突”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周围环境等的冲突。“与自己内在的冲突”指与自己较劲,对自己不满,对自己的蔑视等,也就是自己活得拧巴,要让自己不拧巴,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放大自己的格局,接纳自己,然后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悦纳自己。
拟标题
1. 《悦纳自己,化解冲突》
2. 《放大你的格局》
3. 《与万事言和》
4. 《与自己和解方能突出重围》
5. 《以从容之心看世界》
6. 《巨海纳百川,心宽解冲突》
七、(2024届湖南省多校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代刘元卿的《应谐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大雁从天上飞过,哥哥一边拉弓,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兄弟俩争吵不休,最后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达成协议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大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这个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
这个故事分为三个阶段。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来解读:
第一阶段:兄弟俩看到大雁,还没有捕获大雁的时候就对吃法有了争执,可见兄弟俩斤斤计较,谁都不肯让步,大的没大样,小的也不听大的,不懂谦让也没规矩。
第二阶段:争执不下去问社长,社长建议剖成两半。这下达成了协议,可见这件事特别好解决,兄弟俩却争论得脸红脖子粗,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内耗。
第三阶段:兄弟俩再回去打大雁,大雁已经飞走了,可见有机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机会,要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要把东西拿到手里之后再去想怎么吃的问题。而不能因为不重要的事情耽误时间错过了机会。
整个故事还可以从要善于变通的角度考虑,如果兄弟俩当时能灵活变通地解决争执,也就能得到美味了。
拟标题
1. 《实干方能兴邦》
2. 《分清主次事乃成》
3. 《同心同德,其利断金》
4. 《把握时机需懂得变通》
5. 《拒绝内耗》
6. 《弃争执内耗,行实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