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关于春的古诗词
(2024-04-28 15:53:49)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诗词鉴赏 |
民日报推荐:20首关于春的古诗词,美到令人窒息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让人感到愉快和舒服的:
冬天的雪慢慢融化了,小溪开始欢快地流淌起来,远远望去,山上的颜色正一点点变绿,这就是春天在告诉我们它来了;
草儿快速生长,黄莺快乐地飞翔,柳条轻轻摇摆,好像在抚摸河岸,树枝上重新出现了小鸟们活泼的身影,这些都是春天在轻轻地对我们说着悄悄话。
向着太阳的草木都变成了鲜亮的绿色,温暖明亮的春光照在身上,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不过我特别喜欢诗词里描绘的那种如画般的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喜欢。
1
《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首诗以“春夜喜雨”为题,通过对春雨适时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雨“知时节”的智慧,同时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刻画,展现了春雨温润、静谧之美。最后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收束,预示着春雨过后,花朵盛开,城市将被装点得如锦绣般绚丽。
2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以钱塘湖春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画卷。诗中“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表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乱花”“浅草”则展现出春色的丰富与层次。诗人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表达对春景的深深眷恋,结尾“绿杨阴里白沙堤”定格了湖边春色的宁静与秀美。
3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聚焦黄四娘家繁花似锦的景象。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春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留连戏蝶”与“自在娇莺”构成动态画面,蝴蝶翩翩起舞,黄莺婉转啼鸣,增添了春日的灵动与和谐,反映出诗人赏春时的愉悦心情。
4
《春日》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朱熹以春游泗水滨为线索,描绘春日新景。首句“胜日寻芳”,点明出游的好时光与赏花的主题。接着“无边光景一时新”展现出春光普照、万物更新的宏大景象。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既揭示了春天的本质特征——东风拂面、百花齐放,又富含哲理,表达了春天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是人们心中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5
《绝句二首·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此诗简洁明快,通过五个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一幅立体的春日图景。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意象,分别从视觉、嗅觉、动态与静态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全诗意境清新,语言自然,洋溢着诗人对春日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6
《惠崇春江晚景》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苏轼以惠崇画作为引,写出了江南春江的特有风情。桃花、春江、水暖、鸭群、蒌蒿、芦芽、河豚等元素,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含田园诗意。诗人以“鸭先知”和“河豚欲上”巧妙地传达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信息,体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力。
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韩愈以京城早春为背景,细腻刻画了初春特有的朦胧美。小雨如酥、草色遥看,生动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嫩草萌发之景。诗人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光最美的时刻,胜过烟柳满城的盛春之景,表现出对早春清新、淡雅之美的独特欣赏。
8
《鸟鸣涧》
——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王维以鸟鸣涧的幽静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春山月夜图。桂花飘落、春山空寂、月出鸟鸣、春涧回响,形成一系列视听交融的场景,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意境。诗人借自然之景抒发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
9
《忆江南·其一》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赏析:白居易以回忆的形式,赞美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首句开门见山,表明诗人对江南春景的熟悉与喜爱。接着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出江南春日鲜明的色彩对比,形象生动。最后一问“能不忆江南?”以反问强化情感,表达出对江南春色的深深怀念。
10
《破阵子·春景》
——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晏殊以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典型春日意象,构建出一幅细腻而富有层次的春景图。词中既有燕子报春、梨花飘落的时间流转,又有碧苔点缀、黄鹂鸣叫的空间分布,展现了春天丰富的生态景观。末句“日长飞絮轻”则以飞絮轻舞,形象地传达出春日慵懒、悠闲的气息。
图片
11
《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贺知章以柳树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春柳的柔美姿态。诗人将柳树比作碧玉,垂下的柳枝喻为绿丝绦,形象地展现了春柳的鲜亮色泽与轻盈形态。末句以“二月春风似剪刀”巧妙设喻,揭示了春风造化万物的力量,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
1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白居易通过描绘草原草木的枯荣轮回,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千古名句,形象地传达出春草在严冬过后顽强再生的自然现象,寓含了坚韧不屈的生命哲学。全诗借春草抒发了离别的惆怅之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13
《绝句二首·其二》
——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杜甫以江、鸟、山、花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日图景。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羽之白;山色青翠,与花儿鲜艳的颜色形成对比,仿佛将要燃烧起来。诗人借景生情,由春景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以“何日是归年”表达对归期无定的感慨与期盼。
14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孟浩然以春日清晨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短暂。首句“春眠不觉晓”写出春日温暖宜人的气候使人酣眠。接着“处处闻啼鸟”以鸟鸣声唤醒春日清晨,与前句形成对比,体现出春意盎然。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联想,表达了对春夜风雨摧花的惋惜之情,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15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叶绍翁以游园未遇主人为引,却意外发现春色盎然。前两句写诗人来访未果,但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象地描绘出春意的旺盛与生命力的强大,即使柴门紧闭,也挡不住春色的绽放。此诗以小见大,以红杏出墙象征春天的勃勃生机,富有哲理意味。
图片
16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王安石以瓜洲江岸为背景,抒发思乡之情。前两句写京口与瓜洲、钟山之间的地理距离,为思乡之情铺垫。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春风染绿江南大地的景象,既描绘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又暗示时光流逝。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早日归乡的期盼。
17
《临安春雨初霁》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陆游以在京都临安度过的一场春雨为线索,抒发仕途失意与思乡之情。诗人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出春雨绵绵、杏花待售的江南春景,寓含着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将个人境遇、春景描绘与内心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18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崔护以桃花为媒介,记述了一段人面桃花的邂逅与重访未遇的故事。首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去年春天偶遇佳人的情景,人面与桃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后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对比今昔,佳人已去,桃花依旧,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瞬间消逝的惋惜与惆怅。
19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张志和以渔夫垂钓的场景,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白鹭翱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春日美景。渔夫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任凭斜风细雨,悠然垂钓,流露出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与陶醉。
20
图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晏殊以词人独酌、追忆往事的情境,抒发对时光流逝与春景变迁的感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经典名句,以花落燕归的自然现象,寓言人生的聚散无常与岁月轮回。词人独自徘徊于花香小径,既是对春景的欣赏,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沉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