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考场作文︱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2024-01-18 08:18:11)
标签:

作文

分类: 高一
高一考场作文︱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作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是马克思的一句话:书斋里的哲学家们一直在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去动手改变世界。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句话倡导文艺工作者走近人民走进生活去创作。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工作都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材料一来自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和知名大学校训,这一点本身就带有启迪和指导世人的暗示性,校训的具体内容也明确表达了只是在书斋里研究学问是不够的,人们应重视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对世界的深入认识拿去指导实践活动,以获得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

材料二更具体,宋代诗人杨万里谈论的是诗文创作的心得:独处书斋、闭门觅句并不是作诗的好方法,你只有走出去,在旅行和广阔天地自然中才会作出好诗。其中包含了和前一则材料类似的哲理,闭门造车,脱离生活实践,躲在象牙塔里往往掌握不了真本领,到鲜活的实践中去才能大有收获。

综合材料看,强调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启发考生凡事都不应止于思考和研究,应多动手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改变的力量。

学以致用不仅对个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也有紧密联系。所以,写作时,可以从小到大,逐层深入。如,对于个人的作用: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掌握好知识,而不是学了就忘。而对于社会与民族的作用,则可结合材料一马克思的话来论述:空想、空谈不能兴国,唯有将所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基础建设、制度完善等方面落实到位,社会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学以致用,身体力行。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想要成为“仁者”,就必须做到身体力行;然后列举赵括、赵襄子的例子,论证身体力行是“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的实事求是;其次列举袁隆平、南仁东的例子论证身体力行是“禾下乘凉梦”的脚踏实地;再次列举黄旭华,屠呦呦的例子论证身体力行,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敢为人先;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身体力行,已经成为了流淌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中难以磨灭的精神特质。

立意: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所学须力行。

2.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3.以行化知,知行合一。

4.要想改变世界,需将书手结合。

5.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创造未来。

例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一考生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学贵于知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学更贵于行之。千古以来仕子入世的终极理想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空谈向来误国,实干方能兴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领悟的行大于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是苏轼的知行合一。的确,只有当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才谓成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才叫学有所成。

知行合一,方为大成。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药,向药农询问;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巴尔扎克为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亲自前去战场观察。这些事例反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知行脱节,实为未知。记得《奇葩说》中曾有一位清华学子梁植,他的学业成绩完美到令人惊叹,但他却在节目中询问自己该找什么工作,怎么找工作,令人啼笑皆非。这可是从清华园中走出的国之栋梁,却不知除了学习自己该做什么,更不知道学后如何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毫无目标的求学生涯,即便成绩再好,又怎称得上成功?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学无止境,行更无止境。所以,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知行合一,贵于行之。惟其如此,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