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您从容平和地陪着孩子慢慢走

(2024-01-15 19:01: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教
成绩不该充当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愿您从容平和地陪着孩子慢慢走

最近很多孩子陆陆续续结束期末考试,进入寒假状态。作为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期末考试成绩?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该给予孩子怎样的陪伴?


与您分享这封写给家长朋友们的信,愿您从容平和地陪着孩子慢慢走——

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在此,我们有一番心里话想对您诉说。
一届又一届,一轮又一轮,我们目睹了不少家长因太过急切而适得其反的案例,老师们耳闻了很多孩子因成绩不佳而引发家庭冲突的叹息。

成绩不该充当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


1. 记得爱和接纳



不要让焦虑成为您和孩子间最主要的情感联系。每次学业水平检测都只有一个“第一名”,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做了自家娃娃的天敌。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不优秀,因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被赞美。



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并不都是少年得志。每一个生命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



我们应该看到的,不应该只是别人家的孩子 ,更应该是自家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相比 ,是否有所进步。



而且,这种进步,绝不只是体现在成绩上,孩子的每一点成长都值得您送上赞美。积极的效应能给孩子信念和力量;消极的效应也可以潜意识里影响孩子。



家长输出什么样的能量,孩子就会接受什么样的能量。父母的爱与支持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来自父母的、家庭的爱的力量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无可替代的。



2. 尊重孩子的“心理围墙”



能够理解孩子在青春期对“独立”“尊严”和“控制感”的需求,能和孩子友好讨论,平和对话。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能放心说出自己的想法乃至对家长的期望。



小事父母能放手,大事双方有共识。不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被强迫而在青春期假性独立,用叛逆掩盖自己的彷徨和对爱的需求,或是让愧疚感和自卑感主宰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他们感觉到做某事是为了自己,而不是被父母强迫着身不由己,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就不会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而和父母激烈争吵。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分析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态与成绩,相信孩子会更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



3. 用明确的标准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边界



爱和接纳绝不等同于放任、纵容和溺爱。



适度的惩戒从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的,是与孩子在磨合中清晰地确立奖赏与惩戒的标准,确立分明清晰且前后一致的标准。



于是,当孩子做出到超越预期的事情时,知道会有你的表扬,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也知道这是自己行为的后果。



规则有了,只要不朝令夕改,虽然是不成文法,但大家都遵守,奖励和惩罚,孩子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就像一句话说的:“要让孩子看到公平和公正两个词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你的身影。”






4. 不回避问题,不渲染问题



学业水平检测,主要价值在于帮助老师和孩子诊断出教学和学习情况。对孩子而言,这是一次宝贵的发现问题的机会,一次诊断自己适应能力的机会。



都说适应是一辈子的事,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检测看看自己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了吗?二年级的学生要看看自己适应新阶段新的学习内容了吗?毕业班的学生则是看看自己适应冲刺阶段的学习节奏了吗?



通过检测诊断出的问题,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研究,一起解决。冷静且理性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情感上最可依靠的支撑,也是他(她)行动上最具启发的榜样。



成绩不代表一切,发现的问题就是潜在的增长点。请您不要因成绩未达到某个标准而上升到对孩子的全盘否定。



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们都不要因为一次失利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5. 不要做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只准孩子埋头学习的“割草机父母”



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现实事务处理能力。只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孩子的现实感就会减弱,也就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去寻找和体验真实感,比如手机,比如网络游戏……


所以,建议您避免在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里,交流的所有话题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书本以外的世界那么大,孩子需要去经历,去看看,去体验。况且,打扫下房间,洗两次碗,让大脑中枢处理学习之外的其他部分轮个班表现下,其实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我们还想对您说,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一直是“盟友”,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我们都希望更好地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管孩子成绩是好还是不好 ,我们都期待您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



6. 陪着孩子慢慢走



有句话说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为了分离。中小学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让我们一起慢些走,帮助孩子在学校这几年一步步做好准备。



在过程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于是,某天,脱离开父母的羽翼后的他们能成为精神独立、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有充沛心理力量和同理心的人,能够自己笑对风雨、阳光前行的人。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绽放季节,我们的孩子也终会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而我们 ,完成任务的父母、老师们,则可以欣慰地遥望他们青春的背影,挥手目送,不必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