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故事
(2024-01-11 17:25: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 |
张海迪曾患十几种癌病,被判定最多只能活27年,为何能活到现在快70岁?
很多人说,张海迪是个谜。30多年来,她身上曾有十几种癌病折磨,为什么一直还能活到现在,如今已快70岁?是什么医疗科学让她的身体如此焕发青春,比健康的的人还活得滋润?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一个山东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济南文联主席,母亲是政府机关文员,她从小就聪慧过人,活泼可爱。
张海迪特别喜欢文学,她总是趴在父亲的桌前前,用稚嫩的声音朗读课文,邻居阿姨们见到她,都说她当然是个小文学女神。
谁也没有想到,阳光开朗的张海迪,在那五岁那年,她的人生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故。
那是个初春温暖的周末,张海迪像往常一样跟孩子们在操场上玩,突然她双腿一软,摔倒在地,无法独立起来,父母紧急赶来,送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颤抖:张海迪得了中断血管瘤,必须停止瘫痪才能保命,父母虽然痛彻心扉,决定为她进行手术。
在医生的劝说下,父母痛苦地签署了手术同意书,张海迪彻底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她只能依靠轮椅活动,这对一个活泼好动的5岁小女孩来说,这是巨大的打击。
更让张海迪绝望的是,医生说她活不过27岁,她再也跑不动,再也玩不转,生命僵化在这把椅子上,这样的惩罚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残忍的。
刚开始的时候,张海迪经常哭闹不止,她请求上天让她恢复健康,但祈祷并没有奏效,甚至有一段时间,她不想见人,把自己藏在被子里。
转机出现在她7岁生日时,这天,她的好朋友小花接到邀请函来看望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不安的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普通的对话中,张海迪发现,生命的意义不应该被病痛所掩盖。
从这时起,在父母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张海迪逐渐走出了痛苦的阴影,决心不让残疾打败自己,她开始积极面对生活,在家努力自学。
虽然双腿瘫痪,但大脑还在,张海迪充分运用聪明的大脑,通过阅读吸收知识,她总是把各种书籍摆在轮椅的扶手上,一页页翻阅。
白天,她听广播学英语发音;晚上,她点着油灯看课本,就这样,张海迪平稳地完成了中学和高中的学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15岁那年,她随父母插队落户农村,发现许多孩子因贫困无法上学,一个半决定放养状态,她毅然改变这一情况。
张海迪立即行动起来,她摇着轮椅,挨家挨户为孩子们讲书识字,一开始,人们还忽视她,但很快发现她确实在一心一意地传播知识,越来越多地人聚集到她身边。
终于,在一个土房子里,张海迪如愿开出了一所狭小的“张氏义学”,村里10多个孩子挤在狭小的教室里听她的课,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满怀热情。
三年后,张氏义学的学生增加到了50人,小土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一位青年教师王佐良来到村里,他主动给孩子们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简易校舍。
王佐良老实有礼,而且对张海迪自强的精神非常欣赏,在办学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情愫,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非常幸福,王佐良无微不至地照料张海迪的起居。
这段时间,张海迪花钱买了一些医药方面的书来训练自己的医技,学习各种医药方面的知识。刚开始学针灸的时候,张海迪发现这是一种很难理解的东西,而且还得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他将自己当成了“小白鼠”,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很快成为了村子里数万人心目中的一位神医。
80年代,在丈夫的鼓励下,张海迪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正式成为一名作家,她先出版自传体小说,叙述了一个残疾女孩的成长历程。
随后,张海迪开始创作一系列反映下层社会生活的散文随笔集,深受基层群众喜爱,她用自己勤俭节约的稿费,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呼吁社会关注大众,成为众多目中群众的模范。
1993年,当张海迪终于感到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时,无情的死神再次向她伸出了钩爪,这一年,她被确诊患上了鼻咽癌。
经过多次手术与化疗,张海迪与癌症进行了长达数10年的战斗,她预期的死亡期一再被推迟,终于在医生的奋战与家人的呵护下,终于再次恢复健康。
不久,张海迪又被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她接连动了两次大的外科手术,在老公王佐良的细心照顾下身体才逐渐好转。
尽管张海迪饱受各种肿瘤的煎熬,被判定最多只能存活27年,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在医师的努力下以一种非常健康的方式生活着。张海迪用她强大的生命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困难。
张海迪用她的人生经历告诉世人,只要怀揣希望,保持正能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活出生命的精彩,她的精神永远值得被敬仰和传承。
张海迪用她波澜壮阔的人生,洞察了生命的意义,不会因病痛而打折,她的精神永远值得被敬仰与传承,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女子超凡的毅力,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前一篇:教师性格修养及对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