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青春“初心”间莫因“功名”凋朱颜
(2023-12-11 15:40:21)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高三考场作文且放青春“初心”间 莫因“功名”凋朱颜
作文题展示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讲述的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一个满腹才华、抱负不凡的穷书生,因为在走入官场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丢失了读书时的雄心壮志,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最终从“英雄”蜕变为“奸雄”,让人感叹。第二段材料讲述的是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的人生轨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在踏入社会后,开始执著于追求钱、权与“胜”,逐渐丢弃了学生时代的理想目标,抛弃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堕落为一个黑恶分子。两段材料讲述的都是学霸“黑化”的故事,虽然他们都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但其人生轨迹能给有为青年带来深刻的启示。综观两则材料,关键词十分明显,如“良知”“道德”“信仰”“底线”。写作时可由果溯因挖掘材料里人物“黑化”的原因,进而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选取自己最能把握的写作角度,如分析“才”与“德”的关系,思考坚持理想、信仰、初心在成才路上的意义,思考读书的意义,思考健全的人格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功利心等等。若论述“才”与“德”的关系,可适当肯定“才”的重要意义,但依据材料的思想倾向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德”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此,可从个人人格健全、成长,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强调。最后,则应注意把握“有为”青年的内核,即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有理想,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立意:
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2.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3.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力。
4.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5.成才路上,携理想(信仰、初心)前行。
6.读书人不必有太多功利心。
7.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成才。
例文:
【阅读提示:红字、红标点为添加内容,划线红字、划线标点为删除内容。】
且放青春“初心”间 莫因“功名”凋朱颜
一考生
星燧贸迁,“守初心”之信念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弃不义功名”之思想如星星之火燃永夜。故此,且放青春“初心”间,莫因“功名”凋朱颜乃青年所求。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有贾雨村之辈饱读诗书,青年之时心怀大志奋发有为,然步入官场,被世俗功名利禄蒙蔽双眼,最终致其枷锁杠上身;有高启盛之流勤奋刻苦,年少卓有佳绩,而后失去初心,沦为不法分子,走上歧途。青春正当时,坚守自我的初心和使命是必要的,我们应不断询问自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是成人之根本。合法、正当的功名,足以成为前进的动力;违法、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功名,只会将我们推向深渊。
心怀初心,行稳致远。初心引领我们不断向前,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毅然奔赴一片荣光。君不见,苏武在贫寒之地牧羊,旌旗风雪飘扬,漫天飞舞,不变的是忠诚为国之心,纵使敌人百般威胁,也宁死不屈;君不见,钱学森不顾美方的重重阻挠,决绝地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只为国家奉献一生,坚守着爱国的初心。无数仁人志士在“初心”和“功名”间选择了“初心”,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他们如一汩清泉,直击每一个人的灵魂,滋养人们的心灵。
君子如珩,羽衣昱耀。(君子好比是美玉,披上羽衣则会更加明亮耀眼。)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之时,君子舍利取义,小人则弃义保利,追名逐利。在时代浪潮中,有勤恳的志愿者帮助他人,给予温暖,也有不法分子拐卖孩童、妇女,令人心寒;有不畏艰难,默默奉献,反哺家乡的黄文秀,也有追求名利、贪婪无耻、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正道之途,君子之风,理应成为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
怀瑾握瑜,灌缨沧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身为青年应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自信与底气,更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理想信念,不被功名侵蚀,守住自我的初心,为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断奋斗拼搏,争做有为青年!
手执长缨,绘锦绣河山;明星荧荧,展未来画卷。唯有且放青春“初心”间,莫因“功名”遮望眼,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旅游散文欣赏】
初登白帝城
王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5月12日 第11
版)
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掩映在满山青翠中,与清澈的江面相映成趣。
饶国君摄(人民图片)
对白帝城最初的想象来源于诗歌,唐代诗人高适写道:“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杜甫也曾吟诵:“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在春末夏初的时节,我终于有机会一睹诗中的白帝城。
东达荆楚,西扼巴蜀,南到滇黔,北通秦晋,白帝城由于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借“白龙献瑞”在此称帝建都,并将子阳城更名为白帝城,由此延续至今。从战国到宋明,历代王朝在此建关守镇,白帝城的山水见证了历史的湮灭与生长。
早晨的雾还未消散,在“风雨廊桥”上向远处望去,群山影影绰绰,像假寐的女子,身着轻纱,低眉不语,与我静默相对。风一吹,树叶微颤,鸟儿轻啼,动荡的雾霭便飘渺地向我涌来,空气中夹杂着木叶清爽湿润的味道。白帝城在眼前如一座孤岛立在水中央。
旭日初上,揭开雾的薄纱,山水才渐渐显了颜色。近山负势竞上,壁立千仞,远山重峦叠嶂,蜿蜒起伏。夏木生长,古树从萌芽以致枝叶扶疏,更染得满山青碧。江水如练,缠绕群山之间,眼前的景致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桥下江水在风的裹挟下,轻轻拍打着桥柱。站在桥上,不闻两岸猿啼,也不见“白帝城头烽火急”,只有轮船的鸣笛声在山水间回荡。
穿过廊桥,步入长梯,抬头便能看见“白帝城”门匾,一幢幢亭台楼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掩在青松绿柏之间。站在白帝城上,可一观“夔门天下雄”的奇伟壮魄。杜甫在《长江二首》中写道:“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夔门又名瞿塘关,长江上流由此门入三峡。诗中所言不虚,夔门两岸,高山凌江而峙,壁立如削,高耸入云,瞿塘峡谷幽深狭窄,远看如两扇半开的大门,滔滔不绝的江水肆意洒脱夺门而去,而远处的山如龙虎静卧,俯观沧海桑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古往今来进出蜀地多行水道,而行水道必经白帝城过夔门,无论是被贬谪还是走马上任,都会在白帝城一歇。诸多文人骚客在此寄情于景,挥笔着墨留下绝唱,白帝城因而有着“诗城”的美名。陈子昂途经此地写下《白帝城怀古》,李白吟出《早发白帝城》,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时留下《竹枝词九首》……可以说白帝城承载着巴蜀文化的许多诗意。
再往上走,白帝庙出现在眼前。大门明黄鲜丽,庙墙赤红相接,古树探出墙头,蔽日遮天,庙外两尊石狮静坐威严,好不气派。踏入庙内,一梦回三国。“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托孤堂内的雕像群向世人再现刘备向群臣托孤的场景,让人不由得屏息凝神。托孤堂后为明良殿,殿内供奉的是“义结桃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而武侯祠则供奉着诸葛亮。庙内香火长续,身在其间,我仿佛看到了三国鼎立时的激荡风雨,看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的枕戈待旦,看到了诸葛亮在观星亭下为兴汉室而夙夜忧叹。我抚摸着古树感受岁月的变迁,回神时,已日上三竿。日光撒下,如碎金铺满江面,在光的晕染下群山坚毅的轮廓又多了些许柔和。
千古悠悠而山河依旧,白帝城的山水与别处不同,兼济柔情与豪情,具有英雄气,更添一份诗意。夏木蔓生,待秋风吹染两岸,再来一赏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