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校合作,怎样取得更好效果?

(2023-12-03 13:03:12)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家教
分享主题为:家校合作,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甚至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师。学生又调皮又捣蛋,各种问题频现,但家长不予配合教育,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广东省普宁市大坝镇新兴初级中学 陈老师

如何加强家校联系,化解不配合?
广东省汕头市杜鹃小学 庄艺瑾

家长是班主任的重要合作伙伴,良好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应该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工作和要求,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难免遇到家长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怎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呢?

第一,班主任要通过家访、电话拜访等方式,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分析家长不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有的家长是疲于工作,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不理解,觉得是在增加自己的负担;有的家长是受社会不良舆论的影响,或是过度宠溺孩子,对学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则因为学生的特殊问题,可能产生班主任或教师对孩子不公平的错觉……只有弄明缘由,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二,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群、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较棘手的是,面对因教育理念不同、对教师有误会等原因而不愿意配合班级工作的家长,班主任要找准交流契机,及时消除误会,让家长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育人任务。”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解决;但对于个别学生、具体学生的问题,应在私下交流,尽量减少家长和学生可能出现的尴尬和误解。

第三,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班主任要理解和尊重家长“望子(女)成龙(凤)”“爱子(女)心切”的心态,也要体谅家长教育孩子的沉重负担和焦虑心情,学会换位思考,注意语气。教师的初衷,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要发现孩子正向和积极的生长点,找到纠正学生错误的突破口,而不是为了发泄怒火、埋怨甚至指责家长。只有坚持这个出发点,教师才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用心经营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良好氛围与关系,获得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

总之,班主任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的中间桥梁,要努力承担起家校共育的重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协同发力的良好教育环境。


家校合作,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山东省冠县万善乡中心小学 宗庆华


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甚至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师。家长不予配合教育,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是要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两面性。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家庭对其成长的影响可能更高于学校教育。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受到的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时候,家长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并不科学,导致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通过学校或者其他地方表现出来。因此,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有助于家校双方沟通合作的开展。

二是要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教育,无论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还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来完成。因此,家长要认识到老师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家长认知的转变。

三是要让家长认清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成长场所。一个孩子要想成长成才,家校必须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从家长方面来看,只有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才能配合学校处理孩子存在的问题;从老师方面来看,只有加强家校合作,老师的丰富经验才能落到实处,对孩子形成深远影响。

最后,老师要发掘家长不配合的原因,因人施策,因生而异。没有一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老师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家长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才会把教育孩子当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去做。


七项举措谱写家校合作新篇章
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中心小学 黄东海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家长无法有效配合老师工作,甚至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家校合作,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第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家校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也可以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信箱等,方便家长反映问题。家长也可以主动与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家校双方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第二,制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计划。

制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计划是家校合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协商孩子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目标、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家长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参考。通过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家校双方才能树立合作意识,提高教育计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及时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三,明确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职责。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教育职责。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家长则应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和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四,关注学生问题及时解决。

家校合作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交往、情绪管理问题等。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辅导计划;针对人际交往问题,家长可以与教师商量如何指导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通过共同关注学生问题,家校双方才能增进合作默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五,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可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家长讲座、亲子活动、义工服务等,这样就拉近了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如才艺展示、运动会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通过活动增进感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第七,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

激励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激发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通过设立优秀家长、优秀义工等奖项,学校可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学校还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家校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家校合作的依据,不断提高合作水平。


家校心连心 教育手牵手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 方镇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家校的高效合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下是我对家校合作的一些经验。

第一,拓宽渠道,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一个实现密切沟通的平台,以确保相互之间能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QQ、微信、电话、邮箱等方式及时进行沟通反馈。学校还可以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比如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家校成长沙龙、带领家长参观学校、举行班级读行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增加家长了解学校的机会。

通过密切的沟通渠道,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供必要的配合与支持,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家校之间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也是在帮助老师和家长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才能根据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全面培养学生。

第二,相互尊重,夯实合作根基。

家校合作需要建立在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健康、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努力。家长应该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并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进行沟通和反馈。

现实中,有些家校沟通过程并不顺畅,家校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为孩子好。其实,家校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问题就在于没有做到相互尊重。教育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家长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孩子;同样教师也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价值。家校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实现合作,携手共进,使学生成长。

第三,有机融合,共建合作目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注意家校之间的有机融合。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比老师更具影响力。学校既要负责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也要关注孩子的品德习惯。家长可依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家庭中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引导。家长和教师要沟通中,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只有家校心连心,孩子才能真正全面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