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初衔接文言文贯通教学探析——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为例

(2023-10-24 11:5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初中语文
小初衔接文言文贯通教学探析——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为例
嵇萌 
摘要:自新课改的教育政策颁布以来,教育衔接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提升了衔接教育在中小学中的教育地位,成为了改变中小学教育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而言,小学的文言文学习为学生中学的文言文学习起到了关键的铺垫作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也对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能力与品质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以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教学为例,探究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贯通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文言文贯通;陶渊明;教学探析

从目前中小学的衔接教育来看,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贯通教学主要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阅读数量不达标、学习习惯不正确以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并没有很好地实施衔接教育,贯通学生的中小学文言文学习经历;另一方面,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标准、要求的差异也是影响衔接教育实施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改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的现状,除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之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

一、中小学衔接下的文言文贯通教学概念阐述

(一)文言文

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历史文人的语言作品。具体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范畴并不包括戏曲、小说和近代仿古作品,一定要是历代文人模仿上古汉语而写成的作品。

(二)衔接贯通教学

顾名思义,衔接教学是指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个内容包括文本材料、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缩短两种教学之间的差距,从而构建一个快速的缓冲与过渡期。衔接贯通教学则是在衔接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定语,衔接贯通教学要求教育理念、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贯通融合,消除学生的不适应感,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即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贯通,是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育方式、内容以及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创设的一种教学方式。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弥补中小学之间的教育差异,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为出发点,构建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的体系,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二、中小学衔接下的文言文贯通教学策略探究

(一)整合教学差异,贯通教学目标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的要素有以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其中,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也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入手的第一步。整合中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从而设立衔接贯通教育的新目标,对衔接贯通教学的效率也有保障。

例如,在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小学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饮酒事件的描写感受陶渊明的思想和情感。中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则是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整合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实施文言文的衔接贯通教学,可以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品味诗歌语言,了解陶诗的艺术特色;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两点。

在小学《饮酒》(其五)的课堂导入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借《四时田园杂兴》引出在田园古诗创作方面极具影响力的陶渊明,对比《饮酒》(其五)与《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发现陶渊明在田园古诗创作方面杰出的能力。

在初中《饮酒》(其五)的课堂导入中,教师由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一句引出“主人公”,结合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和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从探究菊花所代表的清新淡雅,直到发现陶渊明高洁傲岸、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的整合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了学习基础,在中学课堂中以相同的元素快速唤起学生的记忆,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贯通教学。

(二)衔接教学内容,消除陌生感触

在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贯通教学中,有时会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十分自信,却在中学阶段开始惧怕学习文言文、不愿意学习文言文,而这正是因为来到陌生环境、认识陌生人群、接触陌生内容所引起的心理不安的一种表现。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衔接贯通,文言文教学内容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这首诗中小学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考方式发生了变化,再回过头来阅读这首诗产生的想法和感触也不同了。

在小学教学中,初学《饮酒》(其五)时教师会请学生通读古诗并说一说诗的题目有什么含义,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停顿节奏规律,为之后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而在中学的《饮酒》(其五)教学中,虽然诗的内容相同但考虑到衔接贯通教学的实施,需要唤醒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记忆。于是,教师会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表示如果把陶渊明放在现在,只有一个词能形容他,那就是“真”!这令学生开始思考诗中究竟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陶渊明的“真”?自己之前已经学习过一次了为什么没有印象?由此展开学习记忆的回放、探索,不仅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还完成了衔接文言文教学内容来消除学生陌生触感的任务。学生此刻不再觉得文言文的学习陌生、有难度,而是拉近了小学语中学文言文学习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记忆衔接积极性。


(三)秉持求同存异,融合教学方法

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中小学选择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也会有出入。比如小学中教师的监督、引导作用更突出,而中学则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教学方法要对学生有启迪、启蒙的作用才行。所以,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还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融合教学方法的特质做好衔接教学准备。

例如,在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小学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升入中学的情况,结合中学教育注重学生智慧启蒙的特点,在教学中增添学生自我感悟、品味的频率,像“通过理解古诗你体会到了哪些古诗的意蕴美呢?”“自主思考并与同桌描述古诗所讲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引导就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中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仅仅是开始,于是为学生铺垫了更多理解古诗的内容,从《饮酒》组诗陶渊明所写的“序”中来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杂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忽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还有苏东坡对陶渊明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这些在学生的小学学习中并没有出现,原因是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限。而在中学中运用出来,则是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情况,学生很轻易地就能从其中找出一个“真性情”又率真的文人形象,既做到了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贯通,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四)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学生体验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的工具也变得愈发繁杂,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无一不是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神兵利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贯通也可以使用这些教学工具,达到衔接贯通教育的同时,优化学生的文言文衔接学习体验。

例如,在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派上大用处。

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方法的中小衔接融合,小学《饮酒》(其五)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对应的课堂情境,比如:

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手提花篮悠闲地走出茅屋。大片的菊花在院内田地里静静地开放着。山风吹来,朵朵菊花轻轻地抖动着,又像是在随风舞蹈。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诗人不时地捧起一朵,闭眼轻嗅,淡淡的香味便萦绕在鼻尖,他情不自禁地把鼻子往前一凑再凑。缓缓睁开双眼,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

在生动的古诗情境的协助下,学生立即感受到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这份心情舒适、心志高远,对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对的,在中学《饮酒》(其五)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情境创设,不同的是,教师可以将王绩的《野望》与陶渊明的《饮酒》做对比。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会发现陶渊明笔下的秋天是恬淡的,菊花正在盛开,山中鸟儿自在飞翔。王绩笔下的秋天是萧条的,满山的树木叶子枯黄凋零,层层的山在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虽然热闹,但却互不认识,这份热闹是别人的,这份热闹也让作者王绩感到更加孤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文言文衔接的贯通教学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在衔接贯通方面还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但只要中小学教师坚定教育信念、践行教育准则、坚持教育方案,就一定能够发挥出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的教学作用,减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需以新课标为指导,探索中小学文言文衔接贯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从中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教材、教法和学情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累积经验、构建基础、不断深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