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自动成为班级里的“关注”点
(2023-10-17 15:02: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教 |
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自动成为班级里的“关注”点
荣翔老师
老师,请多多关注一下孩子。
老师,希望多鼓励一下孩子。
老师,可以多给他一点机会。
现实中,每位老师都经常收到这样的家长信息。对于家长,一定想要自己的孩子获得老师多一些的培养关注,这无可厚非也理当回应。
可是,面对以“一”对几十的教育对象和越来越复杂的学生情况,在教育导向努力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同时,老师也尽可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做到平衡和支持。
那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学校学习生活做哪些培养呢?
纵观身边的一线教师,学生要真正可以获得“关注”,更在于自己的修炼,努力让自己“被看见”。要特别说明的是,学习成绩绝不是获得“关注”的唯一和最重要的一点。
一
积极正向的三观
在班级中成长,就是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性的发展,逐渐发展成独立健全的人格,适应未来的需要。在这之前,家长要给孩子塑造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会孩子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给孩子以正向的目标激励,锤炼孩子的受挫能力,让孩子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三观中。
二
良好可塑的习惯
1.基本的生活习惯:
对于校园生活来说,收纳整理自己的物品,收拾整洁自己的着装,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有礼有节的修养等。
2.基本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倾听和回应,接纳周围的声音,产生自己的思考。其次是主动思考和质疑分享,学习必然不是一帆风顺和无负担快乐的,面对挑战和困难,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会跟他人分享讨论。最后是自我规划和反思的能力,很多孩子学习越来越吃力,就是在年级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墨守成规,不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律和反思很难,尤其是小孩子,可一旦形成就会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三
真诚自然的共情
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很少可以关照周围的人,也就会导致他们越来越缺乏共情力,在集体生活中矛盾不断。
1. 与自己共情:
能够理解生活的喜怒哀乐,学会用适当的心态和方式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困难和挫折。对自己有一定要求,但也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且愿意不断进步。
2. 与他人共情:
同学:
集体生活中能够知道正确的让人舒服的相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调整自己的交往方法。遇到交往问题,可以恰当好处的表达和换位理解,愿意帮助他人。
老师:
面对师长,能够有礼有节有度的相处,尊重且理解老师的教育,愿意接纳意见和批评,懂得感恩之情,会表达自己的爱和喜欢,大方自然的跟老师交流,抓住机会让老师看到自己。
集体:
把自己看做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集体生活,为班级做贡献,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爱和情感。
做一个有共情力的人,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双商都高的人。
四
自洽可期的潜力
一个人的好性格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快乐,收获很多的朋友。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日常的学习矜矜业业,保持与老师的沟通度和支持度,班级、学校的大小活动比赛,想在前做在前,让老师和同学看到那个努力闪光的自己。那么,不需要说,孩子一定会在班里获得认可和关注,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需要。
后一篇:教师该如何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