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高衔接|(1)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

(2023-07-06 11:31:57)
标签:

试题

分类: 初中语文
初高衔接|(1)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

专题一 识记字音、字形


课程要求


《初中课程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的学习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高中课程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淮》要求:“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

2.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以3500个常用字为主。

3.字形考查的范围主要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

4.字形近年来主要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错别字。



知识精讲



>>>初中知识复习

字音:中考考查字音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多音字,二是音近字,三是形声字,四是习惯性误读字。

1.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多种读音,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例如:“咬文嚼字”的“嚼(jiáo)”易被误读成jué。

2.音近字,就是读音相近易混的字,例如:鞠躬尽瘁(cuì)、荟萃(cuì)、精粹(cuì)、心碎(suì)。

3.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和该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该字的读音有关。如“液”字,该字的形旁表示其与水有关,而声旁则提示了该字的读音。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4.习惯性误读字是指那些常见的、易被误读的字,主要是指生活中常用的字当中那些受方言发音习惯等的影响而容易被误读的字。这也是字音题的考查热点之一。比如“档案”中的“档(dàng)”就常常被误读为dng。 

字形:字形是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汉字的正确书写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实际命题情况来看,字形题所选的汉字都是考生平时易写错的字,难度不大。从题型上看,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等形式;既有传统的对字形单独命题的题型,也有结合字音、词语混合命题的题型。命题材料的选择灵活多变,从课本内容到鲜活的媒体语言,从四字成语到多字的熟语,从口语到书面语,都可以成为命题材料,这对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生备考时要加强对形异字、形似字的辨识积累。此外,考生还要重视对成语、熟语意思的解读,以提高自己辨识错别字的能力。



>>>高中方法预习

字音:解答字音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平时所积累的字音知识认真地辨析选项中画线字的读音。此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多音字、形近字和易读错字等多加积累,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还要求考生提高结合语境辨析字音的能力。此外,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帮助解题。

一、多音字读音辨别方法

根据多音字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同义多音字和异义多音字。

1.区别同义多音字

有些字在单用时和组词时,读音不同。如“薄”,单用时读作“báo”,“薄纸”“穿得太薄”;组词时读作“bó”,如“刻薄”“薄弱”“日薄西山”。类似的字还有“逮”“削”“剥”等。这类字数量较少,但使用率较高,错误率也较高,所以考生应在平时多注意积累和总结。明白用法之后做题就容易多了。

有些字在口语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同。如“落”,它有三个读音。在书面语中读“luò”,如“落差”“失魂落魄”。在口语中,一读“lào”,如“落枕”;一读“là”,如“丢三落四”。类似的字还有“给”“嚼”等。这类字可以根据语体进行记忆,不同语体中其读音不同,只要分清它们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就可以正确辨别其读音。

2.区别异义多音字

意义不同,读音不同。正所谓“音随义定”,绝大多数多音字的读音和这些字的字义有密切的关系。如“累”,表示“堆积、积累”的意思时,读作“li”,如“日积月累”;表示“辛苦”的意思时,读作“lèi”,如“劳累”“疲累”。这类字还有“禁”“与”等。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其读音也就比较容易辨别了。

词性不同,读音不同。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如“难”,作形容词时读作“nán”,如“困难”“难过”;作名词时读作“nàn”,如“难民”“灾难”。这类字还有“相”“处”“宁”等。只要弄清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辨析其读音了。

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一直延用到现代,成为多音字。如“隽”,古时读“jùn”,通“俊”,延用到现代,读音发生了变化,读“juàn”,如“隽永”。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还在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难。

作普通用法时和用作姓氏和地名时,读音不同。如“单”,作普通用法时,读“dn”,如“单位”“简单”。而用作姓氏和地名时,一读“shàn”,如“单县”“姓单”;一读“chán”如“单于”。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特殊读音。如“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用劲”;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之意时读“jìn”,如“强劲”“刚劲”。类似的字还有“阿”“艾”“遂”等。特殊读音的多音字只有少数,掌握这些字的关键在于平时积累。

  

二、形近字读音辨别方法

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推断其读音。如已知“蓝”“篮”读“lán”,而不知“褴”字读音的声母是“n”还是“l”,我们就可借助前两个字推断出其读音的声母应为“l”;也可借用这一特点推断韵母,如已知“蓝”“篮”读“lán”,而不知“褴”字读音的韵母是“n”还是“n”,我们就可借助前两个字推断出其读音的韵母应为“n”。

一些反常的,不遵循规律的。如带“良”部的大部分字的声母都是“l”,但“娘”“酿”的声母则为“n”;不过这只占了极少部分。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善于寻找规律,就可以大大减少识记量,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形】

1.借助读音辨形。有些汉字的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对于这样的汉字,我们可以运用以音辨形法加以辨别。如“渎”和“赎”,读音完全不同,在具体的词语中,其字义字形当然也就不同。

2.借助字形辨形。绝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或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对于此类型的字,我们只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出错了。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等词。

3.借助词义辨形。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对词语含义的把握来确定使用的汉字。比如“融会贯通”中的“会”的意思是“领会”,知道了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会”写成“汇”了;再如“脉搏”中的“搏”的意思是“跳动”,知道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搏”写成“博”了。



小题专练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禽(qín)    酣畅(gn)    淋漓(lín)

B.雕琢(zhuó)  蔚蓝(wèi)     犀利(x)

C.晨曦(x)     婉转(wán)    霓虹(ní)

D.排遣(qián)   闺阁(gé)     鲁莽(mng)

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盘缠   救济   勤谨   消遣

B.刺配   火碳   缝补   酒馔

C.差拨   篱巴   赏赉   彤云

D.惦记   时晨   辩护   胆怯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了,趴在阳台上眺望眼前的城市,深深地嗅一口这个城市因为白天的忙碌残留的气息,似乎带有一缕芳香又仿佛有一丝苍桑,或者又是一种亘(gèng)古不变的呼唤。

B.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描写安份守己的窦娥埋(mái )怨天道不公的情节,控诉当时腐败的司法制度,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C.繁漪的哽咽(yè)声,不但没有引起周萍的恻隐之心,相反还使周萍更加厌恶她,但与其说厌恶繁漪这个人,不如说厌恶他和繁漪之间的关系。

D.从事中医药学研究的人总是暇想:也许中药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做更大的贡献,青蒿素的问世仅仅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的沧海一粟(lì)。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酣畅”的“酣”应读作“hn”。

C.“婉转”的“婉”应读作“wn”。

D.“排遣”的“遣”应读作“qin”。

2.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火碳”应为“火炭”;


D.“时晨”应为“时辰”。

3.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亘”应读“gèn”,“苍桑”的“苍”应为“沧”;

B.“埋怨”的“埋”应读“mán”,“安份守己”的“份”应为“分”;

D.“暇想”的“暇”应为“遐”,“粟”应读“sù”。



专题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课程要求


图片

图片



知识精讲


>>>初中知识复习:

在中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高中技巧预习:

一、理解词义

要注意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含比喻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水很浅)。引申义有: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颜色淡(浅蓝色);等等。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等。

考生除了在平时应该多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词语意义外,在做题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辨析词语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的程度更强烈。

(2)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它的意思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它的意思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它们的范围由大到小。

2.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方面来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袒护”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而“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特别要注意谦辞和敬辞: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一孔之见”“抛砖引玉”“蓬荜生辉”等属谦辞,“令尊”“惠存”“惠顾”“惠赠”“贵庚”等属敬辞。

(2)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比如“公然侵入”;而“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等。

    

三、成语(含熟语)的运用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学识渊博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境不符合,按句意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感情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所以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的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不妥。



小题专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     ,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     。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     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的支撑来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     的健康中国。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功亏一篑  关系  保持  生龙活虎

B.功亏一篑  干系  维持  朝气蓬勃

C.半途而废  干系  保持  生龙活虎

D.半途而废  关系  维持  朝气蓬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人民有史以来就     地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这种国家和民族     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中华儿女最为     而深厚的身体和精神家园。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裂国土的     子孙。即使在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民族意识往往更加强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国家、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容置喙 归宿感 稳定 不肖

B.毫无疑问 归属感 稳定 不肖

C.不容置喙 归属感 稳固 不孝

D.毫无疑问 归宿感 稳固 不孝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这里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因缺少健康知识而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不是说只差一点儿就成功了,故选“半途而废”。

第二空处,“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成重要性,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泛指原因、条件等;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关联,牵涉。“干系”,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这里说的是没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缺少健康知识之间有联系,但并没有牵涉到责任或引起纠纷,故选“关系”。

第三空处,“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维持”,指使继续存在下去。前者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后者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这里以吃为例,其对象是营养均衡的生活,故选“维持”。

第四空处,“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这里说的是健康中国充满生气和活力,而不是说个人,故选“朝气蓬勃”。

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毫无疑问:没有一点疑问。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语境强调“中国人民生来就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个观点是没有疑问的,故此处应选“毫无疑问”。排除AC。

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也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归宿感:回到家的感觉。语境说的是“国家和民族”,故此处应选“归属感”。排除AD。

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使稳定。稳固:安稳而巩固;使稳固。语境强调“深厚的身体和精神家园”,故此处应选“稳定”。排除CD。

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孙。不孝:不孝顺。语境说的是“内部分裂国土的子孙”,是不好的,故此处应选“不肖”。排除C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