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11-16 16:46:46)
标签:

试题

分类: 初中语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29 分)
1、根据语境,回答问题(4分)
秋风吹过,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mèi(          )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这是秋天独有的景色。秋天是沉甸甸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写着收获,秋天,写着相思。秋雨缠绵,秋雨总是在悄悄中来临。澄清着大地,轻轻地庭院,柔柔的树叶。细雨淅淅沥沥,轻轻地敲打着窗户,茶香悠远,多情而婉约。秋雨又是温情而有yùn(       )味的,秋雨中空气的味道,淹没了城市的喧嚣。秋风感动,秋雨敲打着落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渲(             )染            淅淅(          )沥沥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清风闲度,暗香浮动,她深深地吸了一口微醺的春意,笑得天真烂漫,笑得花枝招展,原来黯淡过后,是皎洁的明月,是春暖花开。
B.这样以林护田,以草养牧,将有机肥还田,能够使农林牧互相促进,各得其所。
C.日寇在南京制造的耸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D.她好像生气了,那原本一双和善的目光此刻变得咄咄逼人,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3、下列解说不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借喻和拟人这种两种修辞手法。               
B.“赐教”“垂问”“见教”“久仰”
解说:以上四个称谓都是敬辞。
C.我们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躲藏在云朵里,一边跟着风走,一边钦羡着美丽的日出。
解说:这个句子中的“风筝”、“云朵”、“里”都是名词。
D.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B.《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C.《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D.《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5、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朱自清》)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3)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江春入今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8)《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达作者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综合实践活动。(7分)
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古代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请写下你最喜欢的一句。(2分)
                                                                                           
(3)假设老师安排你与小红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说(3分):
“                                                                                     。 ”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名著阅读,完成第7、8、9题。(11分)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朝花夕拾》原名:            ,作者             ,作者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和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                  ”两个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 老莱娱亲”和“                ”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孝道”的批判。
8、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3分)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是在渺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9、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6 分)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0、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二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画面?(2分)
                                                                                                  
                                                                                                 
11、三、四句是用什么修辞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惜花爱花之情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4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
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元方入门不顾                              天又雨,公将焉之                 
13、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
是   日  饮  酒  乐  天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分)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分)
                                                                                                  
15、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三)文本阅读。(28 分)
(1)、阅读下文,回答 16~ 19 小题。(13分)
败笔
    姥爷念过私塾,虽说腹中墨水不多,却极喜好收藏古玩和古画,并且花钱在小镇繁华地带租了一处房子,开起了一家经营古玩和古画的店铺。
    在一个春风依依、花开烂漫的日子,姥爷的店里走进一位衣着得体的客人。交谈中,姥爷得知此人是经营茶叶的南方商贩。那人在店铺里溜达了一圈,看中了一幅画。那幅画是一人牵一驴过一座小木桥,小桥很狭窄,仅能容人和驴子走过。因为桥过于狭窄的缘故,驴子非常胆怯,执拗着不肯过桥,牵驴人就用力拽着它前行。
    商贩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在跟姥爷讨价还价之后,以二百两银子成交。商贩先付了一百两银子给姥爷作为定金,讲好不要再卖给其他人,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待他回到住处筹措够了再来取画。
    等那商贩走了之后,姥爷高兴得简直有些忘乎所以,手中掂量着那一百两银子,喝下了一大黑瓷碗地瓜酿的烧酒。姥爷想,这幅画能卖二百两银子,真是个不小的数目,恐怕开三年店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姥爷得意地哼着小曲:“姐儿呀,南园呀……”
    鸡叫天亮,商贩带着银子如期而至。可是,令姥爷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商贩重新打量一番那幅画后,竟不乐意了,硬要姥爷把预付的一百两银子退还给他。
    姥爷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就质问商贩:“说得好好的,怎么说变卦就变卦呢?这不是耍弄人吗?”
    商贩见姥爷一副十分委屈的神态,就解释说:“这幅画,是一个人牵着驴子过桥,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能清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商贩接着说,“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然而,这么一幅好画,却让你平白无故地给毁了。”商贩长吁一声,晃晃头,极为惋惜。
    听着商贩的话,姥爷不由自主地“哎”了一声,懊悔得直跺脚。
    昨晚,他喝下一碗地瓜烧后,喜不自禁地把那幅画展开来看,突然,他发现画中有一处瑕疵——牵驴人虽然在用力拽驴子,却没有缰绳。嗨,姥爷禁不住埋怨起作画的人来:太粗心,真是马大哈!更让他纳闷的是,这样的画,竟还有人愿花二百两银子买,真是个外行。
    姥爷庆幸自己发现得及时,要不然,明日商贩要是察觉了这一疏漏,这二百两银子还不打水漂了!于是,他研墨拈笔补上了一条粗壮的缰绳……

16、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2分)  
17、姥爷在卖画过程中经历了由→                            →委屈→                           →                           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18、标题“败笔”文中表现在“                                                                                                                        ”,称其为“败笔”是因为                                                                                                               。    (4分)  
19、下列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告诉我们要不懂装懂,也可以得到好处。
B.嘲讽现实生活中那些外行充内行、弄巧成拙的人。
C.提醒人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败笔,留有遗憾。
D.告诫人们在生活当中应诚信交易,不能出尔反尔。
(2)、阅读下文,回答20~23小题。 (14分) 
一切都好
    顺子刚奔进柱子家的院门,就高声喊:“大娘,我柱子哥给您捎东西来了。”柱子娘的脚还没迈出屋门,顺子已进了屋:“大娘,您看,这些东西都是柱子哥给您买的。”顺子把东西放在那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上。
    柱子娘用粗糙皴裂的手抚摸着那些红红的苹果、金黄的桃罐头、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点心,泪眼婆娑。
    “顺子,柱子咋没回来?”柱子娘用袖口擦去眼角的泪。
    “柱子哥那边忙呢,走不开。柱子哥现在比我有出息。”
    “真的?”
    “嗯,真的。”
    “柱子这孩子啊,打小心眼实诚,遇事不懂得变通,干啥都死脑筋。自小我没担心过他会闯祸,因为他从来都是受委屈、受欺负的那一个。”柱子娘笑了,眼睛望着照进屋里的阳光。阳光被树影摇得一晃一晃的,像小时候的柱子一跳一跳向她走来。
    柱子8岁的时候,柱子爹去世了。柱子娘农忙时侍弄地,农闲的时候四处打短工,就这样供柱子读完了初中。柱子毕业后不愿意让娘再为他吃苦受累,执意不肯再去上学,而是跟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了。
    “我一直念叨,柱子在外面别受欺负,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柱子娘起身去院子里,拿来一些豆角给顺子,“顺子,你和柱子打小要好,你们俩在一起,相互照应着点儿。”柱子娘忽然猛烈地咳嗽起来,越咳越起劲,直咳得脸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顺子看着柱子娘痛苦的样儿,有些无所适从,唯一能做的是轻轻给她捶背。
    “大娘,您怎么了?您去医务室看看吧。”
    柱子娘摆摆手,缓了缓后说:“我去看过医生了。顺子,你不要把我病的事儿告诉柱子,免得他挂心。人家领导对他好,我不能分他的心。”
    “大娘,您去医院看过吗?”
    “镇医院的医生怀疑我是肺癌,让我去市里查,我没去。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我多半是得了不好治的病。顺子,你千万不要告诉柱子,大娘求你了。我不想拖累柱子,只要他好好的,我怎么着都行。”柱子娘满眼祈求地望着顺子。
    “大娘,我听您的。我,我不会告诉柱子哥。”顺子使劲忍着眼里的泪。
    “顺子,你这是还没回自己家吧?你回去吧,爹娘都想自家的孩子啊。”
    “哎,大娘,那我回了,您好好保重。”顺子背起包走出院门,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顺子,你回去告诉柱子,就说我一切都好,让他放心。”柱子娘在大门口对着顺子的背影说。顺子没有回头,他不敢回头。
    “我知道了,大娘,您回去吧,外面风大。”
    柱子不让顺子告诉娘他干活时从架子上摔了下来,腿骨折了,现在还躺在医院里。柱子怕自己老不回家娘担心,就让顺子回村,给娘带个好。临行前,柱子千叮咛万嘱咐,让顺子对娘说他一切都好。
走到胡同口,顺子大声说:“大娘,柱子哥一切都好,您放心吧!”说完,脸上泪流成河。
2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分)
                                                                                                                                                                                                                                 
21、文章中的画线段落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22、简要概括柱子娘的形象特点。(3分)    
                                                                                                                                                                                                                             
23、小说以“一切都好”为题,有何妙处?    (4分)
                                                                                                                                                                                                                                   

三、写作(60 分)+书写(3 分)
24、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3)字数:不少于 600 字。








七年级语文答案
1.(1)魅        韵(2分)
(2)xuàn     x(2分)
2.C(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后感到震惊。)
3、B(见教是谦辞)(3分)
4、D(南朝宋)(3分)
5、(9分)(1)春天的脚步近了
(2)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3)东临碣石
(4)山岛竦峙
(5)随君直到夜郎西
(6)海日生残夜
(7)归雁洛阳边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1)自远方欢聚一堂,识新朋路更敞亮。(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做题时注意围绕主题,语句简洁,具有号召力即可。)(2分)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示例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分)
(3)示例:小红,你好,我是×××,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喜欢打乒乓球,是个球迷,我们俩同桌,真是缘分,今后请多多关照!(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要求“你很想与她交朋友”,在安排自己的语言时首先要有称呼,表述时先主动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表明自己希望和对方交朋友的要求。据此理解作答。)(3分)
7、旧事重提     鲁迅      看电影事件     郭巨埋儿(4分)
8、范爱农藤野先生阿长或长妈妈(3分)
9、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4分)
10、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闪烁,花香四溢,意境空蒙迷幻,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 (2分)
11、三、四句作者赋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夜深睡去,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诗情如痴如醉,爱花之情溢于言表。(4分)
12、约定    才     回头看      下雨(4分)
13、是   日  /饮  酒  乐 / 天  雨(2分)
14、(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15、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4分)
16、画线句写出姥爷文化水平不高(或:艺术修养不高),为下文姥爷自作聪明的一笔毁掉一幅好画的情节埋下伏笔.(2分)
17、得意(或:高兴、兴奋);疑惑;懊悔(3分)
18、“他研墨拈笔补上了一条粗壮的缰绳”。 
因为这幅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能清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现在这一笔加上去就画蛇添足,破坏了其神韵。(4分)
19、B   (4分)
20、顺子从他与柱子娘的交谈中得知柱子娘得了肺癌,同时柱子娘怕柱子挂心,让顺子说她一切都好。柱子不让顺子告诉娘他干活时腿摔骨折了,同时柱子怕自己老不回家娘担心,让顺子告诉娘他一切都好。(3分)
21、插叙。插叙柱子因父亲去世,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情况,体现了柱子是个懂事、有孝心的孩子。为下文写柱子不让顺子告诉娘他干活时腿摔骨折了的事做铺垫。丰富小说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小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4分)
22、柱子娘是一位可以为了孩子吃苦受累、体谅孩子、疼爱孩子的患有肺癌的母亲形象。(3分)
23、标题“一切都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作者以“一切都好”为文章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题目也与结尾相互照应。   (4分)
24、作文:参照中考作文阅卷标准。(60+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