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一生漂泊,却永远乐观豁达”

(2022-10-26 10:50:11)
标签:

艺术

分类: 诗词鉴赏
苏轼“一生漂泊,却永远乐观豁达”

苏轼之诗,道述人生各滋味(其一)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会经历百转千回: 

年少时,意气风发,对酒当歌

中年时,失意低沉 ;患得患失   

暮年时 ,走过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终于懂得:不计较,其实是人生一大福气。

这或许就是世人对苏轼念念不忘的原因

一生漂泊,却永远豁达乐观。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赏评:这首词是苏轼为缅怀恩师欧阳修所作的,但并非全篇都是缅人。



此词的上阕是苏轼在平山堂看到恩师的词作手迹而心生感慨,其中“半生弹指声中”道尽了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历尽官场上的坎坷,而这些坎坷全都写进了弹指声中。



下阕将此词的思想又拔高了一个层次。“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这句已经带上了佛家的色空观念。



都说万事转头空,但你又怎么确定未转头时看到的不是梦呢?或许这句话看起来有些悲观,但其实不然。



苏轼这样一个面对官场的诸多挫折都能乐观面对的人怎么会劝人消极呢?这句词中的“空”和“梦”其实都在教我们看破和看淡,坦然面对挫折,笑看自己的人生。




直面人生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评:这首词也带有典型的苏轼风格。



此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小序中写道苏轼与朋友们出游,忽然天降大雨,朋友们都十分狼狈,而苏轼却浑然不觉。此诗看似是在写生活中的出游琐事,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上阕中的“莫听”、“何妨”、“谁怕”和“任”都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中的风雨和“穿林打叶声”的旷达乐观。“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表达了他现在虽然身无长物但仍然有对自己理想的渴望。



下阕写的是雨停之时的景象,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希望。春风吹酒醒、斜照却相迎和最后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都是作者对以后生活的乐观旷达的表现。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评:此词是为友人钱穆父辞行而作,钱穆父作为苏轼的挚友,虽不经常见面,但情谊深长。

   
上阕写与穆父久别重逢的欣喜和对于友人高风亮节的欣赏。


同时“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也是苏轼自己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

下阕写送别友人的场景,但不像其他送别诗中贯彻悲情,苏轼在此词中的“尊前不用翠眉颦”借离宴中的舞女将送别的悲伤一扫而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更是展望未来,把人生比作旅行,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乐观旷达的苏轼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文学史上最有趣的灵魂,当属苏东坡。

公元1037年1月8日,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了。一个有趣灵魂出世了,后来,他成了苏东坡,一直“活”到现在。



《斯通纳》里有句简介: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索性追求过完整的自我。苏轼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他少年得意,中年失意,却一生都豁达随意,对自我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每一个对生活感到迷茫,对人生感到困惑的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找到答案。



李白有言:“文章僧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



人的一生长达三万个日夜,多的是一日日枯燥的重复。

为了摆脱生活的无趣,不少当代青年尝试着各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以期望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但往往仍然摆脱不了无趣的状态。

而活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古代的苏轼,却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被贬黄州时,苏轼只吃得起猪肉,但又觉得这种食物实在难以下咽。

于是,得空就研究猪肉的做法,终于琢磨出了“东坡肉”,使黄州人都觉得难吃的猪肉变成了受欢迎的美食。并且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依然深受我们的喜欢!


我们要学习苏轼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人生不易,前行路上困难重重又如何,我且做我自己,且歌且行,无所畏惧。







纪念苏东坡诞辰985周年丨一个有趣的灵魂,一场豁达的人生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公元1037年1月8日,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了。

一个有趣灵魂出世了,后来,他成了苏东坡,一直“活”到现在。



01

临 江 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02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3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04

望 江 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05

临 江 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6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7

卜 算 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08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9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1

前 赤 壁 赋
(节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

浣 溪 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5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6


蝶 恋 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7

定 风 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8


水 调 歌 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晚年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仕途经历,可以概括为一联,叫“一生与宰相无缘,到处有西湖作伴”。苏轼,获得的最高官职是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离执政的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他不但自己没当上宰相,而且与宰相王安石、司马光等都闹得不太开心,而他当过地方官的杭州、颍州都有西湖,扬州有个瘦西湖,后来贬谪到惠州,还是有个西湖。




“他落笔,我臣服,

臣服于他句句写在我心坎上,

臣服于他次次踏着荆棘,不改乐天。

纵前路漫漫,谁怕?我有苏轼。”
有请苏子的“迷弟”林语堂

为你再解这位千古风流的魅力——



《苏东坡: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作者丨林语堂 节选自《苏东坡传》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他享受宴饮、享受美酒,总是热诚而友善。他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他开起玩笑来,不分敌友。他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所倾倒、所爱慕的。









豁达乐观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苏轼用五首词告诉你
 罗渔 
苏轼——宋代最著名的文化人物,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这些,他还是百姓眼中的好官,是美食家,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



在后世,苏轼成了万千文人心目中的理想典范。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的:他经历过丧妻、丧子之苦,经历过官场的失意,甚至差点为此而丢了性命......



但无论人生是如何起起落落,苏轼都用一种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



那么,豁达乐观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五首苏轼的词,或许能够告诉你答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作者在黄州(今天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的时候写的。

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丢了命。最后贬到黄州去做官。

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作者和朋友们一起外出春游,在路上的时候,突然遇雨,大家都没有带伞,朋友们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

苏轼却泰然处之,在细雨之中仰天长啸,竹杖芒鞋,悠然自得。等到雨停太阳出来时,苏轼回首来路,心中没有丝毫的失落感。

在斜阳里,他潇洒归去,不管前路是风雨还是放晴。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同样是被贬黄州的第三年。那是秋天的某个夜晚,仕途失意的苏轼在东坡喝酒解闷,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等回来的时候已经三更天了。家童已经睡着了,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于是苏轼就拄杖伫立在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心里想着:在沉浮的宦海之中,诗人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呢?

江水无言,水波不兴。此时此刻的诗人只想乘着一叶扁舟,在烟波浩渺的江海中了却余生。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宾州。被贬期间,他的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不离不弃。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见到苏轼后,王定国让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的风土人情,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既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也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4年,苏轼由杭州知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第二年,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为“超然”。
公元1076年的暮春,苏轼登上超然台,看到眼前烟雨千家的景象,苏轼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日景象,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
人生易老,何必感叹呢?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行香子 · 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苏轼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归隐之心。

某个月华如水的夜晚,苏轼把酒对月,心想自己半生劳累,为了那如梦如幻的功名利禄,不过是徒然劳神费力。

自己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地方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

什么时候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呢?到了那时,只要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愿你和我都能像苏东坡一样,乐观坦然,活得豁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