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基础知识全攻略

(2022-08-07 17:05:56)
分类: 高三
202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知识全攻略

01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8)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10)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11)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鸿门宴》)

小练习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张良出,要项伯

D.若属皆且为所虏



02
2.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类型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变化

常考古今异义词

请找出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7)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10)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小作业一: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2.儿涕而去。(《促织》)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 纳谏》)



4.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汉书》)



5.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小作业二:

下列划线的字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几欲先走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C.两股战战

D.遥闻深巷中犬吠

03
3.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几个意思,这些意思又是互相联系的,叫做一词多义。

(1)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词产生时的最 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当做词的本义,也叫 “基本义”。

如兵的基本义是“兵士”,“走”的基本义是“步行”。

(2)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 理”。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来、 基本”。

(3)比喻义

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因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

如“手足”本义是“手和脚”,比喻义是“兄弟”。

(4)假借义

所谓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它同词的本义是不相干的。

如“然”,本义是燃烧。后来假借为: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的样子”。

小练习

1.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2.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

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04


词类活用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1.名词的活用

图片 

(1)名词作动词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名词作状语

表比喻。

例如:(吴广)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例如: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进行的方式或使用的材料。

这类名词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当;译 为“用……”“乘坐……”。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 谏》)

表示对人的礼节或待遇。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 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练习:

1.下列划线字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衣锦还乡

B.既来之,则安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小练习: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籍吏民,封府库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