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新题型文言文10篇

(2022-07-05 16:35:22)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2022新题型文言文10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 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使四邻受到鼓励而羡慕。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手下的人认为所赠送的太多,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依据语法结构,“过”的宾语是“所望”,应在“望”字后边停顿,排除BD;“赐之”是动宾结构,结构完整;“以为”的主语是“左右”,应在“左右”的前边断开,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课内外词汇的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窃”都是“私下里”】

B. “乘间而谋己故也”与“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名词,缘故;后一个是副词,所以】

C. “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向”都是“以前”】

D. “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动词,变化、变更,后一个是形容词,容易】

所以答案是B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冬十月,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与将佐谋召幽州兵与攻潞州,曰:“于彼则可以解围,于我则可以拓境。”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二年春正月,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辛卯,晋王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周德威等发晋阳。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梁)帝闻夹寨不守,不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弧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面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从骑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无车,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B.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C.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D.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

……

10.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本句的翻译为:“(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11.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终于”“最终”;后一个是“从始至终;全”】

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都是军队】

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农历)月末”;后一个是“北方的”】

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都是“罢黜”】

所以答案是C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长驱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岳飞移屯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

……【解答】(1)句意:癸酉日,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癸酉”是时间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多”修饰“骑”,“久”修饰“留”,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

(2)B.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都是“山北水南”】

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都是“戍守”】

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军队临时驻扎”,后一个“旁边”】

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抓住”,后一个“持”】

故选B。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常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太祖深然之。未几,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

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不拜。太祖召基入,问之。基遂陈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率诸臣奉上即吴王位。建百官司属,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谕善长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B.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C.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D.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与“猥自枉屈”(《出师表》)两句中的“屈”字含义相同。

B.“陈时务十八策”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同。

C.“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与“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红楼梦》)两句中的“从容”字含义相同。

D.“表劝进不允”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表”字含义不同。

(十)1. B【解析】本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大家为了百姓的生存大计,推举拥护我,但是建国的初期,首先应当整肃朝政。元朝皇室昏庸腐败,赏罚大权被下面篡夺,法律、规章不能执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天下骚乱。“推戴予”意为“推举拥护我”,“推戴”与“予”之间是动宾关系,应在宾语后断句,排除A、D两项。“威福下移”“法度不行”都是主谓关系,且句式整齐,形成并列,谓语“下移”后面应断句,排除C项。

2.C【解析】A项,都是“委屈”的意思;B项,前者是“陈述”的意思,后者是“拿着”的意思;C项,前者是“悠闲”的意思,后者是“经济宽裕”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上表”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表”的意思。



宇文强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