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多优秀!
(2022-04-26 11:53: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教 |
家长必读:懂“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多优秀!
《家庭教育》中说得好: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活泼”,而非短暂 “放肆”后,余生受尽生活的毒打。
所以,我们要在爱中加入规矩,让孩子守好3条底线,孩子的未来不会差。
01.规则意识,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还记得,那个轰动一时的新闻:熊孩子朝火锅里吐口水酿命案。
起因是,熊孩子一家去火锅店吃饭。
大人们落座以后,熊孩子却坐不住,左顾右盼之后,他开始下地活动。跟他同行的大人,没有阻止熊孩子。
熊孩子百无聊赖,看见他们的邻桌吃得正香,便往邻桌扔东西。
邻桌是两个年轻男子,看着熊孩子任性胡闹,便客气地跟他的家长说,让他们管管孩子。
熊孩子的家长却不以为意,说:“他还是个孩子,你们跟孩子一般见识,干什么!”
年轻人明显不想惹事,默默地低下头,继续吃饭。
可是,家长的不管教,却让熊孩子吃了定心丸。他开始变本加厉,跑过去,朝着邻桌的火锅里,吐口水。
这下,年轻人怒了,直接把熊孩子的头按到滚烫的火锅里……
结果,熊孩子毙命。后来才知道,年轻人是在逃杀人犯。
本来是一个小小的礼貌问题,由于家长的放纵、不管束,最终让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家刘墉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
“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深以为然,你立规矩时,孩子可能会有小小的痛,你会有不忍;可总好过别人给孩子“长教训”,也许那痛,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因此,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是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懂边界,有的事不能做;
在冲突发生时,我们要让孩子知敬畏,有的人不能碰;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让孩子存善念,所有人不能欺。
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其实并不难。
只要日常时时处处遵守规则,给孩子做榜样就好。
还有,有空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课,在轻松温馨的聊天中,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
或者多带孩子参加团队竞技活动,让孩子明白规则无处不在。
无论如何,用心了,孩子就会知道,遵守规则,才能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02.责任意识,让孩子学会担当
近年来,央视一哥康辉,以各种形式,不断出圈。
最著名,也最令人佩服的,要数“康辉22分钟口播”。
在《新闻联播》播出前8分钟,他接到了6000字的新闻稿。虽然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但他在持续22分钟里,准确无误地将其完美呈现。
他被一战封神,可他在《对白》节目中说,那只不过是一份他对职业的责任感,他必须做好。
自从进入央视工作,他就把责任感放在首位。
作为语言工作者,他为了让自己发音更加准确,把腮帮子,练得鼓鼓的,被网友调侃像松鼠。
为了负起传播普通话的责任,他把自己变成了“活字典”。
疫情期间,为了推动经济,他和其他央视哥哥们,一起直播带货。他受到了非议,但他却不以为意,因为这本就是他,职业责任的一部分。
强烈的责任感,推动他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促使他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
在自律的原则中,核心是要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要成长,就会面临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孩子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能否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否担负起自己的人生。
让孩子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而不是随意评价;
制定计划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协商、定下后,就严格执行;
孩子犯错,不必急于指责,让他承受自然后果,并勇于改正。
这世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懈怠。而责任感,是孩子适应社会,最强有力的保证。
03.获得自主感,孩子蓬勃发展的动力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985高校学霸的作息时间表曝光后,瞬间刷爆网络。
他叫程泽堃,是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
他的作息时间表,密密麻麻记录了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
蓝色部分是课程安排,而白色部分,全部都是他的自主安排。
所以,与其说,火的是他的日程,倒不如说是,他对自由时间的极致掌控。
当那些,小时候被爸妈推着走的孩子,在大学失去方向后,他们的注意力,被游戏、小视频收割殆尽的时候。
程泽堃掌控着自己的生活,把自主时间,全部安排上:积极向上、有益自身发展的项目。
正是这种完美的掌控和自主精神,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一重又一重肯定。
当一个人拥有自主感,他会积极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严格执行;会做无数的事情,却不知疲倦;会找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并坚持,直到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曾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
“如何毁掉一个人,就是让他对生活失去掌控感。”
失去掌控感,自主性不强的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他在父母的推动下生活,却承受着严重的精神内耗,内心冲突不断。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父母的过多干预。它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要让孩子获得自主性很简单。
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命令。
学习中,给孩子制定大规则的建议,具体细节,比如作业的先后顺序,这些由孩子安排。
父母懒一点,孩子可能就会勤快点;父母少操点心,孩子的自主感就强一些。
当孩子有了自主性,他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就会投入更多,让自己的未来蓬勃发展。
这不正是每个家长的追求吗?
04.写在最后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我们要想过得自在,过得好,就要先遵守一些底线。
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从闯祸到犯罪,害人害己;
懂得规则,孩子心中存着一杆秤,轻重自知。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管杀不管埋,自私冷漠;
拥有责任心,孩子勇于承担,能扛事。
失去对自我的掌控,孩子如大海中的一片落叶,不辨方向;
拥有自主感的孩子,掌着自己的生命之舵,驶向未来。
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知道做事要承担责任、能自主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可以帮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为自己的未来注入持续的生命力!
前一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