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押题】2022备考:材料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2-04-21 19:29:26)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作文押题】2022备考:材料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真题+解析+范文+素材)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鸭子定律
材料二:刺破水面的锐利冰锋,它可能只露出一角。——作家林达
材料三: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假如国宝会说话》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价值理念 生活哲思
【审题】
材料一讲的是“鸭子定律”——安逸需要底气,悠闲需要实力。那些表面上漫不经心的轻松与自在,都是“假象”,真相是水下一刻不曾停歇的努力;没有一种光鲜亮丽是理所当然的。材料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比如厚积薄发;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的人,往往是低调的等等。材料三的句子,有诗意,有哲理,让人看到了器物中蕴藏的历史,看到了疤痕、碎片中人类的前进脚步,令人想到表面背后的真相,细节背后的浩瀚文明。
写作时,可以综合三则材料来确定立意: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表面上风轻云淡,从容淡定,其实已经历过世间繁华;经历了无数伤痛和苦难、奋斗和拼搏,才能换来表面的从容,甚至是美丽的伤疤。亦可互相参照,分别提炼。但不论哪种思路,关键都在于讲清“表面现象(轻松、安逸、成功、幸福、文明……)”与“内里本质(奋斗、坚韧、苦难、拼搏、积淀、岁月……)”的关系——“发现荣耀表层背后的艰辛、深蕴、苦难”,且要注意立意的最佳论述顺序:“由表及里”。
【立意】
1.透过表象发现本质。
2.美丽背后是汗水,疤痕背后是人生;伤疤亦美丽,碎片也温柔。
3.厚积薄发,绽放精彩。
4.唯有奋斗不息,方能从容自在。
5.磨难中成长,汗水中奋起。
6.做厚重之人,行低调之风。
写作示范
拨表象之迷雾,探本质之深沉
海明威有言:“壮观的冰山,人们只看到它的八分之一,而它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便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枝繁叶茂,看不见的是深扎于地下的苦楚;花开明艳,看不见的是吸取养分的艰辛;松柏挺拔,看不见的是风吹雨打的坚守……自然如此,人类尤甚。而我们要做的是拨开表面的种种迷雾,探究其内在的厚重与深沉,拨开云雾见月明。
君子如玉,淡定从容的姿态之下,是持续的奋斗与积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指的是不要去谈大而空的问题,坚持那一朝风月,就最终能达到万古长空。周总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官,堪称中国外交官之父,在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年代,他作为中国的代表,积极从事国际活动。面对他的是嘲讽讥笑,但他总是笑眼盈盈,淡定从容地反击,让对手无地自容。在日内瓦会议前,他差点被帝国主义暗杀,却毫无惊惧之色;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会议一片混乱之时,他提出“求同存异”,积极推动会议有序进行……所有种种,智慧,从容,淡定,自信,都源于多年持续不懈的汲取与积淀。表面的从容淡定与担当智慧,都是内心强大、知识深厚、信仰坚定的体现。
江山胜迹,纷乱尘土下的吉光片羽,是几千年历史的厚重。
今日的中国,既年轻,又古老。新中国年轻又传统的文明背后,是五千年的岁月沧桑源远流长。据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中轴线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延伸,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持续向前发展。当人们推开故宫沉重的朱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楼台勾角,体现着明廷的大气磅礴;那高殿名堂,体现着民族的铮铮风骨。故宫内不仅是尘封的古老,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王朝的精神与气概。他们是文物,以山河为名,与日月同辉。在历史的余晖之下,从那些尘封的记忆里,隐隐可以看到当时那些帝国的华丽身影。他们化为泥土,封于地下,但他们所开创的文明、制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挺立向前。他们从未曾消散,始终守护着、支撑着后世之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民族传承的记忆,是历史光辉的余温,是今日文明的底色。
立足当下,对于文明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要静下心来,沉淀自我,脚踏实地,向下扎根,向上发芽,去做三四月的事,到七八月自会有答案。这个答案足以让我们探清浮世迷雾,看到婆娑世界里的月明风清。
莫被表象迷惑双眼,我们应去溯源本质,于淡定从容中窥见君子底蕴,于吉光片羽中探求文明的底色,方知成功的不易,文明背后的艰辛。
思维发散
角度1: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阐释:苹果落地是自有苹果树以来就有的现象,其现象背后也始终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但只有牛顿最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需要背景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积极的持恒的思维状态。
有这么一个营销案例,说的是英国、美国两位皮鞋推销商,差不多同时来到南太平洋某群岛推销皮鞋。他们在岛上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岛气候温和,土著居民都在街上赤脚行走,不穿鞋子,根本看不到鞋店。英国推销商当即向公司总部发回一个电报:“该岛无人穿鞋,我拟明日返回。”但美国推销商却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向公司总部发回了一个与英国推销商截然相反的电报:“该岛无人穿鞋,很有市场潜力,我准备住上一段时间拓展市场。”
角度2:现象有真相和假象,假象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
阐释:“口蜜”是假象,“腹剑”才是本质。《聊斋》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我们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时间。
真正的廉洁,是不会在乎廉洁的名声的,一般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廉洁,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已。也有人爱名,不爱钱。但是对名誉过于热衷,其实也和爱钱一样,不过是对象有区别而已。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其实一样都是无用功。纯粹爱名的,社会危害还小点,可是,现在的大多数贪官都是名利复合型贪官,既想拿实惠又想树形象,所以很多名声不错的官员,往往只是假象而已。而不管是爱钱也好是爱名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务虚,不是务实,对国家是有很大害处的。
角度3: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阐释:现在有些人见热搜新闻中这儿是凶杀,那儿是诈骗,便自以为这社会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只见支流现象,便以为是天下之至美,殊不知还有北海,主流现象更是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只见支流,以小为大,及见到主流,知晓全局,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过井底一蛙罢了。“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杯弓蛇影”也是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