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与其猜题押题,不如盯着这三大主题
(2022-04-20 09:52:29)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2高考作文:与其猜题押题,不如盯着这三大主题(附精选资料)
到了这个时候,高三的师生们都要大开脑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各种猜想、预测、押题,生怕错过每一个热点话题。
只读书本,只听课堂,已经难以满足高考语文的发展趋势。高考语文不仅考语文知识,还考社会生活,考时事政治,这已经成为共识。
当然,全国卷的命题者有超强的反押题能力。高考语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具体考什么,留待6月7日揭晓。或许结果会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比如,2015年卷出现任务驱动型作文后,各地高三党都训练这种题型,结果2016年全国卷考了漫画题“巴掌印和唇印”,而且毫不避讳,剑指教育等领域“唯分数论”“衡量标尺单一”的负面问题。
比如,大家都以为全国卷作文题会相对主旋律,结果2018年全国卷考了个很思辨性的“我在二战修飞机”,今天看来似乎不难,大多听说了那个专用名词“幸存者偏差”,当年可是难哭无数考生,据说段子手都没了创作才情。
但高考命题,千变万变不离其核心,那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育人导向作用。教育部官网和中国教育报都有相关文章。
“立德树人”是相对宏观的角度,要再具体落实,可以归结为五育并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角度。这是高考命题老师必须占领也是无法绕开的高地。
所以,与其押题猜题,不如从以下三大主题入手。
主题一:五育并举
所谓“五育并举”,就是突出以德做引领、以智为基础的考查重心,又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有力的呼应、引导作用。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智育无需多言,德育也很明显,劳动教育(2019年全国卷)和体育教育(2021年全国卷)都考过。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也成为近年中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
而没有直接在作文题出现的美育(基础题则经常考,比如全国新高考卷“诗画异质”等)也就成为了2022年的大热点。不管如何,做一点美育启蒙、积累总是有备无患的。
当然,如果2022年真的在作文题中碰到“美”“审美”的字眼,还是不要太兴奋,要识别命题者的陷阱,有可能只是题目的由头与引子。
比如2021年,很多考生看到“体育”一词,不顾题目隐含的“强弱之辩”,直接照搬平时积累的体育素材和范文,就可能反受其害了。
美育作文资料相关链接:
《2021高考热点素材:审美教育(主流时评、主题素材、模拟金题、名师范文)》
《2022高考热点“审美、美育”名言金句33则,真正精选哦!》
《深圳二模作文资料:写惯了家国,再来写审美,会怎样?细看极恐!)》
主题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别小看这12个词语24个字,其内涵丰富,包含很广。
以近年全国卷作文真题为例:
2021年全国作文题“体育和强弱之辩”,有关“富强”等。
2020年全国作文题“齐鲍管”,有关“富强”“和谐”“爱国”等。
2018年全国作文题“写给2035年的18岁”,则可关涉到核心价值观中大部分角度,因为你可以聊得很多。
2017年高考全国作文题“12个关键词介绍中国”,考查“富强、文明、和谐、诚信”等角度。
2016年高考全国作文题“唇印与巴掌印”,其实也是讨论评价尺度的“公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和谐”等等。
2015年全国“老陈违章”涉及“文明、法治”等。
我们推送过相关资料,可供参考:
《人民日报“核心价值观”5篇系列时评,12个权威定义》
《2021高考作文备考与干货:“核心价值观”12个角度主题+素材+好题》
主题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再细分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这一内容被誉为课程改革之“关键”、新课标之“源头”、中高考命题和评价之“风向标”。
而六大素养完全可以看作是中高考作文最重要的“母题”。
绝大多数作文题都可以归结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范畴。2018年全国卷那道很偏很难的“我在二战修飞机”,其实也就是考查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积累了三五个有关理性、科学的名句事例素材,显然是用得着。
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做些了解,并有所积累,很有必要。
前一篇:有关“平视”写作指导及示例
后一篇:2021高考热点素材: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