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作指导与示例

(2022-04-01 16:14:12)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解析

第一则材料肯定沉默是处世艺术;第二则材料认为面对邪恶,善良的人不能沉默。在关系型材料命题写作中,二者关系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应将对立概念在一定语境中形成统一。比方,可以概括为:适时的沉默是一种处世艺术,但面对邪恶应勇敢发声。第三则材料是进一步指出沉默和发声的行动指导准则。

能全面把握三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为最佳立意;只关注一方,写沉默或发声的利或弊,则次之;完全偏离沉默与发声的利弊论的,视作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肯定沉默:在沉默中自省;倾听内心的声音;在沉默中坚守自我。

否定沉默:一味地沉默是对恶的屈服,沉默不是金。

辩证立意:该沉默时沉默,该出手时出手。

范文赏析

                                敢于发声

“沉默是金”,但沉默过多只会成为一堆废铁。古老谦逊的中华血脉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温和、敦厚、内敛”是千年文化为我们打上的深入骨血的烙印,但这怎能成为我们逃避问题,甘当懦夫的挡箭牌?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中国人,需要发声,中国,需要发声!

卓文君敢于发声,赢得圆满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面对丈夫喜新厌旧,轻信轻义的行为,卓文君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在沉默中看着丈夫再娶他人,而是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令司马相如回心转意,共谱千古爱情佳话。

韩愈敢于发声,推动儒学重现辉煌。当文武百官都在迎合统治者喜好,大肆兴佛重道时,当统治者沉迷于华而不实,辞藻华丽的骈体文带来的阿谀奉承时,韩愈敢于发声,道出了复兴儒学的重要性,并指出统治者不该被虚荣蒙蔽头脑。最终为宋明理学兴起奠定基础,同时开社会文学朴实之风。

傅斯年敢于发声,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面对官僚势力的统治膨胀,国民政府消极对外,腐败成风的现状,傅斯年没有像同僚一样明哲保身,选择沉默,而是敢于发声,痛陈孔祥熙的恶劣事迹,即使蒋介石多次暗示明示,他仍未闭口,为当时政治送去清风。
中国敢于发声,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逐步崛起的新中国在世界舞台发出声音,不惧强国霸权,勇于担当,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扶助不发达落后国家与地区……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更是坚定立场:“南海仲裁案”“反萨德反导弹系统”……这些中国声音为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纵观古今,无论为个人,为社会还是为民族大义为了全人类,我们唯有敢于发声,才能有所作为,才不致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但当今中国仍有许多人不敢发声,这就需要我国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中国人敢于发声,能够正确发声。

“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华复兴离不开中国声音,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声音,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莫做沉默的羔羊!

                              歌者默然

“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时代的进步需要舆论的推动,需要各种声音的检验;然而沉默亦有其价值所在,恰如尼采所言“谁将声震云间,必自长久缄默”。我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态度,在沉默中深邃的思考,在发声中响亮的表达,便是我们今日应有的求索。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敢于发声的人。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荣光后的阴暗,不缺腐朽的思想和守旧的人们,而恰恰是这些敢于发声的人揭开了黑暗的遮羞布,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人们。自孔尼厄而作春秋到但丁以神曲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到近代以来,鲁迅等志士仁人以笔为武器,批判吃人的制度。正是这些敢为天地立言的吹哨人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变革。

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值得被肯定,也并不是每一种沉默都意味着沉寂。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个人发声的渠道不断被拓展,我们惊讶的发现,谣言愈演愈烈,非法言论甚嚣尘上。我不禁想起张世英在《审美的价值》曾判断说,中华民族有独立个体泯灭于群体之中的特点,因此启蒙维艰。许多人缺乏理性思考,盲目跟风,他们的声音反而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障碍。

由此看来尼采之言显得更加有意义了,沉默应该是这个人言纷杂的社会的变奏曲。

沉默为发声。沉默让发声更有深度与力度。凡是有深度的声音必然是经过深邃的思考和洞察而成就的。司马迁用半辈子的忍辱负重写就史记,曹雪芹用辛苦不寻常的十年写就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巨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恰恰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品格。大音希声,真正的歌者所发之声,必然不是随意的、泛滥的,而是经过长久的酝酿和积淀,必然是庄重的、有内涵的。在沉默中追求思考、洞察世事又不忘发声的使命,所发之声必能声震寰宇。

沉默亦发声。沉默也可以是另一种传递态度的方式。沈从文先生的后半生便是用沉默书写了一个作家的良知与情怀。在其他作家试图扭曲自己写出违心文字之时,他以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向世人展示了这位“爱了世界,爱了人类”的歌者用不同的音调变奏出的生命华章。沉默之时不忘自己的初心与向往,坚守自己内心的巴别塔,那沉默依旧值得尊敬。

由是观之,沉默与发声,并不能完全作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文,而在于是否有一颗不苟且的心,有一具愿意呐喊的灵魂——存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在时代呼唤之时敢于针砭时弊,在世事浮沉之中敢于坚守内心;在沉默时不沉寂,在发声时怀谨慎。
宁静致远、水深负舟、歌者默然。真正的付出与作为并不是铺天盖地的喧嚣,更多的是含蓄与宁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有灵魂、有思想的歌者,用自己的脚步踏出那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不言自高,不言自厚

火山爆发时,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但为这壮观的一幕,滚烫的岩浆在地壳深处沉寂了千万年。这千万年的锤炼,铸就了它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气势。《论语》有言:“君子厚积而薄发。”沉默不代表石沉大海,毫无波澜,它是一个养精蓄锐、积蓄酝酿的过程。它就像将士拉弓射箭前的静默无声,为的是瞄准,为的是蓄势,为的是箭无虚发,百步穿杨。

生活中,人们用或华丽,或平淡,或粗犷,或柔和的语言评价周边的人物,谈论自己的未来。在他们乐此不疲之际,却有一部分人,在喧嚣世界的一角保持沉默,悄然观察着这个世界。周国平说:“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是的,这些保持沉默的人才是能成大事者,他们用沉默代替喋喋不休,用行动代替夸夸其谈。他们在沉默中改变着世界,提升着自己。

成大事者,言辞不咄咄逼人,而是如博学的老者一般,虽一言不发,却能洞察世事。楚庄王少年即位,朝政混乱。初莅政三年,他没有颁布一种法令。他如一只即将捕猎的雄鹰,在沉默中观察朝野动态,在沉默中丰满自身羽翼,在沉默中找寻敌人的弱点。三年的准备让他对朝廷之事了如指掌,待他整顿朝纲之时,一下便掌控了整个局面。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他的沉默使他终得大展宏图,率领楚国走上了伟大振兴之路。可见,沉默是在积蓄力量,它不但能够帮我们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助我们掌握住时机。

沉默是金,但一味的沉默也会使得真金变废铁。我们要学会在沉默中思索,在思索中改变。回溯历史,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医时,面对中国民众的堕落,他沉默了,但他没有在沉默中消亡。他在思索,他思索着如何拯救自己的民族。他在沉默中放下手术刀,毅然拿起笔,以笔为刃,以笔为药,刺破了笼罩着民众的黑暗阴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点点光明。鲁迅先生不求口若悬河的锋芒,而是在沉默中思索着如何改变中国的现状。他的沉默,有价值,有意义。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学会在沉默中丰满羽翼,在沉默中改变自己,我们终会如那地表下的岩浆,喷涌出属于自己的壮阔景象。

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作指导与示例

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作指导与示例

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作指导与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