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6,438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强盛与节俭”作文导写与示例

(2022-03-28 10:48:30)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有关“强盛与节俭”作文导写与示例

有关“强盛与节俭”作文导写与示例


【审题立意】

名义上这是“主题作文”,实际上,这就是一篇关系型话题作文,写这类的作文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名其间的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次作文话题是“强盛与节俭”,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的事实;第二段通过数据指出我国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提出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定要注意第二段材料前面的一个“但”字,两则材料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话题中两个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国家虽然强盛了,但我们仍需要节俭这个传统美德。”如果在行文中强调“要富强得节俭”或“唯有节俭才能强国”就过于绝对了,理也就偏颇了。内在逻辑关系错误,分值肯定不高。

核心立意:

强盛之下 节俭当行  

强盛不是浪费的理由

以节俭之风 助力国家强盛



【行文构思】

在确定二者关系后,该如何构思作文呢?

题目明确作文主题是“强盛与节俭”,二者必须结合起来谈论。先要读材料,第一段讲的是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国家日趋强盛。第二段重点讲铺张浪费现象,重点指出的是餐饮浪费现象,“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观点十分明确。由此可以看出命题人意图:

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面对餐饮浪费现象,我们要极力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倡节俭之风。

国家强盛是时代背景,餐饮浪费现象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反浪费,倡节俭”是中心观点所在。由此推出作文思路:

    引:引材料,得观点。引述题目中“国家强盛,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餐饮浪费现象”,提出“我们要大行节俭之风”观点。(开头部分)

联:联系社会现实,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临,我们也面临着粮食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民以食为天,国家强盛,居安思危,我们得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我们面临粮食资源的不足,依此类推,还有水资源、石油资源、电力资源……的短缺,这些国情必须面对。(正文主体内容一;紧扣题目材料,摆现象,提出问题。)

议:一个国家在走向强盛的道路上,丰富的资源是保障。积极开发、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有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的正确态度。社会上的餐饮铺张浪费现象,是不正常的。餐饮上的铺张浪费是国民好面子、摆阔绰的劣根表现,在粮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脱贫攻坚的攻坚阶段,公民的这种行为与国家走向强盛显得十分不和谐,虽然满足了虚荣,但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全社会资源分配。钱财可以是个人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面对餐饮浪费现象,我们要极力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倡节俭之风。社会一旦形成“以铺张浪费为耻,以节俭资源为荣”的良好风尚,国家强盛也就有了公民支持、资源保障,也就能发展得更快、更强、更好。(正文主体内容二:分析社会现象,联系社会实际,析原因,论危害,指出解决办法。)

升:节俭之风的大力提倡。这是全文的落脚点。可以从多方面来谈节俭之风的必要性。如节俭是中华美德,个人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来谈;联系当今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实际,从节俭的时代所需来谈;联系校园内浪费现象,从青年人如何养成和践行立节俭之风来谈。可以引用中外名言警句诗句、及相关事例。这一段体现了此次作文题目的立德树人考查目标,考生要结合当前国情,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之风,突出传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正文主体内容三:升华主题,全文重点,节俭是个人、社会、时代和国家所需。)

结:结束全文,强化观点。(结尾部分)


【存在问题】

1.立意偏误。如要强盛就得节俭;唯有节俭方可强盛,以节俭来强盛等。

2.话题关系处理不当。不谈强盛或略谈强盛,只在开头结尾处贴标签;重谈强盛,结尾处略谈节俭。犯了关系型话题作文中“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错误。

3.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不少同学作文内容合乎题目要求,但是题目却不能表现出文章主题,甚至与文章内容不相符。

4.深度不够。这是普遍性问题。本文要论述上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面对铺张浪费,为什么要节俭?二是节俭之风的内涵有哪些,现实意义在哪里?三是突出身份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强盛之路上如何践行节俭之风,体现出公民的社会素养和责任担当?

    5.素材短缺。大多数同学照抄题目中的素材。



【佳作点评】

念节俭之本  固强盛之基

作者: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15)班  王晶

点评:语文畅学优 陈保侯

揆诸当下,国家日趋强盛,国势一片向好,可改革开放的航程中总有暗流涌动——生活、工业等领域资源利用率不高,总体资源的人均占有率排倒数。这是我们国家面临严峻的现实和发展困境。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得从资源着眼,从节俭着手,助推国家腾飞。

【开头:起笔视野开阔,以国家强盛、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引出“从节俭着手,助推国家腾飞”的中心观点。】

惜不易之食,居安而思危。【段首分论点一,十分醒目。后面两个主体段也采用这一模式,使文章思路结构呈现十分清晰。】常言道:“国泰民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人民生活安定的坚实保障。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我们直到今天也未能端稳自给自足的“饭碗”,【“未能端稳自给自足的‘饭碗’”,一语中的,语言有表现力】我国大豆、玉米等基础性农业作物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产销不足。盐碱地、干旱区的土地治理虽颇有成效,却仍难挡城市工业化推进、耕田荒废弃置的趋向。放眼寰宇,全球疫情的蔓延,更是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更有亿万蝗虫越境过阡,农田管辖防不胜防。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打赢资源匮乏这一持久战,节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既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又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粮食等资源难以短期解决的现况下,节俭是“民安”的必然选择,是稳固强盛的根基。论证紧扣中心论点,论证语言精当。】

【主体段一:提出问题——惜不易之食,居安而思危。陈述中国和世界粮食等资源的事实,指出节俭是“民安”的必然选择,是稳固强盛的根基。】

反浪费之风,鉴史而致用。【段首分论点二,由浪费到节俭,行文递进一层。】古人曾说:“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君不见楚王三餐少酒肉,躬身亲食素的美谈。白礼芳老人省吃俭用资助数百名孩子圆大学之梦的佳话。【理论和事实素材运用得非常好,充实了文章内容,使说理有现实依据。】节俭既是从小事做起,减少酒席设宴;又是奉献资源,用于意义更广之处。反观当下,病态吃播扭曲价值观取向,一顿饭吃掉十个人的量,更为令人愤慨的是,这只是运用猎奇心理,主播催吐、编辑、大量浪费食物的产物。不仅社会、学校也充斥着浪费之恶习。据统计,餐饮浪费率高达11.7%,数字之庞大,令人瞠目。【先正面,后反面,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娴熟。】节俭之风,任何时候都不该被忘却。唯有让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尚俭深入人心,资源才不至于被大规模浪费,新时代青年才更能肩负起国家复兴的大任。

【主体段二:分析问题——反浪费之风,鉴史而致用。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道古说今,指出节俭之风的时代所需。】

育节俭之性,奋发而图强。【段首分论点三,由节俭到图强,行文更进一层。】节俭不应只作为珍惜资源的手段,更应该作为每个人对自我的要求。“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节俭也并非一味强调压缩自己的物质需求,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拧紧水龙头,关门熄灯,这是潜移默化的举手之劳。爱护公共设施,参与节俭宣传活动,这是同化于形的文化实践。【敏锐捕捉到题目材料中”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一信息,领会了命题人的意图,突出了身份意识,联系青年学生身份实际,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我”的存在。】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让节俭把我们塑造成为更能响应时代号召的国之栋梁。

【主体段三:解决问题——育蕴俭之性,奋发而图强。突出身份意识,回归当下青年学生,该如何践行节俭之风。】

2020年是脱贫攻、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每个人发一份光,然后星星萤火汇成银河,【小小的比喻,也是亮点。这也是许多名校要求学生作文要有文采,开头或结尾要引用名言警句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奥妙所在。】以勤俭约己,艰苦奋斗,让我们的中国更高更稳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吧!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

   点评:全文紧扣材料内容,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内容紧凑,论证方法得当,语言具有表现力。作者能联系社会现实,紧扣当今中国粮食资源不足的实际,在反浪费和行节俭中把“强盛与节俭”这一话题阐述得较为深刻入理。习作突出了主体身份意识,落脚到时代青年,体现出了作者的认识、思考与体验。


【最易借鉴·亮点展示 】


标题:念节俭之本,固强盛之基

结构

内容

效果

论证

方法

详略

运用素材(论据)

精妙语言



开头


从资源着眼

从节俭着手

助推国家腾飞


引材料,得观点,开门见山



我国总体资源的人均占有率排倒数

从资源着眼,从节俭着手,助推国家腾飞

















惜不易之食

居安而思危




三个段首主旨句,精心而为之,内容上呈现论证思路,层层递进;形式上形成排比之美。

事例

引用






事例:我国基础性农业作物依赖国外进口,国内产销不足。城市工业化推进、耕田荒废弃置,全球疫情的蔓延,蝗灾,农田管辖

理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又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不易之食,居安而思危。

要打赢资源匮乏这一持久战,节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节俭是“民安”的必然选择,是稳固强盛的根基。




反浪费之风

鉴史而致用

正反

对比

引用


事例:楚王三餐少酒肉,躬身亲食素的美谈;白礼芳老人省吃俭用传佳话;(正)病态吃播,餐饮浪费率高达11.7%,(反)理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反浪费之风,鉴史而致用。

数字之庞大,令人瞠目。

唯有让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尚俭深入人心,资源才不至于被大规模浪费……  




育节俭之性

奋发而图强





引用





事例:拧紧水龙头,关门熄灯, 爱护公共设施,参与节俭宣传活动,

理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育节俭之性,奋发而图强。

节俭不应只作为珍惜资源的手段,更应该作为每个人对自我的要求。

让节俭把我们塑造成为更能响应时代号召的国之栋梁。





勤俭约己

艰苦奋斗


首尾照应,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比喻



2020年是脱贫攻、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

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每个人发一份光,然后星星萤火汇成银河……



批阅手记:

高三15班王晶同学在考场上并没有写出优秀习作,在经过老师的讲解后,她对作文题目与写作任务有了更精准的认识,列好提纲后一次成文,写成了上面的作文。作文内容没有经过任何二次修改,打是是原文照录。

这说明,我们许多学生并不是写出不好作文,而是在如何写好考场作文方面还是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反复地写,反复地修改,然后达到体会和运用写作技巧。

提高高考作文的分数,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审题的准确性,看看题目是从哪个角度来设置任务要求的,立意要准;第二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也就是围绕话题怎样体现出自己认识、思考与感悟,论述要深刻;第三个是语言篇章的表现力,语言功夫要到位。

从这三点来看,王晶同学的习作达到了要求,加上她的书写非常工整,字体练过,十分漂亮,所以具备了考场作文高分要素要求,评分:55分起。

阅读王晶同学这篇习作,还有老师的仔细批阅,你学到了什么?以下观点你是否同意?

念节俭之本 固强盛之基 标题要突出话题的中心词语,对称之美是拟题的一个小技巧。

开篇不要太长,三到四行就行。重要的是话话话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写议论文要有一个统领全篇的、表达完整的中心观点句。

正文至少要有三主体段,且用墨要平均,主体段不能厚此薄彼,长短不一。写的时候要学会控制用墨,不能好写的就多写,不好写的就少写。主体段在文中撑起了全篇,地位均等,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使命,第一段都要写好。

结构形式上所呈现的“骨感”,比例好,“条子正”。凤头,开头引出立意;豹尾,结尾升华立意。中间正文至少有三个主体段,可并列,可递进,段落内容字数控制安排大体相当,铺墨均匀。如果有可能,尽量在段首使用主旨句,这是写作的技巧,也是迎合阅卷老师的功利需要。

内容上的所呈现的“肉感”,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没有内容,再好的结构形式也是空架子。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可以说,这是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把话题写讲明白,把道理说透彻,正文至少三个主体部分分别写些什么内容?这也是文章结构的内涵。说白了,就是给文章拟提纲。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据太重要了,没有论据文章想得高分也难。论据就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平时要广积累。好的素材,作用有三:一是能证明观点,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二是说好听点是充实文章内容,说直白点可以凑字数;三是鲜活的时代素材,是当今高考场作文的必须(注意不要在故纸堆里做文章)。

理论素材,就是名人名言或诗词名句。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借名人名诗来为你“站台”,够品位,够说服力。

可以适当使用过渡段,使文章呈现“淡装浓抹”总相宜之美。

语言功夫要不断锤炼,少说正确的废话,提倡有个性的表达,多变换不同句式,如反问、设问等。可以运用一些修辞用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