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转动大球
(2022-06-15 11:31:33)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编号:15号
以小球发展悟世间之大道
(标题回应材料给出的任务,从“发展之道”谈“感悟与思考”。“小球”对“大道”,对比强烈,扣题明显。)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近几十年来一直称霸于世界的大小联赛,可谓一枝独秀。但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乒乓球竞技整体水平上升了很大一个层次,开始逐渐威胁中国队的地位了。(对材料的引述不准确。材料突出的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帮助,而不是“共同努力”。句子最后部分的主语不该是“世界乒乓球队”,“逐渐威胁中国队的地位”与材料内容不符。)对此,我们应理性对待,深刻体悟国乒独特的发展之道。(以“引材料+亮观点”开头,是考场作文正确的打开方式。)
协同共赢才是真正的胜利。(体悟一)前些年,国乒的超强实力使世界乒乓球界出现断层,国际乒联多次为制裁国乒而修改规则。但从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这才有了如今“百花齐放”的盛况。这时更表现了中国的强者风范。(从国乒“发展之道”联想到国家“发展之道”。)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夜雄起,震惊世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不但没有一味为自己谋利,而且还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带动亚洲两条经济带一同发展,收获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国际声望。这正是协同共赢才是真正的胜利这一道理的具体展现。(亮观点+析材料+举例子+再回扣,论证思路清晰。)
俗话说,遇强则强。对决最强的对手,才能更好地拼出最强的自己。(体悟二)随着世界乒乓球界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国外的天空也闪现出一些超强新星。在东京奥运会上,马龙和樊振东都与各自的对手大战到最后一局,才艰难会师决赛;“昕雯联播”组合也拼到力竭,惜败于发挥更出色的日本队。这一刻,是中国乒乓球单打对世界其他国家挑战者的最好的、最顽强的回应,也是对国乒单打实力最直接的肯定;这一刻,许昕和刘诗雯也并没有输,两位老将把自己的全部实力拿了出来,拼出了最强的自我,可能只是少了点运气罢了。(立足国乒,充实材料,对比论证。有独到的见解:最强的自我,不一定是赢家。结尾可再增加一句做结:因为有强大对手的存在,赢得更有质量,输了会激发自身更强大的上进之心。无论输赢,自身都将更加强大。)
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体悟三)国人担忧国乒的地位受到威胁,刘国梁教练以我们深厚的乒乓球底蕴来回应。对自己出色的运动及文化要有理所当然的自信。有能力就可以去做,就如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样。有信心,就能够成功,好像神舟飞船成功发射一般。(回应材料,但此段略显单薄。)
通过小球发展可以悟出的道理数不胜数,而协同共赢、顽强拼搏和文化自信,吾谓尚佳。希望国乒精神能感染每一位中国人,也希望国乒和中国发展越来越好。(总结前文。以“国乒精神”替换“发展之道”,不妥。)
小球文化亦能推动大国进步。(匆匆结尾,显得唐突;可以结合自身,阐发青春立场。)
【点评】
文章对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理解准确,立意准确。以对手强大而引发国人担忧为切入口表达了协同共赢、顽强拼搏和文化自信三种体悟,对启示意义有完整阐释。顺利完成题目给出的写作任务。
结构清晰,先引材料亮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表达从国乒发展之道得到的体悟,最后总结,收束全文,层次脉络清晰。
在论证方法上,拓展延伸,以举例为主,又有对比、引用手法。文段论证思路清晰,语言表达也有一定功底,尤其第三段的论述足见其独到的见解。
本文不足在点评中已有指出,此不赘言。
(龙华高级中学
编号:16号
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
(标题即观点,从“助人”的角度出发,引出“偕行”的做法,点明立意。采用对偶式标题,语言凝练集中。)
“筑桥以利人行。”(应为“修桥路以利人行”)这是《钱氏家训》对子孙的谆谆教导,而(去掉)其中蕴含的帮助他人、服务社稷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去掉)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就是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中国乒乓球(队)帮助对手进步、分享成果,不仅让对方有长足进步,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引用法开头。引用名句“修桥路以利人行”,指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美德,以此来引出材料里国乒队的做法,也诠释着这一美德。引用法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同时还能增强说服力。)
由此可见,我们应重视帮助他人、无私分享之精神的培养。以笔者之见,我们应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以友好互惠的大国姿态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由此可见”,意在提醒读者,此处作者要表明观点。启示从“小我”上升到“国家”,展示了作者的眼界和胸怀。)
然而(转折标志,表明此处话锋有“转”),其中有些声音不以为然,为国球担忧。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外国选手战胜了中国队,他们害怕外国选手因学习了中国乒乓球的精华,就会超越中国,让中国乒乓球的“大国”地位不保。诚然,这种担忧是于情于理(合情合理)的,(但)它们不正是体现了“民族意识”与责任吗?(让步分析法,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再指出问题所在)但是,这种想法与助人之风背道而驰。这也是中国队一枝独秀的原因所在(“这”指代不明确)。相比世界乒乓运动被移出奥运项目,各国百花齐放、共同进步难道不是更好吗?(采用反问的形式,引人深思,表明自己的观点,引出下文国乒做法的意义)
以助人之风,让国乒更加精彩,让世界百花齐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所说的那样,“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是的,正所谓“教学相长”,在分享训练成果的同时,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不同的体悟,不断鞭策自己,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让世界乒乓舞台呈现“你追我赶”的繁荣、精彩的景象。所以,我们应赓续助人之风,在征程上越走越远。(从正面论述帮助对手、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观点;但是本段评述过多,启示较少,论证不够充分。)
以助人之风,绽大国之光芒。我们以友好互助的身份去分享成果,不仅可以促使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可以发扬中国友好的精神,绽大国之华光。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为他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无不体现“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无不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无不体现帮助他人、友好互助的信念。(排比句式,可以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但分句应该遵从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最后一个分句应放在整个排比句的最前面。此段由国乒发展之道延伸到国家交往之道,承转自然,通过例举,概括我国所展现的“大国华光”。)
立足于时代浪潮的我们,更应从中国乒乓球身上汲取这种友好互助的精神,踏前人之步伐,绽青春之志气。(此段作者虽想联系自身,阐释“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对于当下青年人有何启示,但是却泛泛而谈,没有落到“实地”,显得有些空洞。)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应争做时代弄潮儿,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收束全文,再次点题,得出结论:我们要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点评】
本文紧扣作文材料,解析材料明确合理,围绕“助人”核心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观点明确,论证严谨,主次清晰,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文章标题“以助人之风,与世界偕行”,直接提出观点。正文也能紧紧围绕两个关键词“助人”、“偕行”来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中,能够灵活运用排比句式、反问句式,以及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这些都是本文的亮点。
不足之处:两个分论点构架有些单薄,主要采用并列分论点方式排布,缺乏论证的思辨性。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我们既要有全局观还要有辩证观,如在写作过程中能体现辩证观,作文会更有深度;另外,文章结尾处从“国乒发展之道”出发,谈当下青年应如何在当今世界潮流中发展起来的做法时,显得有些仓促,缺少身份意识。
(龙华高级中学
编号:17号
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发展
(标题即论点,“携手世界发展”点明材料的启示意义,“大国”点明“携手”的主体。)
一缕微风卷不起风暴,一捧海浪翻不起大海,一棵树木成不了森林,一枝独秀也无法造就伟大。(此句可改为“一枝独秀终究筑不成花海”。)在新世纪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召唤下,中国当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共同发展。(排比句式引人入胜,看似并不直接引述材料,但内容和主要意思无一句不切合材料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再点出本文中心“以大国之资,携手世界共同发展”。)
作为大国,我们应不惧发扬自身优势,将技术传播他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欣欣向荣。(紧承上文“大国之资”,具体点明以“自身优势”和“技术传播”推动世界发展,意为下文张目。)
世界乒乓球曾因发展严重失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而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若离开奥运,则是中国一个巨大损失。于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主动向他国培养(乒乓)人才,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等。这也是为何我们能在电视里看到许多外籍华人对手的原因。但同时,面对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局面,国人又开始担忧。乒协主席刘国梁这样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与厚度也是他国无法超越的。”我们正在向世界推动乒乓球发展的同时,始终傲立于世界之巅,(此句可改为“正如刘国梁所说,就算我们在向世界推广顶尖技术,推动乒乓球运动向前发展,我们的地位也撼动不了,始终傲立于世界之巅,”)更重要的是,我们使其他国家也能享有乒乓发展的乐趣与成果。我们超越政治,超越地域,将世界通过乒乓球(改为“通过乒乓球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且心连心,向着更好、更强的未来不断前进着。
独自立于群山之巅从来不是我们的选择(承接上文“傲立于世界之巅”,但又递进一层“不是选择”)。世界之所以繁荣,离不开每一个国家的付出与发展。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作为一方大国,我们要发挥领路人的身份,以一国之水,浇他国之果,共同推进全球发展之路。(国家发展之道、全球发展之道是乒乓发展之道的升华,是材料的“启示”。)
所有的路都有一个起点,“一带一路”的起点便是中国。(紧承上文“发展之路”,以“一带一路”为例证)这条(原本)用于商品交换、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发展至今,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货物与文化了。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渴望以此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友好交往,推进各国发展,构建和谐友好的相处方式。(强调“一带一路”给全球发展之道贡献智慧。)
只有当种子洒满平原,雨水浇灌大地,草儿才会茂盛,花朵才会绽放,蜂蝶才会结伴而来。(较为清新明丽的比喻论证。)
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阐述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袁隆平爷爷曾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希望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能传播全球,解决饥荒。华为总裁任正非曾道:“我自己的芯片很便宜,我知道,可我还是要进口一部分,因为你也要让其他国家发展啊!”(两个例证,不满足于自身发展,着眼于全球利益。)
以先富带后富,以先强助后强的思想始终根植在中国的发展观念中。(把“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主题进一步阐释为“先富带后富”、“先强助后强”)遇强则强,无惧挑战的信念,更是中国带动他国发展的底气与自信。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呼应标题,收束全文,有总结也有承诺。)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思路较为清晰,从乒乓的“国球优势”“技术传播”发展之路深挖国家发展之路、全球发展之路,表达“中国当以大国之姿,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道理。
文章语言流畅有文采,熟练运用排比、比喻,文气十足。
文章内容较充实,第三段是对材料的深度挖掘,然而文章后半部分,略显空洞。如“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更懂得为他人撑伞”,此处如果有相关史实则能使文章更充实。再如“袁隆平”、“任正非”两个例子,没能把重视“全球利益”的价值揭示出来。
(龙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