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阅读专题

(2021-12-02 16:28:53)
标签:

试题

分类: 诗词鉴赏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
萧何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及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连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有双关意,既指瓜有五色,也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
16.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
15.D
16.同: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异:阮诗中,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陶诗中,诗人不愿受官场束缚,表达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王安石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注)从皇祐三年(1051)初秋到至和元年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三年,后被调回京。诗人在京任参知政事时,他的同乡好友曾巩的弟弟曾宰(子翊)被派到舒州作掾吏。曾宰行前向王安石询问舒州的情况,王安石作了此诗。孱颜:参差不齐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对句写舒州府掾从上任开始就过着清闲的生活,暗示了舒州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
B.颔联中,“碧罗”“苍玉”两词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舒州山清水秀的美景。
C.颈联中,“旧游笔墨”写出诗人在舒州时的生活情形,“浪走尘沙”表明时间的流逝。
D.尾联出句直抒胸臆,对句以景结情,烘托出曾子翊去舒州上任的愉快心情,韵味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6分)
15.A
16.对舒州风景优美和民风淳朴的赞美之情;对曾在舒州度过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对时间流逝,年岁已老而人生不易的感伤;对曾子翊能去舒州任职的羡慕之情。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郢:今湖北荆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璧竹鞭”比作“碧玉”,显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竹鞭本已贵重,又因是“美人”相赠,更显珍贵。
B.颔联中,作者见到“璧竹鞭”后,展开联想,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此处不是单纯写竹,也是以竹喻人。
C.颈联既运用了双关、拟人的手法,又化用了《论语》中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彼此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
D.尾联写诗人不知何时才能与元稹一同策马返乡,既表达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也流露出被贬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6.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D
16.从标题看,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德的赞美;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的特点;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之上。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徐侃
安凤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
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
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
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善用数字传情,首联“十”字渲染离乡之久,第二联“一”字渲染孤独之深。
B.第三联直抒胸臆,“羞”字既写出诗人处境的窘迫,也暗含对旧友显贵的艳羡。
C.“麻衣掩泪频”这一典型细节刻画出诗人寒士形象,也饱含诗人送别的无限情意。
D.此诗语言平实质朴,都是沉痛语,诗人先写十年身世,为后面的别离更添酸辛。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5.B
16.漂泊的愁苦,离乡十年,羁旅长安;怀才不遇的悲哀与孤独:遭际如卞和怀和氏璧而无识得璧玉者;无所作为而面对朋友的羞愧;与朋友分别的不舍;对未来的希冀。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注)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人写诗回赠他。
B.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
C.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
D.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
16.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5.B
16.官务清简空闲:天下太平,百姓丰乐,作为地方官自然就没有官务琐事缠身。生活闲适雅致:与宾客斗茶、饮酒兴致高昂;赏秋光、月色只为与宾客尽兴。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听宋宗儒擿阮歌(节选)
黄庭坚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聆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
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挐舟在葭苇。
问君枯木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
(注)阮:即阮咸,一种形似琵琶的乐器,相传为西晋音乐家、文学家阮咸所创制。擿(tì):弹奏。催织:即促织。楚国羁臣:指屈原。汉宫佳人:指王昭君,据说她出塞时曾携带琵琶,马上弹奏。挐(ráo):通“挠”。本指船桨,这里是以桨划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宋宗儒弹奏阮咸,让人如临其境,聆听到动人音乐,感受到演奏者高超的技艺。
B.“手挥”写宋宗儒弹奏动作,“送飞鸿”暗含弹琴者的思想感情,引出具体的音乐场面描写。
C.“深闺洞房语恩怨”写音乐的凄凉伤感;“紫燕黄鹏韵桃李”表现的是音乐的悦耳宜人。
D.“枯木著朱绳”是抑,写阮咸的貌不惊人;“道人意中事”是扬,写宋宗儒用它弹奏佳曲。
16.这首诗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C
16.比喻。“寒虫”两句,以虫禽之声取喻,写乐声辽远清幽,有海阔天空之感;“深闺”两句,像深闺洞房里倾诉儿女恩怨,写乐曲的缠绵,像紫燕黄鹂传达桃李的韵味写乐曲的悦耳。侧面描写。“促弦聒醉惊客起”,急音繁响使醉客也惊起,从侧面写出音乐的强烈效果。用典:通过一些有特色的典故(屈原放逐、昭君出塞、楚狂笑歌、渔父驾舟)来描摹音乐形象引起的联想,从而达到了视、听俱存,感受丰富的艺术情境。
江苏省2022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弥牟镇驿舍小酌
陆游
邮亭草草置盘孟,买果煎蔬便有余。
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
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
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注)角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陶潜《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草草”与“有余”相映成趣,人在旅途,杯盘草草,但买果煎蔬,小酌有余。
B.“除书”指任命官员的文书,颔联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绝望,醉死有日,授官无期。
C.诗人借“角巾垫雨”这一细节表达了慕贤之意,同时也表现了吟赏风雨的幽怀雅致。
D.颈联描写驿舍所见所闻,蝉鸣日落,富有情致,既点出时令,也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16.诗歌尾联化用陶诗,有什么好处?(6分)
15.B
16.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刚毅健朗之气,表明自己与陶潜的不同选择。明知世事难为,陶令选择归隐田园而自己选择行追天涯,承接颈联隐士之典,使诗意连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