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阅读6

(2021-11-25 16:21:15)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十一年,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陆生至,尉佗魑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高后四年,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五年春,佗自称南越武帝。七年九月,遣隆虑侯周灶将兵击南越。文帝元年,称制,与中国侔。
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贾使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
【注】[魋结]以发式如椎状,故称。为居住在今黔西、滇池、西昌地区远古民族之发式。〔服岭〕古代以王畿以外的地方为服,含“服事天子”之意。每隔五百里为一区,划分为五等,叫五服:侯、甸、绥、要、荒。南岭远离五畿,故称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B.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C.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D.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世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B.中国,华夏族人居于黄河流域,以为居于天下之中,故称为“中国”,后指中原。
C.侧室,古代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指主要房间旁边的辅助用房,二是指正夫人以外的偏房,三是指官名。本文的“侧室”是第三个意思。
D.北藩,北边的藩国。“藩”的本意是“篱笆”,又引申为“屏障、保卫”。藩国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佗第二次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不仅仅是高后断绝了和南越的铁器交易,更是因为汉朝焚烧了他的祖先的坟墓,夷灭了他的宗族。
B.为了表示和平解决南越问题的诚意,汉文帝为赵佗在真定的亲人的坟墓设置专司守护,每年按时祭祀,并且给他兄弟尊崇的官职和优厚的赏赐。
C.文帝致信赵佗,介绍自己并非嫡出,可谓推心置腹;又说到高后临朝,诸吕用事,现已伏诛,既介绍了国家形势,也委婉地解释了高后时期改变对南越政策的原因。
D.文帝致信赵佗说,服岭以南,赵佗可以自行治理;也在信中以“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等说辞,委婉地劝说赵佗去掉帝号,俯首称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5分)
(2)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娃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篱落:篱笆。《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可见龙阳县政宽事简,人民各安其业。
B.颔联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主人把客人引到大堤上观赏美景。孩子围观、黄犬怒吠与主人的热情好客形成反衬。
C.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上句说吏不扰民,下句说民无讼事。全诗无一句赞颂,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叙写作者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15.颈联“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陋室铭》中,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           ,          ”相比,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总结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原因是“          ,          ”,委婉地向南宋统治者发出劝诫。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10.B(“为敌国”紧承前句,“祸且及身矣”是主谓宾结构的短句,排除A、C。“且夫秦失其政”是主谓宾结构的短句,排除D。故选B。原文加上标点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11.C(本文的“侧室”是第二个意思,汉文帝以侧室之子继承大统,属于特例。)
12.A(根据原文“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诚”表示假设,并非事实。故A项“焚烧了”不正确。)
13.(1)(赵佗)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民族中居住已久,特别有失礼仪。”陆贾最后任命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朝称臣,遵守汉朝的约定。(“谢”:谢罪;“居蛮夷中久”(省略了“于”的状语后置);“殊”:特别,很;“拜”:授与官职,任命;“奉”:遵守,信奉,遵循。各1分,共5分。)(2)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先人的坟墓。(“以”:因为;“罢”:罢免;“亲昆弟在真定者”(定语后置);“昆弟”:兄弟;“存问”:慰问,慰劳,问候,探望。各1分,共5分。)
14.B“孩子围观、黄犬怒吠与主人的热情好客形成反衬”理解错误。“小儿纵观黄犬怒”,写客人来以后引起小小的骚动,说明平时县中来客甚稀,“纵观”写出了县令的平易近人,没有反衬。
15.这两句诗描写的是龙阳县的美景、物产。鹧鸪围绕篱笆边飞边鸣叫,橘柚在门窗之前留下芳香,反映出当地美丽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貌。动静结合,“鹧鸪惊鸣”“绕篱落”是动景,“橘柚垂芳”是静景,上下句动静结合,反映出百姓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情景的赞美与欣喜之情。(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赏析诗句,可从内容、技巧、语言、情感等角度答题,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皆可得分。如借景抒情;视觉、听觉、嗅觉结合;炼字“绕”和“照”。全都从技巧手法角度答题也可得分。)补充理解: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贞元年间登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因和柳宗元一道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达10年之久。但他壮心不已,经常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疾苦,创作了不少诗篇。有一天,刘禹锡来到龙阳(今汉寿)境内,游览了城镇、水乡,见到百姓们能随便在县衙前来往,修理渔具;家家户户橘柚吐芳,很少有差吏进村骚扰;县令少有狱案可断,百姓亦无冤情,处处鸟鸣犬欢,一片升平景象,这与他期望的何等相似啊!于是,他感慨地写下《龙阳县歌》。这首七律,无疑可看成是他当时向往改革、使天下长治久安的心境写照,亦是这位命运多舛诗人的田园追忆。1200多年来,《龙阳县歌》一直为汉寿、常德民众传颂,借此缅怀诗人的为官之道与高尚品格。
16.(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3)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文言文参考译文:
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发兵进攻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十一年,下诏书封立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派遣陆贾前往授予他印信绶带,颁发符节,互通使者,让他团结安抚百越,不要成为南方边境的祸患。
陆贾来到南越,南海尉赵佗梳着椎形的发髻,两腿伸开坐着接见他。陆贾劝说赵佗:“您本是中原人士,亲戚、兄弟以及祖先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违反天性,抛弃华夏冠带,想以区区南越之地与汉朝天子相抗衡成为敌国,灾祸就要殃及您身上了。况且秦朝丧失德政,各地诸侯豪杰同时起兵反抗,只有汉王能先入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违背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成为他的部属,他可以说是极强大的了。但汉王起兵巴郡、蜀郡后,横扫天下,终于诛灭了项羽。五年之间,海内平定,这并非人力所为,而是上天的建树。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却不协助天下去诛杀暴逆,文武将相都请求派兵来诛伐您,但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兵事的劳苦,所以暂且休兵,派我前来授予您君王印信,颁发符节,互通使者。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面向北面称臣才是,而您竟然要凭借新近缔造尚未安定的越国,对汉朝如此倔强不服从。汉朝如果知道了,掘毁焚烧您祖先的坟墓,夷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率领十万大军亲临南越,那么南越人杀您投降汉朝是易如反掌的。”于是赵佗立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民族中居住已久,特别有失礼仪。”陆贾最后任命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朝称臣,遵守汉朝的约定。
高后四年,汉朝有关官员奏请禁止南越的关市中的铁器输出。五年春,赵佗自称南越武帝。七年九月,派遣隆虑侯周灶率兵攻打南越。文帝元年,赵佗自称皇帝,一切与汉朝皇帝相同。
汉文帝下令为赵佗在真定的父母亲的坟墓设置专司守护,每年按时祭祀。又召来他的兄弟,用尊崇的官职和优厚的赏赐表示优宠。文帝又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带去文帝赐给赵佗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朕,是高皇帝侧室所生之子,被安置于外地,在北方代地奉守做藩王。因路途辽远,加上我眼界不开阔,本性朴实愚钝,所以未曾与您通信问候。高皇帝不幸去世,孝惠帝也去世了,高后亲自裁决国政,不幸患病,诸吕乘机谋反,幸亏有功臣的力量,诛灭了吕氏。朕因无法推辞诸王侯和百官的拥戴,不得不登基称帝,现已即位。前不久,听说大王曾致将军隆虑侯周灶书信,请求寻找您的亲兄弟,请求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先人的坟墓。前几日听说大王在边境一带发兵,不断侵害劫掠。当时长沙受害,南郡尤其严重。即便是大王的南越王国,难道就能在战争中只获利益吗?必定使许多士卒丧生,良将官吏伤身,使别人的妻子成为寡妇,孩子成为孤儿,父母成为无人赡养的老人。这是得一失十的事,朕不忍心去做。朕想对犬牙交错的地界做出调整,询问官员意见,官员回答说:‘这是高皇帝确立的长沙的边界。’朕不得擅自变更地界。现在汉若夺取大王的领地并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夺得大王的财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财源,五岭以南的土地,大王尽可自行治理。即使如此,大王已有皇帝的称号。但两位皇帝同时并立,却没有一位使者来往联系,才出现了争执。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人不该做的事。愿与大王共弃前嫌,自今以后,互通使者,恢复原有的良好关系。”陆贾到达南越,南越王赵佗十分惶恐,叩头谢罪,表示愿意遵奉文帝明诏,永为汉朝的藩臣,遵奉贡纳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