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阅读2

(2021-11-02 08:52:08)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古诗文阅读2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释:矰(zng):一种用丝绳系住用以射飞鸟的短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B.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C.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D.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里”与《论语•里仁》中“里仁为美”的“里”都是居住之意。 
B.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尊敬,如孔子、孟子等。 
C. 道家,诸子百家之一,老子、庄子是其代表人物,“道”是其最高概念。 
D. “家”是先秦时大夫统治的地方,即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诸侯封地称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崇尚谦虚不张扬的德性。就像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德行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十分愚钝。 
B. 老子的道德学问远超过常人。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老子道德与学识的高深莫测,达到了非常人所能理解的高度。 
C. 老子推崇“道”的思想学说。“道”就是一种虚无,是顺应自然,以无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关他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 
D.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老庄申韩“四子”的合传,“四子”学术皆以“道德”为依归,而老子思想更见深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2)庄子宣言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宗”为李宗,前一个“宗”为前句的宾语,后一个“宗”为后句的主语,两个“宗”需要断开,排除AD。 
“注”为李注,后一个“注”为后句的主语,两个“注”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都是居住之意”错误。文中的“里”是古代户籍管理的一级组织,如《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和“里仁为美”的“里”意思不一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司马迁认为有关他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错,据原文应该是“老子的著作措辞微妙不易理解”而非“关于他的著作”。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 能力。 
(1)“驾”,做官;“蓬”,像蓬草一样。 
(2)“散”,宣言、宣传、弘扬;“放论”,纵意推论;“自然”,自然无为的道理。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丁督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注:乐府旧题,其声哀切。石芒砀(dàng):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商贾描写不多,只一句,一句中只着了一个“饶”字,就写出了两岸商业之繁荣,商贾之多,富人生活之富。 
B. “吴牛”两句用典,既写出了月色的美丽动人,又衬托出船工劳动的艰辛,夜晚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拉纤。 
C. 五、六句写船工活累天气热,可连一口清水都喝不上,劳工的生活与商贾的生活判若泾渭,在对比中揭示主题。 
D. 全诗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议论,运用比喻和夸张,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15. 《唐宋诗醇》评此诗云:“落笔沉痛,含义深远,此李诗之近杜甫。”你同意此评价吗?为什么? 
【答案】14. B    15. 同意。这首诗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该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语调沉郁,一反李白平常明快、洒脱的风格,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既写出了月色的美丽动人”错误。应该是既写出了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含蓄地告诉人们,船工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干,因此用典之后,诗人满怀感叹地说“拖船一何苦”,“一何”二字下得好,既体现了拖船之苦,又饱含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心。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诗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此诗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吴牛”两句形容活之累。诗人满怀感叹地说“拖船一何苦”,“一何”二字下得好,既体现了拖船之苦,又饱含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心。五、六句写船工所吃,活累天气热。可连一口清水都喝不上。“不可饮”却得饮,“半成土”也得装壶中。与首二句联系起来,作者用了对比法,商贾的生活与劳工之生活判若泾渭。“一唱”二句写所闻,看到的已使人十分伤心了,可偏偏那哀切的“都护歌”又传入耳中。“万人”两句又写所见,这两句是说:石头大且多,从事开凿者数以万计,运送到江边更是一件困难的事。作者由拖船之苦进而想到从石山运送巨石到江边之苦了。作者以“掩泪”作结,加深了全诗的沉痛感。 
以朴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读者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冶游的富商,豪门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透过诗句,读者也仿佛听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青诗人的发出肺腑的悲叹。这首诗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的。 
此诗全诗笼罩着浓厚的哀伤氛围和悲凉色调。其语调是沉郁的,与李白平常明快、洒脱的诗句不同。这又代表李诗另一种风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大多带有悲凄伤感的色彩,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鹃啼血猿哀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    .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暮”“锱铢”“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