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与专练1
(2021-10-19 09:54:16)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考点:
1.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
2.教材中“而”字的用法
3.洪迈《容斋随笔》
【考点研究】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
一、表承接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 |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
动作间的承接。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
事理间的承接。 |
|
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关系不是非常明确,但仔细体会,它也还是一种承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种一种放进去理解,最合情理的一般就是正确的。 |
穷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
全句译成“爬到山的顶峰才停止”,停止这个行为发生在爬到山顶之后,理解为修饰、转折、并列、因果都不对。 |
二、表修饰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 |
客喜而笑。(《赤壁赋》) |
译为“朋友开心地笑了”。 |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
翻译成“慢慢地行走,随意地游览”,表动作发生时人物的情态。 |
三、表转折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转折关系就是“而”字后的意思没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翻译成“但是”。 |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
“而”前面说天色渐渐昏暗,天色昏暗理论上应该下山回家,但是作者说不想回,这就构成转折关系了。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
译成“借助车马,没有使脚步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既然脚步没有加快,正常情况就不可能到达千里之外,但后面没有顺着前面这一层意思说,而是说到达千里之外,所以是转折关系。 |
四、表并列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
这个“而”就是并列,第一句话只是说明蟹有六着脚两只螯,至于先说二螯还是六跪,不影响蟹的形状和功能,也不影响后面要表达的意思。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
译成“更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这里只表示人与鱼虾和麋鹿为朋友,至于哪个先说哪个后说,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是并列关系。 |
|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 |
两个“而”字都是承接关系,草遭遇了秋霜就色变,叶遭遇秋霜就凋零,前后是非常明显的先后关系。 |
五、表递进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递进关系的本质就是后一层比前一层要在程度范围等上要进一层,一般译作“而且”“更”。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
“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明智的人呢”,连最愚昧无知的人都知道“根不固却想要树木茂盛”是不可能的道理,更何况聪明人呢,后一层比前一层要进一层。 |
六、表因果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因果关系即“而”字前是原因,后是结果,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译成“贿赂秦国所以国力受损,这是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
七、表假设
方法 |
示例 |
含义与解析 |
“而”字前后构成假设关系,一般译作“如果”。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
译作“雕刻如果放弃,腐烂的木头也不会折断;雕刻如果不放弃,金石也可被雕刻。”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翻译成“人如果连信用也没有,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办成什么事”。 |
【考题对接】
一、根据所学,分析并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字的用法。
1.冰,水为之而(
2.君子博学而(
3.人非生而(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5.爱其子,择师而(
6.小学而(
7.群聚而(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9.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11.下江陵,顺流而(
12.盈虚者如彼,而(
13.耳得之而(
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15.觉而(
16.到则披草而(
17.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
18.攀援而(
19.悠悠乎与灏气俱,而(
20.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2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
22.惜其用武而(
23.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
24.下而(
25.骊山北构而(
26.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
2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28.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
29.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
30.予之生也幸,而(
3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
32.其疾病而(
3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
34.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
35.大阉之乱,缙绅而(
36.待圣人之出而(
3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
3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
39.今急而(
40.夜,缒而(
41.若亡郑而(
42.因人之力而(
43.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
4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
45.宏兹九德,简能而(
46.鸣琴垂拱,不言而(
47.其势必不敢留君,而(
48.秦强而(
49.秦以城求璧而(
50.城入赵而(
51.今以秦之强而(
5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
53.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
5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55.今人有大功而(
56.臣与将军戮力而(
57.项王按剑而(
58.哙拜谢,起,立而(
59.劳苦而(
6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
6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62.邦分崩离析,而(
63.弃甲曳兵而(
64.然而(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蟹六跪而二螯
D.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2.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觉而起,起而归
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下列各组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二败而三胜
C.缇骑按剑而前
D.今急而求子
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渔父见而问之曰。
B.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C.渔父莞尔而笑。
D.而用流俗人之言。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摇尾而求食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鼓枻而去
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怀帝阍而不见
C.地势极而南溟深
D.纤歌凝而白云遏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烟光凝而暮山紫
B.而征一国者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而控于地而已矣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穷睇眄于中天
D.
屈贾谊于长沙
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而走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寡人之于国也
D.以尔车来
1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危而不持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固而近于费
D.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臣以险衅
C.鸡栖于庭
D.猥以微贱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垂空文以自见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谨拜表以闻
D.呱呱而泣
三、洪迈《容斋随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界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醉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洪迈《容斋随笔》)
【注】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建昌,今汉西南昌一带。驵:zng,市场经纪人。帑: tng,库房。质:抵押。没:死。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人疑策爱也
B.今何靳
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
D.妻子饥寒不恤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公验之
B.有质钱而没者
C.不忍移之他人
D.其子与猾驵计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策买了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骡子,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做手脚把骡子卖给了经过那里急需用马的官人。陈策知道后,追上官人,说明原因,取回骡子。
B.陈策只卖银器给买主,不卖给他罗绮,致使买主猜疑他舍不得卖。陈策向他解释,罗绮是长久抵押之物,质量已很差,更不能卖给他作嫁女之用。陈策还验明银器是真银才卖。
C.危整仅买五斤鲍鱼,市场经纪人故意多称卖鱼人的鱼给危整,让危整请他喝酒。危整知道后追几里让卖鱼人回来,付多得鲍鱼的钱。危整请市场经纪人喝酒,责备他不该这样做.
D.曾叔卿已把陶器交给那人,收了钱,当知道买主也像他先前那样打算把陶器运到北方易物时,他告诉买主自己是怕北方会有灾荒而不去的,让买主也不要去。陶器也不再卖给那人。
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叔 卿 曰 不 可 吾 缘 北 方 新 有 灾 荒 是 故 不 以 行 岂 宜 不 告 以 误 君 乎 遂 不 复 售 而叔 卿 家 苦 贫 妻 子 饥 寒 不 恤 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2)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