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体育运动
(2021-10-18 16:03:58)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第182期)
本期主题:体育运动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
——网络名言
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网络名言
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题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则材料。材料一中的名言警句阐述了体育运动的意义:从自身来说,体育锻炼能保持身体强壮、健美,令人头脑聪明、愉悦、幸福;从整个民族来说,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而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这是命题人关于体育锻炼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也是考生构思成文的基础。命题者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理解并运用这些中外名言,阐释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有体现这些方面的论述。
材料二姚明在两会期间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认为体育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材料二叙述姚明对于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阐述、对体育作用的切身理解,在材料一的基础上再次肯定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重文化轻体育的现状,这是考生写作时要针对的问题。考生如果失去针对性,仅仅在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泛泛而谈体育的重要性,必然走向话题作文的错误立意上去。
题目第三部分是命题人设置的典型任务和常规要求。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写作时须“结合以上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写作身份是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写一篇演讲稿”是文章体式的限定;文章的主题是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既要写出“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又要写怎样“从自我做起”。虽然题目中有“倡议”要求,但文体限定为演讲稿而不是倡议书,所以不能将“演讲稿”写成“倡议书”。价值判断的限制。题中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锻炼”,既要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益处,也要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好处,更深层次则要有谈健康的身体对国家、民族的作用。开放性:立意角度自由。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个命题,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健康、强壮、健美、聪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及民族复兴等方面,考生可以选择任意两到三个角度综合立意,立意角度十分开放。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从自我做起”这一点,但“如何做”又是一次开放。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一点,考生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或充实论据,或深度挖掘,既可以写个人、家庭的原因,也可以写学校、社会与民族复兴的原因;或正面谈体育的重要作用,或反面谈不重视体育的后果,或正反对比论证皆可。“从自我做起”既可以写坚持锻炼身体为社会做贡献的名人,表示向他们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写自身锻炼的体验和感受。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写成议论文,以理服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成说理性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以理服人并以情感人。如果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强,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参考立意:加强体育锻炼,从我做起。野蛮我体魄,文明吾精神。我锻炼,我健康。莫让文化课成为锻炼身体的羁绊。让体育的阳光照亮校园。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追风赶月 运动无穷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追风赶月,运动无穷。”
姚明曾言:“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诚如斯言,体育运动是否被我们所重视?“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的口号是否在我们心中回响?我们是否以追风赶月之行去寻觅运动之花开遍春山?
“生命在于运动”先人伏尔泰便提倡以运动之火去点燃生命的火种,而非轻视、乃至忽视运动。我们也绝非软弱的稻草,摇摆的浮萍;我们是呼啸的狂风,是有力的后浪,怎会甘于让生命静止?
运动是我们翼展苍穹的有力保证,是为我们生命赋能的不二法门。难道不是这样吗?钟南山院士缘何能于耄耋之年再度出征,为抗击疫情增添一股劲力,这少不了院士平日里积极锻炼的缘故。一个病秧秧的人在社会中无疑是一根摇摆软弱的稻草,又何谈为社会做贡献。对此,唯有运动才能让我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也唯有运动才能让我们翼展苍穹,为生命赋能。
追风赶月,行不欲止;运动无穷,共赴山春。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练武,祖逖何以北伐中原报效祖国?若无每日夙兴夜寐,积极训练,边防战士如何守得华夏大地四海安宁?若无每日在排球场上埋首耕耘,中国姑娘们如何谱写“女排精神”新篇章?揆诸当下,惰于,畏于,怠于运动之风盛行,而我们唯有勤于,敢于,乐于运动,我们的民族才能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运动之行,道阻且长;内定其心,外笃其行。“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挥洒汗水,是向阳奔跑。前人之言犹如黄钟大吕,瓦釜雷鸣,荡人心魄,我们不仅要坚定一颗”我要运动,我爱运动”的心,更要笃定那追逐阳光的脚步。忆往昔:吸食鸦片使我们蒙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看今朝:孙杨在游泳赛场上展中华之速;张伟丽在拳击赛场上点亮不灭之光。今天,他们以已之力,凭己之行踢碎了那份耻辱,我们也应接过这份接力棒,摆脱不爱运动的风气,乘时代的浩然之风去展华夏风采!
同学们,不懈于奔跑时耳边的风,不畏于远跳时身边扬起的土,不驰于“有空再运动”的空想,让我们用脚丈量大地,用心追逐阳光,共赴那遍布生命之花的春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思想火花
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西北风呼呼地来了,天地间,没有一丝的暖气,河边的一支芦苇,摇来摆去,随时都有可能折弯了腰。一头花白的发丝蜷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就有可能掉得一点都不剩,如果不是水里游来游去的鸭子陪伴,恐怕骨子里没有了准心,随时都可能死去。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曾经说过。可悲的是,一支芦苇偏偏有了思想,在天地万物看来,本来是特别幸运的事,然而,自从有了意识,似乎什么都变得不一样了。痛苦与思想就像毛与皮一样,相伴相生,似乎一刻都没有消停过。
人类只要开始思考,上帝就笑了。芦苇有了思想,恐怕上帝会瞪大眼睛,敞开胸怀大声地笑。造化弄人,思想就像奔腾的江水,在滋润灵魂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带来了许多的烦恼。潘多拉的盒子,从来都是为人类准备的,否则,在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绝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芦苇特别痛苦,自己为什么有着思想,不像周围的同伴,可以尽情地享受着阳光,随意被四季打扮,不需要担心明天到底会怎样。当然了,芦苇有时也希望变成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说话、吃饭。
只不过,天生的扎根于淤泥,根本没办法移动,实在熬不住,只能稍微扭几扭,可能这就是最大的奢望了。芦苇荡里,这支可怜的芦苇,如果不是有了思想,绝对是普通不过的玩意,不会像春天来了,河边搔首弄姿的垂杨柳、沾满粉黛的桃花、梨花、杏花,只是普普通通的绿,就像在荒野中长着的野草,任凭岁月的洗礼,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没有多长时间,浑浑噩噩,又有什么可以回味呢?
“我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决不能平平淡淡地过,否则,对不起上天赐予的智慧!”这支芦苇在风的吹拂下,始终没有忘记灵魂深处的高傲,否则,又怎么可能昂着头,不管风刮得如何大,依旧没有折弯腰。
“我就得高傲的活着,哪怕腰折了,依旧坚持在河边屹立,让生命的气息在天地之间长存!”别看芦苇不起眼,心气似乎没有一点减少,当然了,天生的脆弱,没办法与周围的松树相媲美。
“上天呀,我怎么那么倒霉,什么糟透了的事儿都让我赶上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眼角噙满泪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也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来到了河边,似乎在向无情的河流控诉着一切。
芦苇挥一挥即将掉落的如剑一般的叶子,生怕可怜的女孩想不开,一个猛子下去,再也上不来。芦苇清楚地记得,曾经,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不知是怎么回事,在岸边犹豫了半天,最终在日落之时,扑通一声,从自己的头顶呼啸而过,就再也没有醒来。等到亲人们发现时,一切都晚了,哭声惊天动地,到现在,芦苇都难以忘记,只要闭上眼睛,耳边就会传来撕心裂肺的声音。
“千万别想不开,人生路还长着呢!”芦苇摇摇枯竭的秸秆,渴望提醒岸边的女孩。可惜的是,女孩似乎没有听懂,依旧在杨柳树下哭泣着,边哭边说落着什么。
渐渐地,芦苇似乎听到了一些,大意说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上了大学,家里不知负了多少心血,可找起工作来,却屡屡碰壁,几乎成了天地间最可怜的废物,没有人在乎。
“世上,人真的太多了,我怎么就没有立足之地呢?”女孩的泪哗啦啦地流着,在风的肆虐下,时不时溅了芦苇的身上。芦苇知道,泪肯定是酸酸的,咸咸的,就像霜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最可恨的是,好不容易处了一个男朋友,竟然被闺蜜挖了墙角,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竟然被同班同学给挤掉了!父母亲也许是伤透了心,心急如焚,竟然卧病不起。……”女孩哭泣着,泪没办法收住,一颗接着一颗,都顺着芦苇杆跑到了根子上,几乎如石头砸在脚跟上,疼在心底深处。
“我难道没有活的地方吗?是不是太阳不再属于我了!”芦苇听着,好像送去合适的理由,可嘴巴没办法说话,只能在一边静静地听,心底如千万只猴子在挠痒痒,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亏得我不是人,否则,会不会与女孩一样,痛苦不堪呢!”芦苇瞅着流泪的女孩,想着自己曾经的奢望,不由得暗自庆幸。“如果是人,四肢自由了,可社会压力着实可以让自己没办法喘过气来。”
一天到晚,来来往往的人,他们似乎没有一点闲心思停下来欣赏河边的一切风景,整日里抱怨着生活中需要忙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只有到了黄昏之时,才会稀稀朗朗地有几个老人,拄着拐棍,在河边慢慢地走,瞅着蹒跚的走姿,芦苇知道,在人间受了许多风霜,好不容易能够停留下来,可生命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尽头。
芦苇知道,生命就在呼吸之间,随时都可能离开世间,几乎不需要打什么招呼。前不久,不是有一个中年人,走得好好的,哪知走了一会神,竟然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硬生生地死了,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芦苇知道生死无常,既然有了思想,也担心什么时候,自己会丢了生命,成为一支毫无用处的杂草,扔到河里,只会听到一点响声,随后,什么都没有了。
“我到底要不要活下去,是不是活着就不如意,是不是别人都那么幸运,我就是这么贱的命……”女孩仰着头,依旧在喋喋不休,生怕不平的遭遇,别人不知道一般。
芦苇知道,女孩之所以来,不过是倾诉着遇到的不顺,绝没有丢弃生命的意思。为啥呢?女孩哭着、哭着,眼睛却仰望着蓝天,尤其那洁白无瑕的云儿,手里还拽着鲜红如血的月季。
“生命呀,来了,天赐的,就得珍惜!”芦苇枯黄的秸秆,戴着一顶花白的头发,却没有折断,依旧饱含着泪水对抗着西北风。
小说阅读
卖白菜
莫 言
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中国最好的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
B.“我”多次冲撞老太太,但老太太没有与我争吵,证明老太太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
C.母亲见到“我”哭而批评我不像男子汉,看似是批评其实是深深的爱,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D.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
E.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用大段文字写那棵最小的像和尚头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买白菜的老太太的形象特点。(6分)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6分)
4.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8分)
答案与解析
1.(5分)BD(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6分)瘦弱。她手指弯曲、枯柴一样,声音细而沙哑;贫困。她的的钱放在一个肮脏的手绢里,层层包着,面额很小;精明。她将白菜的老帮子全部撕脱,占小便宜。把脸贴到秤杆上,不信任“我”算的数字。没有文化素养。她批评我们的白菜,对“我”说话很不客气。(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3.(6分)母亲在生活困境下没有抱怨,辛勤劳动,克服困难,这种坚强的品格令我感动。母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至今令我备受教育和启发。母亲因为我的不诚信而遭受别人的责骂,尊严受到了侮辱,而第一次流泪,让我万分羞愧难过。
4.(8分)经过:指“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的事情被发现,老太太退回白菜,要回钱,并揭穿、责备了“我”。(2分)好处: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2分)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2分)这一结果更彰显了文章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待人的主旨。(2分)。
前一篇:苏轼浣溪沙·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