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小时语文学习(默写、读写)
(2021-09-08 11:36:19)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2高考倒计时273天:
每天一小时语文学习(默写、读写)
一、必背古诗文巩固: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_____________”;若半途而废,就会“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3.韩愈《师说》中阐明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现在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永不止步之意。
6.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黑龙江特大车祸15人遇难,死者身份让人泪崩:
有鞋穿的人,不会光着脚
“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过完平凡的一生。”
作者:脆皮
1昨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惨痛的事情,让人好难过。
4日凌晨4点,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229国道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一辆满载着乘客的无牌拖拉机,被一辆大货车追尾。
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
车祸现场,相当惨烈。
拖拉机的车头,已经被撞得和车身完全分离。
车头还在马路上,而车身却飞到了好几米远的深沟处。
可想而知,坐在拖拉机后面的乘客们当时所遭遇的是多么巨大的冲击力。
有的家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他们说,道路四周,全部都是被撞得飞下来的人。
很多人不解,凌晨4点,拖拉机拉着这么多人要去哪?
很快,遇难者的身份就被曝光了。
原来,他们大部分是周边村子里的村民,都是准备要一起去离家20公里外地方采摘万寿菊的。
万寿菊是一种药材,当地的很多农民都靠采摘谋生。
只不过,采摘必须赶早。
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就要下地干活。
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的他们,只能靠拖拉机统一带去。
凌晨2点左右,拖拉机就出发在各个村子之间接人。
下午5点左右才能回来。
村民们一天的劳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也不过只能赚上1、200元。
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
却在一夜之间,天人永隔,家庭离散。
谁曾想过,清晨的一句再见,竟会成为此生的永别。
2这本是一件让人万般痛心的意外。
那些在生活的磨盘上,一个个随风而逝的生命,除了难过我已不知如何表达。
然而,在新闻的评论区,我又看到了一些让人无奈的声音:
“为什么要坐拖拉机去,不能开车吗?”
“为什么要坐这么多人,出了事你不是活该吗?”
“为什么要这么早啊,等天亮了能看见路了再去不行吗?”
种种疑问背后,我只觉得心寒。
未经他人苦,所有你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猜测,不过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都知道要舒适,要安全。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所选择。
那些遇难的村民,都在50—60岁左右,最苦的年纪。
上有父母缠绵病榻,下有子女尚未安稳。
为了维持生活撑起这个家,他们只能做这样劳苦的工作。
没有假期,不分昼夜。
在本该退休安养的年纪,他们只能四处奔波,打点零工赚一口饭吃。
是啊,人人都想住高楼,但总有人是一身锈。
可悲的是,住高楼的人却总要自以为是地去评价别人的人生。
他们的生活,都是浸湿在泥土里的。
这世界,有鞋穿的人不会光脚跑。
要都能选择安稳,谁愿意颠沛流离,卑微如泥?
3《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
“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以己度人。
你习惯了灯红酒绿,看惯了热闹繁华,便以为大家都是如此。
谋生艰难不过是电视上偶尔播报出来的新闻。
但这不过是因为你没穷过,你不知道而已。
你以为不存在的苦难,常常是别人的一整个人生。
微博上,有网友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他在外面的篮球场里打球。
一个老奶奶始终站在远远的地方,朝他的方向张望。
他打了一个小时,老奶奶就站了一个小时。
直到他准备回家,开始收拾东西了,老奶奶才走过来问:
“孩子,这些矿泉水瓶你不要了吧。能给我吗?”
他一下子就觉得很难受。
一个矿泉水瓶,不过几分钱。
平时微信群里几毛钱的红包我们都懒得去抢。
却有人愿意为了这几分钱而付出数小时的等待。
小说《十宗罪》中说:
“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在我们不曾了解的地方,总有些未曾看到的心酸。
4知乎上,有人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生活很难?
有一个答案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他说:“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牛圈里,用擀面杖打牛。因为牛挣脱了缰绳,跑到粮仓里,糟蹋了很多粮食和瓜果。
我妈边哭边骂:‘你咋浪费粮食啊,你咋这么不听话啊’,我呆呆地看着,牛眼睛里也留着泪。
就觉得好伤心,牛是庄稼户的命根子啊,你打它,它也不懂。
但那时候突然就觉得它懂的,它躲也不躲,留着眼泪,默默得站在那里挨打。
后来我爸说,牛是饿极了才挣脱的,最近它干活多,又总是吃不饱。
我记忆中,总是清晰得记得那个瞬间。
就觉得牛好辛苦,爸妈好辛苦,生活好辛苦。”
要不是生计所迫,谁不愿意理智从容。
可当生活的重压扑面而来的时候,多少人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所有体面,活成了一个“泼妇”。
生活远比我们想象得艰难。
想起那个在珠宝店门口,卖力表演的恐龙玩偶。
表演结束,玩偶服被脱下。
里面露出了一张大汗淋漓的苍老面孔。
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只能选择耐着高温,张牙舞爪地生活。
我也记得那个从不肯吃午饭的农民工父亲。
为了省300块钱给孩子做生活费,他中午只能饿着肚子。
还要坚持做完一下午繁重的工作。
为此,他常常被工友嘲笑。
他无法辩驳,只能眼含热泪地解释:“我也知道饿,但是娃上学要紧。”
我很喜欢一句话:这世界本就是各自下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程,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注定无法对别人的苦难完全感同身受。
只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有苦难言的时刻,所以才更应该理解他人的心酸。
我们或许比他人要幸运一点,没遭太多罪。
但也该因此而更加善良。
何必对别人的难处指手画脚。
谁的人生不是戴着镣铐。
《月亮与六便士》里说:“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过完平凡的一生。”
无论是在高楼大厦里做精致的白领,还是在乡野泥土间做劳苦的农人。
我们的人生终将都会归于平凡,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请不要说,为什么有人会为了省100块,而坐几十个小时的硬座?
不要问为什么有人,连几分几毛钱也要在乎?
不要指责那个为了生活拼尽全力,却仍不如愿的人。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要对生活俯首称臣。
有时候,不仅仅是贫穷能够限制你的想象,富有也能。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对任何未曾经历过的事情,都能保持基本的善良。
一个真正值得尊重的人,眼里不应该只有星辰大海,也要装得下人间苦难。
文章作者:脆皮,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个人简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
听说,刚刚过去的暑假,大家都在家里好好学习。我内心好慌。毕竟我是没有非常认真搞学习的,但庆幸的是我也还是搞了学习的,但还远远不够呢!寒窗苦读十几年,努力拼搏使梦圆。高三一定会有许多逆境和挫折,有时在面对逆境时,没有人能帮到你。毕竟,人生中,总有些困难需要独自面对。允许自己悲伤痛哭,但擦干眼泪后还是会坚持着,一步一步从困难上踩过去。
如果把高考放在整个人生中,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唯一的一次公平竞争。高三,认真学习真的非常重要,希望不要再把努力学习仅仅当做一句口号,而要把它当作信念认真实践。为了自己,也为了爸妈。其实,即使你一天从早上6:00学到晚上11点,也还是没有爸爸妈妈辛苦,但是你坚持这样,以后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和自己没有那么辛苦。生活的艰辛会带给人痛苦,却也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推着人不断向前。
距离高考已经只有273天了!有人说:“在改变中锤炼勇气,在接纳中拓展胸怀,这恐怕就是逆境在人生中最大的意义。”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期,我们要勇敢一点,勤奋一些,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努力拼搏,会成功的。走过风雨,趟过泥泞,定会有阳光照进生活。那些打不倒你的,一定会让你更加强大。
三、写作:
议论文片段结构训练:五句训练法
1. 语段基本结构 
1.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议论文片段也有一定的结构范式,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2.典例示范:
认识自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观点句)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才可以迎来成功(阐释句)。1994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总理致电,大意是,我们不像埃及有神奇的金字塔,不像法国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不像夏威夷有绵延数十里的海滨,不像中国有巍峨蜿蜒的万里长城,我们只有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李光耀总理批示道,阳光,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面积种植花草,吸引了无数外国游客,从而连续多年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亚洲前三位。(材料句)是的,有阳光就够了。在我们仰慕他人的成功和荣耀时,为何不清醒地认识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
(分析句)当你能正确认识自己时,你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结论句)
3. 语段基本结构
(一)提出问题——观点句:本段中心句   
     
(二)分析问题
阐释句:分析观点句(解释是什么)
材料句:主体句,证明观点 
分析句:“催化剂”,将观点与材料完美粘合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结论句:强调、深化观点句
二.语段感悟
1、并列型:
沉稳从志而来。(观点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阐释句)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与匈奴对战时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正面材料句一)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的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正面材料句二)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分析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结论句)
并列型结构:观点句+阐释句+正面材料句一 +正面材料句二+分析句+结论句
2.正反型
沉稳从无欲而来。(观点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阐释句)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阐释句)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 (正面材料句一)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正面材料句二)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分析句)
霸王以一己私欲衣锦还乡,失去了击败刘邦的大好机会,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反面材料句)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分析句)无欲则刚。(结论句)
正反型结构:观点句+阐释句+正面材料句+分析句+反面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3. 归纳型
归纳型结构:1.观点句+众多材料句+结论句 
  
3. 大显身手:请你把下面文章中的三句话作为文段的论点和开头第一句话,续写三个不少于200字的语段。
(一)学习上的成功源于对目标孜孜不倦的坚持。……
(2) 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
(3) 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
默写答案
1.金石可镂  朽木不折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4.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资料整理:宁乡四中胡健)
前一篇:2021年高考天津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