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
(2021-06-23 09:06:03)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51)(试题版)
考点:
1.常见考点
2.典型考点解读:表现手法
3.考题对接
(1)字音+字形
(2)词语+标点
(3)病句
(4)散文——莫怀戚《家园落日》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
6.发展性考题
二、典型考点解读:表现手法
1.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2.咏物类--托物言志
3.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4.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5.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6.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7.常见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
【考题对接】
一、字音+字形
1.注音——多音字
慰藉(
),作( )坊(
),一抹(
)瑰丽,晚秋澄(
)清的天,弹(
)丸,场( )景,处(
)方;华(通“花”,
)发,拉(
)口子(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形成个口子;割);不着(
)调,着(
)力;强劲(
),遒劲( ),干劲(
);载(
)体,承载(
)力,满载( );嗑(
)瓜子,唠(
)嗑( );抡(
)(用力挥动)锤子,抡(
)才(选拔人才);捋(
)着两撇胡子,捋(
)虎须(捋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做冒险的事情);呕(
)哑(
),哑哑(
)(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小儿的学语声等;形容笑声),哑(
)巴(
);稀薄( ),薄(
)纱,【补充】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薄(
)饼,薄(
)被,薄( )片,薄(
)板;酒味很薄(
),薄(
)酒;认真琢( )磨(
)的问题,【补充】琢磨[ zhuó mó ]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zuó
mo]思索;考虑;玉雕师琢(
)磨( )出了办法。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二、词语+标点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B.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达到了与艺术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C.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D.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
B.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C.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D.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众所周知,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它的帮助下,我们总能在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历经勤奋努力、刻苦拼搏的人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韩愈不忘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正是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关键渠道。
(1)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装备产品市场需求迅速紧缩,产业发展持续减速,装备企业陷入困
境。有些企业的订货合同锐减,有的还出现了用户舍弃预付款终止合同的现象,特别是机床工具行业目前处于________的局面。装备制造业产业________规划的出台,像春天的一场“及时雨”,________了企业信心。
A.有价无市
振兴 提振
B.有市无价 振兴
提振
C.有市无价
提振 振兴
D.有价无市 提振
振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 其中的美好和丑恶, 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
领会
判定
从而
B.包罗万象 领会 判别 从而
C.五花八门 感受 判别 因而
D.包罗万象 感受 判定 因而
三、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江边上欧洲风格的江汉关是英国殖民者设立的海关,它不但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见证,也是汉口开埠、武汉走向近代的标志。
B.在本次高科技含量十足的11个线下展区里面,非遗文化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大放异彩,为观众呈上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
C.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的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主,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延伸粮食产业链。
D.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就是我们的责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为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B.“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C.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
D.2020年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下了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四、散文
(一)莫怀戚《家园落日》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
2.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51)(试题版)答案
一、字音+字形
1.注音——多音字
慰藉(jiè),作(zu)坊(fang),一抹(mò)瑰丽,晚秋澄(dèng)清的天,弹(dàn)丸,场(chng)景,处(ch)方;华(通“花”,hu)发,拉(lá)口子(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形成个口子;割);不着(zháo)调,着(zhuó)力;强劲(jìng),遒劲(jìng),干劲(jìn);载(zài)体,承载(zài)力,满载(zài);嗑(kè)瓜子,唠(lào
)嗑(k);抡(ln)(用力挥动)锤子,抡(lún)才(选拔人才);捋(l)着两撇胡子,捋(lu)虎须(捋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做冒险的事情);呕(u)哑(
y),哑哑(y y)(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小儿的学语声等;形容笑声),哑(y
)巴(ba);稀薄(bó),薄(báo)纱,【补充】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薄(báo)饼,薄(báo)被,薄(báo)片,薄(báo)板;酒味很薄(báo),薄(bó)酒;认真琢(zuó)磨(mo)的问题,【补充】琢磨[
zhuó mó ]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zuó
mo]思索;考虑;玉雕师琢(zuó)磨(mo)出了办法。
2.D【解析】D项中的“嘻戏”是生造的词语,应为“嬉戏”。
二、词语+标点
1.D【解析】A不是问的语气,句末不用问号。B句号应放到句末(后引号之后)。C“三、四只”中的顿号应去掉。
2.D【解析】ABC使用正确。D.“《论语》”后面不应冒号。“不舍昼夜”后面的句号应去掉。
3.(1)众所周知,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或众所周知,勤奋刻苦——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解析】破折号与“是”重复。去掉破折号即可。
(2)我们发挥潜能。
(3)删掉“主要”或“关键”【解析】语意重复,删掉“主要”或“关键”即可。
4.A【解析】“有价无市”指(商品)有价格但市场上没有实际交易;“有市无价”通常是人们形容一些稀世物品的价值,有市场,需求的人很多,表示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根据句意,第一空处应填“有价无市”。“提振”意为“提起,振作”,多与“信心”“精神”等相搭配;“振兴”意为“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故A项正确。
5.B【解析】“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第一处是强调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内容丰富,而不是“变化多”或“花样多”,应使用“包罗万象”。“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感受”,受到(影响);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第二处,是说借助文学形象来体会“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应使用“领会”。“判别”,辨别(不同之处)。“判定”,分辨断定。第三处,从后面“其中的美好和丑恶”可知,应是说辨别“美好和丑恶”,使用“判别”。“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而”,表示结果。根据语境,应用“从而”。
三、病句
1.D【解析】A.语序不当,改为:它不但是汉口开埠、武汉走向近代的标志,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见证。B.搭配不当,改为:为观众呈上一场视觉盛宴,带来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C.句式杂糅,“首要任务是……”和“以……为主”杂糅,删去“以……为主”。
2.A【解析】B.搭配不当,“以服务……为主要对象”应为“以……为主要服务对象”或“以服务……为主要任务”。C.语序不当,应为“政府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D.不合逻辑,“少了”不能修饰倍数。
四、散文
(一)莫怀戚《家园落日》
1.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戈壁落日,一身鬼气;云海落日,飘忽柔曼;平原落日,一成不变,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回答前一问,只需逐段阅读,梳理出来即可,回答后一问,需在描写某种落日的相关的段落里,筛选出能体现其特点的作答。
2. 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解析】本题考查的并非词句的含义,而是理解作者的一种观点。表面看与答“为什么”类题型一样,其实不一样,这里只需答出内容上的作用即可,而答“为什么”的题则要兼顾题干重点词“开头”,要答出形式上的作用。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可以结合上文的第二段的内容来理解,只需摘录相关句子作答。
3.
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主要是表达技巧的鉴赏。回答此题需结合全文的主题来分析,本文抒发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眷恋。因而对家乡特色景物的描绘能具体体现作者热爱家园的情感。
4.
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这类题要注意问题的提法,一种是你对作者的理解,一种是你的理解,此题是第二种。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两个句子的关系,结合深层含义的理解方法就可解答。第三段“家园就是家园”这一表达,似乎有点生硬,但就是这种态度表明了对家园的感情是无可替代的,是与生俱来的,文末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表达的是作者热爱家乡的强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