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
(2021-06-22 10:23:41)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47)(试题版)
考点:
1.常见考点
2.典型考点解读:表现手法
3.考题对接
(1)字音+字形
(2)词语+标点
(3)病句
(4)散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
6.发展性考题
二、典型考点解读:表现手法
1.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2.咏物类--托物言志
3.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4.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5.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6.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7.常见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
【考题对接】
一、字音+字形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舵(
)手;波lán(
)壮阔;苍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喷薄”在文中的意思是
;“写就”中“就”的意思是
。
(4)提取画线句子的主干部分。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驯熟
仓皇失措
不为己甚
男女授受不亲
B.绵亘
恼羞成怒
好高骛远
正其义不谋其利
C.熨帖
惟妙惟肖
推崇倍至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端详
毋庸赘言
掎角之势
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惠顾
如愿以偿
闻鸡起舞
并驾齐趋
B.拔擢
无微不致
轻描淡写
梦寐以求
C.遨游
云蒸霞蔚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D.隐诲
汗牛充栋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二、词语+标点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这些动物,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
B.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优美,听不见的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C.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D.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yùn(
),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就是精品之一。
它以风光绮丽的武夷山实地为背景,巧妙地把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róng(
)入到山水实景。
整场演出华丽璀璨,包罗万象,让人们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它不仅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还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底yùn(
);róng( )入。
(2)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
(3)结合语境,在第句“”处加上标点符号。
(4)第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三、病句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首创在全国为“城市大脑”立法的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在法治轨道上的长效运行,为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方案。
B.漂泊海外多年的叶嘉莹先生心系故园,将毕生财产近360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以支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C.在《二十四伎乐》诗集中,诗人分别对蜀帝王建传奇的一生、皇陵“永陵”以及五代前蜀宫廷乐舞进行了解密,被称为“诗与史的精神对话”。
D.良渚的玉制礼器不仅展现了当时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更反映出良渚文明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因此被博物院放在单独的空间集中展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散文
(一)《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4分)
答:
2.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 4分)
答:
2022届高考考点:“语用+散文“易错题(47)(试题版)答案
一、字音+字形
1.(1)duò;澜;qióng。
(2)隽刻;镌刻。
(3)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铸就
(4)你荡出波光。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和语段的内容,“舵手”的“舵”读作“duò”,“波lán壮阔”写作“波澜壮阔”,“苍穹”的“穹”读作“qióng”。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隽刻”,正确写法是“镌刻”。
(3)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可知“喷薄”原义是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雨雪纷飞。结合语言环境可知“喷薄”在文中的意思是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结合语境可知“写就”是写成铸就的意思,“就”是铸就。
(4)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解答此题需理解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此句中主语是“你”,谓语动词是“荡出”,宾语是“波光”。主干就是“你荡出波光”。
2.B【解析】A“不为己甚”应为“不为已甚”C“推崇倍至”应为“推崇备至”D“钻之弥艰”应为“钻之弥坚”。
3.C【解析】A“并驾齐趋”应该为“并驾齐驱”;B“无微不致”应为“无微不至”;D“隐讳”应为“隐讳”或“隐晦”。
二、词语+标点
1.A【解析】“何为自然”是一个疑问句,后面应该用问号,排除BC两项;“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是并列关系的分句,“共筑浩瀚”后应该用分号;“姿仪千态”后应该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A。
2.A【解析】A“它们苟安”“怕事”不是并列分句间的关系,故“苟安”“怕事”之间用“逗号”。BCD使用正确。
3.(1)蕴;融;
(2)流连忘返【解析】流连忘返:常指因安于享乐而忘记了回去。第四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与流连忘返的意思相同。所以本题答案为:留恋忘返。
(3)顿号(、)【解析】在第句中,“自然景观”与“茶文化”是两个并列短语,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所以此处应该用顿号。
(4)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解析】关联词语“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还”后面的内容。第句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两部分内容,很显然“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应该突出强调。所以应该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三、病句
1.D【解析】A.语序不当。把“首创”调整到“全国”的后面。B.语意矛盾。“近”“多”矛盾,删去“多”或者“近”。语序不当,把“优秀”调到“中华”的后面。C.中途易辙。“被称为‘诗与史的精神对话’”的主语不能是诗人,应是“《二十四伎乐》诗集”,在“被”前加上“《二十四伎乐》诗集”。
2.A【解析】B句式杂糅,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C照应不周,或者说前后不一致,"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有两面,"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等只涉及一面,应改为"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不是地方"。D"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另外,还缺少两个"的"字,可改为"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表现的,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揭示出来的"。
3.C【解析】A"优质""农户",搭配不当,
B一是"关于"用得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二是"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赘余,D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散文
(一)《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1.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2.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