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届高考考前押题训练语言表达与应用(五)

(2021-05-23 09:09:44)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2021届高考考前押题训练  语言表达与应用(五)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_____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开始____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____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_____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约而同     演化     即使     表现
B.不约而同     演变     尽管     体现
C.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殊途同归     演变     即使     体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人们的思想。
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现了人们的思想。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继繁荣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B.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C.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D.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交互关系复杂,很多科学家______。之所以把肠道菌群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是因为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种类繁多,但还是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共生菌群,______,占肠道菌群的99%以上,与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这类细菌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第三种是致病菌群。肠道菌群与你的健康休戚相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帮你吃饭。其次,______,一方面,大量的菌群黏附在肠壁上,为肠道穿上了一层天然的铠甲,避免肠壁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共生菌群会与肠道的免疫系统形成互动,刺激后者的发育,使肠道应对致病微生物的“反导系统”更加强大。
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了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表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其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
今年邮政快递业切换到“春节不打烊”模式,供给侧储备能力增强,需求侧购物需求旺盛,双重作用带动了春节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全网揽收量是2020年同期的3倍左右,投递量是2020年同期的3?4倍。
从快件结构看,与2020年同期相比,电商类快件比重增幅较大,大件业务量增长较快。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主任王丰表示,春节期间邮寄的大部分是网购食品,春节期间线上消费的活跃度由此可见一斑。
 
5.下面是某市2018年秋季民办初中网上学位申请流程图,请将此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法新社8月31日发表报道,基于卫星数据的新研究称,30年来,全球范围内由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数量猛增了50%。研究报告作者加拿大人丹•舒加在一份声明中说:“并非所有冰川融水都会立即流入海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数据可以估算出究竟有多少融水被储存在湖泊或地下水中。”他说,当地时间周一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的这一研究结果将帮助科学家和政府确定这些通常不稳定的湖泊下游的群体可能面临的危险。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处可见。对此,专家表示,_________。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然后涂抹烫伤膏或者就近就医。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_________还会刺激损伤皮肤。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注】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
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色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
C.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
D.“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
(2).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以说韩诗不工。韩愈在《调张籍》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没有刻意经营,却自然合于李杜。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优劣论(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说,“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果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那么,对李杜的认知是容易出偏差的。
韩愈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创通俗诗也是一大家。韩派诗人多有名人,最著名的有张籍、孟郊、贾岛、樊宗师、卢仝、李翱、李贺等人。张籍于唐德宗时登进士第,深得韩愈重视,韩愈在《醉赠张秘书》中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在《调张籍》中云“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颔颃”。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所谓“学古淡”,“古”是指张诗擅长乐府,多用古乐府为题;“淡”是指辞意通显,不做雕饰。张籍与白居易、元稹唱和,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稹、白居易末流,所以说“轩鹤避鸡群”。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中的这种意境,也是从学杜得来。韩愈给张籍诗评价很高,《病中赠张十八》诗云“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张诗往往语已尽而意有余,扛鼎的笔力当是指此。
中唐时期可与元稹、白居易、韩愈并列的大诗人还有柳宗元。柳宗元诗既不象韩愈诗那样豪放纵横,也不象元稹、白居易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显然从郦道元《水经注》写景文化出。他的诗含有选体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他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朱熹说柳子厚“诗学陶者便似陶”,又说,“学诗须从陶柳入门庭也”。苏轼称“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这些评价大致是平允的。不过,柳宗元学陶的真正恬淡处却还有一些距离。陶潜绝意仕进,极少流露仕途受阻的不平心情,柳宗元因热衷仕进,横被压抑,怨愤之情处处流露,尽管柳诗学陶功力甚深,在恬淡的气韵上,柳总稍逊陶一步。柳诗与陶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与《水经注》里的写景文相比,各有其不可企及之处,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
(稿摘自《范文澜评韩愈、柳宗元诗文的特点和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他的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他被认为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B.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杜,张籍的成就与李杜相同,他们可以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C.朱熹认为,柳宗元的诗歌学陶渊明像陶渊明;苏轼则认为,柳诗的成就不及陶诗。
D.柳宗元的诗歌学习谢、陶,但不是模拟谢、陶的形迹,而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韩愈《调张籍》中的诗句,论证唐代有些文人所持的李杜优劣论错误。
B.文章第二段多处引用韩愈的言论,同时引用张籍的有关诗歌内容进行论证,论据丰富。
C.文章第三段将柳宗元的诗和韩愈、陶渊明等人的诗进行对比,论证他们的诗歌的异同。
D.文章首先阐述了韩诗的继承性,接着阐述其诗的独创性,最后论述柳诗的特点和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杜甫;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李白。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他不刻意经营,却合于李杜。
B.张籍擅长写乐府诗,多用古乐府为题。他的诗辞意通显,不做雕饰,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稹、白居易这种末流。
C.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所以受《文选》影响很深,他的古文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含有很多骈句。
D.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与《水经注》的写景文章相比,各自有优点,但是后面的模仿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A; (3).C
解析:(1).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过程,应选“不约而同”。演变:发展变化。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指社会现象,应选“演变”。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语境表转折,应选“尽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语境指具体表现,应选“体现”。
(2).B“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搭配不当。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句式杂糅;D语序不当,“虽然”应移到“良渚文化”之前:“标识……发现...思想”搭配不当。
(3)."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中的"这”指代“良渚文明”,应在最前面,排除A,D项;“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与后文“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衔接紧密,因此应在最后面,排除B项。 
2.答案:(1)将其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2)这类细菌数量最为庞大;(3)保护你的健康;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空,结合后文提示“之所以把肠道菌群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分析,这一空应填“将其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等相同意思的语句;第二空,结合“占肠道菌群的99%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空应填“这类细菌数量最为庞大”等相同意思的语句;第三空,前文“首先”,可知第三空应填“其次”;结合“为肠道穿上了一层天然的铠甲,避免肠壁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分析,应填“保护你的健康”等相同意思的语句。 
3.答案:关键信息: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结束并通过验收;该遗址为商周遗址,内涵丰富;该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抓住“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了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分析,第一句主要讲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结束并通过验收;结合“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等分析,该遗址为商周遗址,内涵丰富;结合“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其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此句主要讲该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该段文字关键信息有三点:考古工作的进展、考古发现的内涵、考古发现的意义。 
4.答案:示例:今年春节期间,邮政快递业不打烊,揽收量、投递量、电商类快件比重、大件业务量同比大幅度增长,邮寄的物件以网购食品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从材料中提取出“春节期间”“邮政快递业”“不打烊”“增长”“快件结构”“网购食品”等关键词。考生再根据这些关键词补充信息,整合信息,形成答案。解答这道题的难点在于把与揽收量、投递量、电商类快件比重、大件业务量等相关的信息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分析相关内容,会发现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同比大幅度增长,据此可整合出“揽收量、投递量、电商类快件比重、大件业务量同比大幅度增长”这一答案要点。考生可用“先提再整”的思路解题。所谓“先提”,就是先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所谓“再整”,就是将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最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
5.答案:先登录平台实名注册,选一所民办学校,由教育局审核。如果审核不通过,申请的公办学校学位不变;如果审核通过,申请的公办学校学位失效(或:学位占位成功)。审核通过后,登录平台打印录取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学校报到。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是一个流程图。流程图就要注意它的顺序,在进行文字转述时要注意箭头的方向,尤其要注意在教育局审核是要分两步来转述,一是通过,一是不通过。转述后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和字数的要求。 
6.答案:【示例】丹?舒加发表研究报告称,基于卫星数据研究,因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而形成的不稳定的湖泊数量猛增,此研究对确定该类湖泊给下游群体可能带来的危险有帮助。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类压缩语段题,解答此类题可抓住新闻的要素。就本题而言,围绕新闻要素的关键信息有:人物——丹•舒加;事件——发表研究报告、阐释报告内容;意义——此研究对确定该类湖泊给下游群体可能带来的危险有帮助。据此整合信息作答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7.答案: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方法;立刻用水冲洗烫伤部位;不仅没有用处。
解析:语段的内容是不可随便相信网上烫伤的治疗方法。第一处是表明专家对网上方法的看法。根据后文“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可以得知,网上方法不能随便相信,所以第一处填写: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方法。第二处应写出正确方法,正确方法根据后文“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可以得知,应是“立刻用水冲洗烫伤部位”。最后一句写出涂抹清凉油的坏处,可填:不仅没有用处。 
8.答案:(1).D
(2).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对自己屡试不第的命运的伤感之情;对官场得意的公卿任意排挤文士的不满;甘为白衣的旷达和坦然。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颈联中“白衣”代指平民,“千载白衣酒”意为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一生青女霜”是说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包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菊花悠然自得的情状和美丽芳香的形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颈联以菊花自比,写自己如同菊花是一介白衣,历经坎坷,暗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命运的伤感之情;尾联是主旨句,作者以警告的口吻告诫春天的花丛不要轻浮刻薄,菊花虽然开在秋天,但菊花和春花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那些官场得意的公卿的不满,以及甘于享受一介白衣的自由和坦然,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据诗意可知作于秋日菊花盛放之时。作者生活在动乱迭起的晚唐时期,久受压抑,其所作之诗,多讽刺现实或官僚集团,这首诗即是借咏物而刺世之作。
开头两句写一年将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想不到篱笆旁边的数枝菊花开放了,为凄冷的深秋增添了艳丽的色彩。“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放,清香就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明写菊花是一介白衣,也历尽了人间的沧桑。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菊花,实际是作者自身的慨叹。据史载,作者因恃才傲物,多所讥讽,因此为公卿所恶,曾十上不中。“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你们为官固然好,可“我”作为一个“白衣”,也有“我”的自由、坦然。可见,我们“彼此有行藏”啊!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9.答案:(1).B; (2).C; (3).B
解析:(1).原文是“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白、杜甫,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与自己并驾齐驱。
(2).“论证他们的诗歌的异同”不恰当,第三段只论证了柳宗元的诗和陶渊明的诗的异同,而柳宗元和其他人的诗只论证其异,没有论述其同。
(3).A张冠李戴,由原文韩诗“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可看出,李白和杜甫位置错误。C强加因果,从原文“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可看出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但是后面的模仿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错误,原文“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中的“模仿者”指柳宗元,“创始者”指陶渊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