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6生态文明
(2021-05-18 15:50:05)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6 生态文明
——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节选)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学校近日拟开展以“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班安排一位同学参加。你若被推荐参赛选手,请写一篇相关的演讲稿。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细读材料,是围绕自然环境生态而展开的。材料(1)侧重表述的是万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大自然与一切生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材料(2)侧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给人类带来的价值;材料(3)是强调气候环境的变化,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立意上,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江思佳
首尾照应,论述有力,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首先以排比的句式,从身边环境入手,引发读者思考。在论述过程中,选择名人的言论和正反事例,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文末呼应标题,升华了主旨。
洪思思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世界为怀,与天下同心》。
结构匀称,整散结合,是本文显著特点。文章标题,是两个介词短语,传递出作者的观点,环境保护,需要众人齐心。在论述中,中心文段以“当代民众”开头,做到整体的匀称,选用事例清晰、论述有力。且多处用排比或对偶句式,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加了语言表达的魅力。
洪丽艳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唯物常绿,大国永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善于引用,观点鲜明,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拟写标题,围绕“绿”和“大国”展开,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在论述中,多处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围绕其进行分析和阐述,说理深刻,阐述细致。文末点题,升华主旨。
张星暖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巧用对比,散文化笔法,是本身显著的特点。作者把曾经千年不变的自然环境与当今的满目疮痍、街道繁华与凄清冷落、曾经的破坏与当今的保护做对比,引发读者的深思。在语言的表述上,多处采取散文化的笔调,使得文意更生动。
NO.10 生态文明
禁食野味:这个问题就得一刀切
人民日报 嘉佑
远离野味,就要远离陋习。管住嘴,是必要的事,但并非易事。管住嘴,就是与一些地方长期的饮食习惯作较量、与当地的饮食习俗作斗争、与自己的饮食味蕾作切割。
长期以来,不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错觉,有“吃什么养什么”的误区,有“吃什么治什么”的谬解。甚至有人不明就里地以为,野味代表着“新鲜”,野味能够治病,野味可以带来刺激,诸如吃猫能提振精神、吃蛇能强健身体、吃鼠能美发生发等说法。以讹传讹、美化包装、凭空而来的理由,无一例外地为这一不生态、不健康的陋习提供了反科学的说辞。
管住舌尖,就要杜绝侥幸。食要分材,不能什么都吃,也不是什么都能吃。很多野生动物之所以被端上餐桌,并非真是美味佳肴,往往是因为一些人抱着新奇、刺激、万一有奇效的侥幸心理食之。殊不知,因为口腹之欲,极有可能把潜在的病毒释放出来,把珍稀动物逼近灭绝。杜绝任何对野味的贪婪和侥幸心理,管住舌尖就能让人与自然都有“活路”。
野味不能放纵,“野蛮”更不能放任。禁食野味就是承接文明。有些人、有些地方把野味视作特色资源,甚至包装成一种饮食文化,折射出粗放低俗的生活观,必须摒弃。
古人谈饮食文明有“五戒”:戒纵酒、戒耳餐、戒目食、戒强让、戒暴殄。古人观念照进现代生活,既要除饮食之弊,又要兴文明之利。现代人要有现代人的样子,要有现代生活的风范。禁食野味,管住嘴,也要“迈开腿”,从制度、规则与文明出发“起而行之”,再难都不能松。
越是难禁,越应该禁;越是难管,越应该管。禁,强力地禁,管,彻底地管。在这个问题上,就得来一次“一刀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
(3)“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
要求:(1)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和谐共处,生态美好。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保护环境,发展生产。人类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团结合作,互利共赢。世界各国要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保护全球生态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在写作过程中,选用的材料和立意,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事件,而要有一定的格局和眼界,才能在表达过程中,更好的展现才情。
【学生佳作一】
“青”风一点意,千里繁花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风一点意,千里繁华锦》。
当焕发新绿的田野被名为“挖掘机”的机器铲平,轰响之后留下生命存在过的痕迹;当万丈浩翰的海洋被污水浇灌,喧闹之后只留下生灵的哀鸣;当茂密青葱的森林被人类践踏,唏嘘之后只留下寂静般的回想。在悄无生息地被冠以“速度”之名的时代前夜,我们必须秉烛忧思。
董卿曾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在这个素称发达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充斥人们的贪念。在这个镶满了金边与名利的时代,我们迈着厚重的步伐,以生物链顶层的名义抢占万物生存的地盘。驻足长望,我们唯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维护生态平衡,方可在发展前程上,接受千里繁花的洗礼。
近日,国家领导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提倡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社会。在疫情的后时代,我们无法忘怀那段奔赴荆棘的时光,我们深感生命与生态关系的重要性。
看!地球母亲的面孔愈发得狰狞。听!地球母亲那夹杂着车鸣、电钻,喧闹的嘶喊愈发得无力。触!地球母亲布满风沙的皮肤日愈发得干燥、皱裂……
纵观当今,人类的行为正削减着地球的生命。日本政府通过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计划,欲将数亿吨核废水排至太平洋。他们以节省成本为目的,采用此种危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的行为,更是将整个自然界推向灭亡的“风口”,不计其数的物种濒临灭绝的风险,无数苍生发出最后的“哀诉”。
月之昭昭,不若星之曀曀。我们秉烛忧思,回季轮转,人类维护生态的愿望日益强烈。上世纪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苏联以几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在最快的时间内填理污染物并封锁该地,在最大限度上维持了生态的发展;我国近年实施“长江禁渔十年计划”,以明确的法律制度,有力的奖惩措施尽最大之力保护长江鱼类的繁衍生息;我国垃圾分类制度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微光,为垃圾的循环利用提供保障,还世界一片净土……
人类身为这大千世界中的独立个体,泛泛若水中凫,唯有投入到生态建设中去,才能守护好其同的家园。领袖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们身怀保护生态文明的火种,纵使大雪封山、鸟兽藏匿,我们也必将能赠予未来生态和谐,环境美好。
唯有心怀文明,才能送来“青”风一点意;唯有爱护生态环境,才能换来千里繁华锦。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学生佳作二】
以世界为怀,与天下同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古人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可见,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自然与人类共存。而面对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局势,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广阔的胸怀容纳世界,与天下人同心共进,才能赢得发展。
当代民众当以世界为怀,共创美好未来。
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都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系。诚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行和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下,全球人类的环保意识已有显著提高,但自然与人类之间仍然存在很多矛盾。
君可见,澳大利亚长达一个多月的山火,让多少生灵失去家园?君可见,日本宣布福岛枝核废水将泄往太平洋,将污染多少水资源?君亦可见,秦岭一带兴建别墅群,使庇护南方的天然屏障受到多少侵害?在我看来,自然保护的重点在于人类自身。
倘若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带领发展中国家共进;倘若各国处理本国环境问题时,能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倘若世界各国人民能携起手来,共迎自然挑战……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可继日而待矣。要知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类虽不共处一地,却在同一个地球上呼吸。
当代民众当与天下同心,共迎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中说:“环境保护不是一代人的事业,也不是几代人的事业,而是每一代人的事业,需要持续发展。”以我之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不是几个国家的责任,而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需要共同维持。在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传播上,中国已做出了行动。前有上海市轰轰烈的垃圾分类,后有长江一带彻彻底底的十年禁渔,中国人民谨记“尊重自然”的原则,用实际行动贯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
天下一体,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共同创举。天下人民都应团结起来,有难一起帮,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有劲一起使,不懈怠任何一处的环境问题时,才可能真正实现天下同心、天下一体。
乌鸦尚知反哺,我们身为地球母亲的子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自然呢?让我们一起以世界为怀,与天下同心。届时,全世界人民便能共赏地球绿水青山,共攀自然和谐高峰!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学生佳作三】
唯物常绿,大国永兴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并存。”早在古代,人们在开始对个体生命进行探讨时,也开始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摸索。时至今日,人与自然的这个话题仍然是常讲常新。这,也是为什么在近日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的原因。
当环境问题被放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深刻讨论时,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这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总是时刻存在、变化着,并不仅仅只能是用“和谐相处”只言片语去敷衍回答,更是上升到了一种人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道德和伦理关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然社会与人类息息相关,甚至通过征服、改造自然的方式发展生产力。“竭泽而渔”、“刀耕火种”“垦荒拓土”,如此之行为,大自然选择了忍受。随着社会发展,生态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也正是在那时,万物皆兴盛。
“朝而往,暮而归,而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这不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场景吗?当然,这离不开当时人们对自然怀揣的一颗敬畏之心。在“扔垃圾也犯法”要割掉手指的时代,人们便也就约定俗成地遵循着自然的法度。
这自然的法度必定是一切世界中最高的法度。因为大自然包括了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自然,人类不堪一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人类总是贪婪无止尽地去索取,与古人说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相背离。大自然像一座冰山,潜伏着巨大的危险。雪球滚滚而下,接踵而至,几乎压倒了“无知”而渺小的人类。热带雨林树木的大肆砍伐,工业化的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让许多的生物无法安心地待在地球家园,人们因此才开始担忧自已的生存,正视现状。
时代发展,国人道德素质的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生态文明重回人们眼中,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到绿色中国”从“垃圾分类到人类自然命运共同体”自然的灵魂开始注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践行在每个人的实践中。杨进福多年坚守戈壁沙漠,还给它一片广阔的绿洲。我们应与自然为友,才能走出一片更加具有前景的天地。
“绿色中国”不仅是一种和谐景色,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万物各得和其以生,各得其养以生”。作为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致力于打造常绿常新的绿色地球,繁荣中国,发展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人也应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维护万物常绿,让大国永兴。
【教师点评】
【学生佳作四】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们爱清澈如明镜的江湖,我们恋色彩纷呈的山林原野。望着天空,期待着,是一片蔚蓝色,点缀着几朵云彩。大自然的一切,我们热爱着,向往着,憧憬着。
自改良蒸汽机冒出浓烟的那一刻,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步伐,像被按下了倍速键。山河湖林数千年都未发生的变化,在这短短一二百年,开始天翻地覆。机器征服了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流入了工厂,服务了人类,改变了环境。
当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结束时,自然开始了对人类惩罚。充满魔幻色彩的2020年,各种灾难层出不穷。山火、海啸、地震等,还有“称霸”全球的新冠病毒,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无声的抗议。当一座座现代化都市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时,人们惊讶的发现,一些动物回来了,它们嬉闹于马路,遨游在内河。而人类自身,被迫宅在家中,百无聊赖。这些动物并非占领城市,只是作为故主,重回家乡。
这一切无不提醒着我们,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也确实在努力追求着,期望能够弥补带给自然的伤痕。在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正呼唤着代代人,为建设美丽中国复兴民族梦而不断前行。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道路,已不再是人民的选择了,护一汪清泉,守一方绿林,中国人民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为一条鱼,立一部法;为一棵树,改一条路。为守护“百鸟之王”绿孔雀和原始季雨林,给一级水库建设按下紧急暂停键;西北百里荒漠变绿洲……中国正在践行着绿色发展,和谐共生。
天有常道,自然界有着它独特深奥的规律;顺应规律,是人类能做的有益于持续发展的方式。当然,孤掌难鸣,仅凭中国,是难以改变化全球的大环境。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并进至关重要。地球是人类的地球,是万物生灵的地球。当绿色洒满万里荒漠,当空气清新怡人,河湖山林迎回了真正的主人,一切只会更美好的。
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由她哺育,在她的注视下成长,她有着一切我们热爱的向往的东西,给予我们关怀。我们能够予以回报的,是停止无休止的索取。留住正在不断消失的风景,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教师点评】
前一篇: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4
后一篇: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5